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负责制护理模式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中的应用及体会

时间:2022-07-20 12:05:36

小组负责制护理模式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中的应用及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7-0329-02

【摘要】目的:分析使用小组负责制护理模式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11年5月~2012年5月,于我院优质服务示范病房内实施小组负责制护理模式,作为实验阶段;将2010年1月~2010年12月采用常规护理服务作为对照阶段,观察比较两阶段护理质量、护理差错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阶段护理质量更高,护理差错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更低,患者满意度提高,与对照阶段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小组负责制护理模式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中的应用效果较好,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小组负责制护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

我国在2010年提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活动,要求护士护理工作中要不断规范护理工作,完善基础护理,并持续不断地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提高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1,2]。我院在临床工作中,为了更好地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积极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知识,尝试使用小组负责制护理模式,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1年5月~2012年5月,于我院优质服务示范病房内实施小组负责制护理模式,作为实验阶段;将2010年1月~2010年12月采用常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的阶段作为对照阶段。两阶段我院示范病房的床位、护士组成、护士工龄、收治的患者例数等无明显变化,p>0.05,具有可比性。

随机抽取两阶段各500例患者作为满意度的调查对象,入选标准:年龄在16岁以上,80岁以下,无精神疾病,无精神病家族史,无认知功能障碍,无严重心肌疾病,无严重肝肾疾病,在我院完成治疗痊愈出院,无恶性肿瘤,可以积极配合护士完成调查。两阶段患者的性别、年龄等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阶段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病房内由2~4名责任护士对患者分管,其他护士负责治疗、患者接待、办公等。

实验阶段采用小组责任制护理模式:

(1)分组方法:由护士长根据护士的实际情况(学历、职称、工龄、特长)等[3],分为两层次。其中第一层次的护士,由2名护师组成,要求学历高、工龄长、临床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强,作为小组的负责护士。其他护士为第二层次,作为配合护士,分别给予两名责任护士带领。每组成员固定。每日工作过程中,每组负责护士与责任护士对病房内患者进行分管。

(2)排班方法:采用弹性排班和APN排班的方法,早、中、晚的重叠时间,为基础护理的时间。同时,要求小组内护士对患者从入院到出院要负责到底,使护理工作连续。

(3)职责:由护士长作为科室总负责人,并制定科室的管理制定,组织和管理所有科室内护士,并定期进行护理质量监督。每组的负责护士,要对本组工作进行监督和负责,了解负责范围内患者的实际情况、特殊病例等,并掌握急危重症患者资料,根据患者的变化,调整护理工作,并做好护士长、护士的桥梁。小组内护士主要负责对患者进行治疗、病情观察、护理、心理干预、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

(4)考核:考核工作以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奖惩分明为原则[4]。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阶段护理质量、护理差错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患者对我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4 数据处理

将我院的实验数据均录入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水准ɑ=0.05。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质量比较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各组间对比方法为t检验。

护理不良事件和满意度比较采用例数(n)、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上一篇:肿瘤内科护士心理压力及应对方式 下一篇:医护科在医院管理中的协调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