农业机械化工程的研讨与策略

时间:2022-07-20 06:23:06

农业机械化工程的研讨与策略

实施农业机械化战略的技术措施

加强农业机械化建设,必须坚持农机农艺结合,实现耕地基础标准化、栽培技术规范化、农业生产规模化、生产过程机械化,全面推广农机化新技术,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保护性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是在垄作优势条件下以机械作业为载体,以秸秆覆盖地表保护土壤免受风蚀、水蚀为重点,划区轮耕,以形成良好的耕层构造、土壤水库和提高地力为核心,以深松为主体,少耕为原则,免耕为方向,建立松、原、免相结合的耕作体系。具体有四个主要技术:一是根茬秸秆覆盖技术,主要实施作物玉米和大豆,收获的同时直接用粉碎装置将秸秆切碎、抛撒于地表,秸秆覆盖率超过30%。二是少免耕播种技术,在秸秆覆盖的地表上,利用免耕播种机械在原茬上进行播种作业。三是病虫杂草控制技术,采用播前苗后机械喷药或机械除草等控制杂草生长;用农药拌种防治病虫害技术;合理轮作控制和减少病虫杂草发生。四是深松整地技术,采取3年深松一次,深松深度以打破犁底层为原则,即耕深30cm以上;超深松深度一般为50cm;苗期用间隔深松机进行垄沟深松25cm以上。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的发展是提高全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的关键环节,也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的核心技术为:一是深松整地技术。建立以深松为基础,少耕为原则,免耕为方向,蓄水保墒提高地力为核心,实行深耕、浅耕、免耕相结合的土壤耕作制。要求打破犁底层,一般深度为30cm以上,3年深松一次。二是机械精量播种技术。播种时以抗春旱保全苗为重点,春耕时要早春顶凌联合整地,抢墒播种,严格控制播深和播量,尽量减少冻土作业。有深松或深耕基础的地块,应用大型免耕精少量播种机播种、深施化肥一次完成。玉米播种深度一般控制在4~5cm,施肥深度一般为种下4~5cm,保苗株数4500株/亩以上。要选择适合本地的高产品种,播种前用等离子机进行种子处理,并对种子进行药剂拌种和浸种处理。三是机械植保喷药技术。进行药剂封闭灭草。四是机械收获。采用玉米收获机械直接完成摘棒、剥皮和秸秆粉碎还田,快速提高玉米机械化收获程度,降低农民劳动强度。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水稻机械化育秧技术一是机械育秧技术。应用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激活种子活力,达到增产效果。利用播种流水线采用脱芒机、破胸催芽机、碎土筛土机、拌和机、床土输送机、自动化播种机进行播种,应用现代化育秧大棚育苗。二是试验示范钵育栽植技术。此技术在我省是有发展潜力的。这种秧苗由于带土移栽伤根少,秧苗抗逆性强,适合在生育期短的地区、低洼冷凉地块和盐碱地种植,可抵御低温危害、不缓苗,促进早分蘖,用钵育秧苗摆栽解决了秧苗分布不均的问题。钵育秧苗与插秧机结合,在寒地稻区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此项技术需要对插秧机进行改装。水田机械整地技术一是激光平地技术。激光平地技术与大型拖拉机平地机组组合作业,加强水田标准化、条田化建设,可增加绿色面积5%~10%,增产20%~30%,节水30%~50%,减少肥料流失,同时增加土地利用率。二是水田搅浆整地技术。采用水田搅浆平地机进行插秧前高留茬搅浆整地,做到秸秆还田,省时、省水、提高地力。三是试验示范保护性节水少耕栽培技术。采用水田带状旋耕机,同时加装施肥装置,原稻茬保持不动,在两稻茬之间对水田进行横截面为“T”字型带状旋耕及施肥作业,旋耕后进行镇压整形。水田整地后即可放水泡田,6h后用插秧机进行水稻插秧。应用该技术降低水田耕整地作业时的动力消耗,减少50%~60%耕整地费用,减少泡田用水35%~45%,作业周期由8~12天减为1~2天,根茬及秸秆还田增产8.3%。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一是大力推广水稻高速插秧技术。我省水稻种植机械以机插秧为主,将采用乘坐式高速插秧机进行作业,可提高粮食产量20%,亩增产100kg,亩增效150元左右。二是试验推广水稻机械深施肥和秸秆还田技术。机械插秧深施肥技术是利用带侧深施肥机的插秧机进行插秧,提高作物对化肥的利用率;对机械收获高留茬实施搅浆还田处理。水稻机械化收获技术根据北方寒地水稻栽培特点,采取四结合方式:一是霜前收获和霜后收获相结合;二是联合收获和割晒分段收获相结合;三是全喂入收获和半喂入收获相结合;四是大型、中型、小型机械相结合。

实施农业机械化战略保障措施

增加资金投入力度积极争取省级财政、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对我省农业机械化战略工程建设的扶持,加大购机补贴、连片深松作业补贴力度,做好国家级现代农业综合试验区的建设工作。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好国家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的各项政策;另一方面,要采用外资贷款争取政府贴息等办法,加大投入,加快农机化工程建设步伐。同时,要充分调动各级政府、农村集体、农民个人、农机大户和其他社会自然人对农机化投入,形成以国家投入为引导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强农机服务体系和推广体系建设尽快制定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优惠政策,综合运用财政、信贷、贴息、保险等手段,促进各类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快速发展。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积极培训各类社会化农机科技服务组织,构建以县乡公益性推广机构为主导的多元化农机服务体系。加强农机推广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示范推广能力,逐步形成国家扶持与市场引导相结合的新型农机推广体系,从而建立以县、乡农机推广机构为主导,以各类农机服务组织为主要力量的农机推广服务网络。加强农机教育培训要深化农机教育培训体制改革,加强农机教育培训体系建设,调整思路,创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教育培训运行机制,为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保障和智力支持。围绕现代农业建设目标,培养现代管理人才、维修人才和应用人才,建立健全农机教育培训技术保证体系和机制,不断加强对农机教育培训的投入,以农机田间作业标准化技术为核心,开展农机管理和技术服务人员培训工程,对农机生产、销售、维修行业技术工人进行职业技能鉴定,特别要提高广大农民掌握和应用农机化新技术的能力。大力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积极推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农业股份合作社、专业协会等多种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机制创新,建立符合市场化、企业化要求的管理体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股权明晰、责权统一、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体制和机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路线,以科学的创新谋求更大的发展。同时,要以机械化为动力,推动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变革,推动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加强我省农机制造业的发展对农机制造企业给予政策扶持。目前,我省农机制造企业以小型居多,要扶持和鼓励农机企业进行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围绕当前农业生产急需的农业装备,采用先进制造技术,加大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工作力度,不断填补农业生产装备的空白。尽快改善现有生产条件,提高企业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生产制造能力和水平。

作者:杨琳 单位:黑龙江省农机信息中心

上一篇:农业机械化对新乡村建设的实用性 下一篇:农业机械的维护教学创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