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学分层次教学改革的尝试与探讨

时间:2022-07-20 12:40:58

中职数学分层次教学改革的尝试与探讨

摘 要 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现状,在数学教学中实行分层次教学是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落实以人为本方针,实行差异化教学的有益探索。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 数学 分层次教学

针对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现状,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数学教学中实行分层次教学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落实以人为本方针,实行差异化教学的有益探索。

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现状

近年来,随着国家教育结构的调整,原来的中考筛选不复存在,只要是初中生都可就读中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发生了根本变化。笔者分析了2009年和2010年本校的生源状况:由初中升高中被分化出来的学困生约占60%,因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支持普高学习而进入本校的特困生约占25%,还有约占15%的学生是连初中阶段的学习任务都无法完成的特差生。学生入学时普遍文化基础知识薄弱,综合素质偏低,在基础课尤其是数学教学中体现为:

(一)缺乏学习兴趣

大部分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薄弱,理解能力较低,如概念模糊,对基本原理、性质、公式记忆不清,理解混乱,知识点孤立,数学思维方法欠缺,因而对数学望而生畏,缺乏学习兴趣。

(二)学习方法不正确

大多数学生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不当,在数学学习中,往往不注意对数学问题多方求解,只是死记硬背,不求甚解,与实际运用脱节,知识点零散无序,迁移能力差,思维理解能力欠缺。

(三)学习目的不明确

大部分学生没有正确认识到数学学习在提高文化素质和专业知识与技能学习中的重要性,认为职业学校就是学习专业技术,数学课的学习没有什么作用。

(四)教与学严重脱节

由于中等职业学校没有升学压力,教师主动进行教改的动力不强,多数教师的教学方法还是以讲讲练练为主,没有跟上现代教育理念的发展步伐,脱离“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教与学严重脱节,教学效果差,学生厌学,成绩偏低。

二、中等职业学校实行数学分层次教学的依据

中等职业学校的数学教育有两个主要功能:一是使学生具备接受继续教育的基本数学知识,是文化素质的教育;二是使学生具备学习中等专业技术课程够用的数学知识,这是中专数学“够用”原则。由于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中学困生和厌学生占大部分,数学基础知识参差不齐且厌学情绪严重,个性特长差别较大,统一的教学目标、要求、内容、进度和方法,很难适应学生实际情况需要,必须针对学生实际,实行差异性教学――分层次教学。

三、数学分层次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自2008年始,我们有意识地进行了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尝试,并在2007级的4个教学班中系统进行了数学分层次教学的探讨。

(一)学生的分层

对学生进行恰当分层是分层次教学的基础环节和关键。新生入学后,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然后辅以两三次的数学知识摸底测试,综合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把一个教学班的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能力层次:A组为学优生(学习能力良好),占20%左右;B组为学中生(学习能力中等),占60%;C组为学困生(学习能力较差),占20%。同时,让A组学生与c组学生结成对,在学习上“一帮一”。分组只是相对的、动态的,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发展情况定时进行层次间的人员升降,使升入上层次的学生知道自己在“最近发展区”上取得进步,有了“成功”的感受,增强学习信心;而降入下层的学生则感受到危机,须加倍努力迎头赶上。当然,在学生分层时应注意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特别是要让c组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上的进步有先后大小,掌握知识有快慢的道理,分层是暂时的,共同进步才是自的。

(二)教学目标的分层

在学生分层后,教师要按教学计划和教材的基本要求,确定各层次的不同教学目标:A组要完成教学计划,内容的难度和深度稍作加大;B组要基本完成教学计划;C组要完成教学计划的主要部分,内容上稍作降低。

(三)教学过程的分层

分层次教学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并具体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上。

(1)教师备课的设计:在分层次教学中,不同层次学生对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要求是一致的,只是在知识的宽度与广度、理解与应用上要求不同。

(2)教学方法的设计: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灵活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目的要求。

(3)概念教学的设计:概念教学是教学的难点,分层次教学中的概念教学,程度不能简单划一。

(4)课堂例题的设计:例题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例题教学可加深对概念、定理、公式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思维。

(5)课堂设问的设计:课堂设问要与学生层次相匹配。

(6)课堂练习的设计:课堂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教师要按不同层次给出三组难易程度不同的练习题。

(7)课堂辅导的设计:对于课堂练习,要求A组学生独立完成全部练习,教师只对难点进行点拨;要求B组学生做本组练习,教师让四人上黑板演算,给予解题方法指导并提示应注意的问题,以带为主;C组学生是教师重点辅导的对象,教师要耐心细致地给他们解答每一个问题,以帮为主。最后,教师集中点评黑板演算的题目,表扬和鼓励有关学生。

(8)课堂小结的设计:在教师主持下,由C组学生总结回答本课的基本内容,再由B组学生进行补充完善,最后由A组学生指出重点和难点,使各层次的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成为课堂的主体,活跃课堂气氛。

参考文献:

[1]邢谷若.海南高职学生《高等数学》课程学习兴趣的调查与分析[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2]张喜荣.构建高职数学教学新模式的几点探索[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S2期

上一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浅议 下一篇:五招轻松搞定历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