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高效的初中思品课堂

时间:2022-07-19 11:52:52

如何打造高效的初中思品课堂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提高觉悟的主渠道,没有高效课堂教学,就没有学生的高效发展。打造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一直是老师们的追求。目前,思想品德课不受学生欢迎的原因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存在低效行为。当下,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打造高效、精致课堂,整个教育界都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自主构建,提高学生交流、感悟、体验与合作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成功感,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学习压力,增强学习效果。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高效构建应遵循以上原则。那么究竟怎样才能使思品课堂真正走上高效之路呢?

一、认真研读教材,提高教学内容的有效性

新课标明确提出:在合理使用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应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结构,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第一,合理处理教材。其一,依据学生实际和自身教学风格重新编制教学顺序。其二,研究如何教,教什么,把教学内容分成讲解部分、讨论部分、学生自学部分和学生活动部分。既发挥教师的主体性,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三,注重以新的观点、新的知识充实教材内容,增强内容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开阔学生视野。如讲上述内容时,我把教材第一框整合成一节课内容(按教参,需要2课时),对于现实生活中一些事例(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是否公平(高考加分政策、同工不同酬等)积极让学生讨论,启发思维,达到教学要求。

第二,课外教学资源的利用。其一,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选择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为实现教育目标服务。其二,尽量组合不同类型的资源,将文本资源、音像资源、实物资源等结合起来,使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讲“公平”时利用“的中国梦”材料,“北京市近几年来的义务教育政策变化”等,这些材料非常新,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而在上学期讲“讲礼貌”那课时,就用了一个音频(相声)“讲礼貌”,效果很好。

二、联系生活实际,提高教学活动的实效性

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并强调:“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事实如此,人的思想品德正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完善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应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基础上,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关系,使思想品德获得健康发展提供必要帮助。

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走出照本宣科、空洞说教的误区,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要求和规范,学会运用这些要求和规范观察个人、他人与社会现象,着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将来社会生活打下坚实基础。如在讲解“面对变化发展的社会生活”一课前,我先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请学生通过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我市近年来社会发生的变化。课堂上学生畅所欲言,历数市区巨大变化:平房逐渐被高楼大厦取代、外资企业逐渐增多、城市绿化明显改善、私家车进入普通家庭,等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结合教材相关知识,思考、分析我市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深化学生认识,实现知行和谐统一,教学效果很好。

三、努力创景激情,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学活动中,创设典型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每堂课开始导入时,一般创设情境,如通过趣事逸闻、成语故事、诗词歌曲、时政热点等,把学生引入获取新知识的愤悱状态,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如在讲解九年级思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一课时,首先给学生讲了一个《她和她的小店──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橱窗》的故事。故事讲的是湖北团风县堵城马巷的一名四肢瘫痪的残疾的女青年,为了自食其力,同时方便乡亲们,在自家开了一个小店。顾客在她那儿买东西,她低价出售,而且让顾客各取所需,照价付款。当顾客出于对她的同情和关切,买东西故意不让她找回零钱,或顾客自己过秤,有意少取时,她就会和顾客“斤斤计较”、不依不饶。这个故事使学生懂得:一个需要集体给予补助的残疾人,变为能报效国家和集体,还能为乡亲们行一点方便,这种经商比文明经商还要“文明”。接着我让学生说说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行为是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行为?哪些是损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行为?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学生纷纷发言,分别列举发生在生活中的种种事例。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文上列举的生活中有损精神文明的行为,就自己遭遇的经历谈谈感受。通过这些情景,我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精神文明到底有多重要呢?它和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这样水到渠成地转入新课学习中。

四、改革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的开放性

真正的思想品德课堂应该是回归生活、回归社会,学生主动体验,充满问题与矛盾的课堂。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中,才会有思维火花的碰撞,通过碰撞与思考,学会思考人生、关注民生,思考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未来。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恰当创设课堂情境,使学生获得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教学目的。

1.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所谓自主学习,是学生在已有技能水平、心理水平的基础上与教师传授的信息在互动中建构和发展起来的学习。这种互动和建构的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特别注意学生学习接受性。

2.注重学生的互动合作。传统教学方法是教师为教而教,学生成为知识的“容器”,这种灌输式的单向互动不利于学生发展。师与生之间、生与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学生在相互启发和感染中获取知识,促进他们知识、能力、情感和觉悟健康发展。如教学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一文中,可以让学生阅读引言中的案例,然后让学生思考,并结合现实生活中“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现象进行互动学习,分组讨论并剖析学生身边较常见的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指出避免和矫正这些行为的有效方法。通过互动合作,让学生掌握法律知识,从小学法、知法、懂法、守法。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然而并非越多越好,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教材不同内容及教师自身等具体情况与条件,灵活运用,从而创设出适合学生的又富有感情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真情涌动中获得感情升华,形成良好道德品质,提高心理和行为素养。

上一篇:浅议资源开发利用对政治教学成效提升的作用 下一篇:探析模块差异分层教学模式在高中足球教学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