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关怀度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分析

时间:2022-07-19 11:31:56

家庭关怀度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家庭关怀度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情况。方法:以笔者所在医院诊治的143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73)和对照组(n=70),两组均进行常规抗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和相关心理辅导,前者在此基础上予以家庭护理干预措施。对所有患者应用家庭关怀指数量表(APGAR)测量家庭关怀度,并通过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社会支持量表(SSRS)了解其健康恢复程度以及生活质量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家庭关怀指数评估以及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

【关键词】 家庭关怀度; 慢性精神分裂症; 影响分析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2-0084-02

慢性精神分裂症作为各类精神疾患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具有较高的患病率,该种疾患可特异性地表现为思维、行为、知觉以及情感诸多方面的异常[1]。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普遍都承受着越加严重的精神压力,精神分裂症患者也日渐增多。精神分裂症不仅严重影响到患者自身的日常生活同时也会危害到家庭和社会,该种疾病易复发,复发后53%的患者出现社会功能缺陷[2]。抗精神药物的应用在该疾患的治疗中起关键作用,但是家庭关怀护理也不能忽视。现今,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护理者相关知识欠缺,家庭关怀度不足,易致该疾患更易复发,因而进行相关护理干预很重要。笔者所在医院因此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诊疗过程中在原有的治疗基础上同时关注患者的家庭护理情况,并通过各种评估量表了解笔者所在医院的14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健康、心理恢复程度,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分析对象是2009年5-8月笔者所在医院所治疗的143例首次发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所有患者均满足《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的相关诊断标准[3]。男83例,女60例;年龄18~63岁,平均(39.3±7.7)岁;病程(3.15±2.14)年。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73)和对照组(n=70),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与对照组均进行常规抗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和相关心理辅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家庭护理干预措施,分别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完善家属陪同制度,改善病房管理;建立包括1位主治医师和2位主管护师在内的医疗护理小组,全程参与患者的治疗护理过程,并予以医护人员相应培训,形成“家庭中心式”护理模式;为患者建立个性化健康档案。

对所有患者均进行相关的问卷调查,包括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和家庭关怀指数量表等评估量表。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和家庭关怀指数量表等评估量表的得分。其中,精神分裂症生活质量表的评估结果中,分数低者,主观生活质量好。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家庭关怀指数量表评分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家庭关怀指数量表的情感度、合作度、适应度、成长度以及亲密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病因复杂,药物治疗需长期甚至终身进行[4]。该病多于青壮年时发病,精神和行为活动表现与周围不协调,出现异常。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一些患者可能存在精神活动的衰退,同时可能出现严重程度不一的社会功能缺损,进而产生不良影响[5]。因而,除了必要的精神药物的应用,家庭护理干预也应同步进行。家庭护理干预要求患者的其他家庭成员加入到患者的康复治疗中,并了解患者所需的护理方式,以促进其更好地融入社会、与他人交往,这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疾病的复发,同时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目前我国精神病管理现状多以封闭式管理为主,将患者从家庭中独立出来,甚至尽可能减少家属的探视,认为家庭成员的参与介入会导致患者的紧张情绪,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而使患者无法获得良好的治疗环境。事实上,慢性精神分裂症作为一种长期、慢性的疾病,其康复过程更多的是让患者能更好更快地重新适应社会。家庭的护理是影响患者恢复程度的重要方面。家庭护理干预将一个家庭而非单个患者为护理的单位,进行“家庭中心式”的护理,使针对患者的护理干预不仅具备医学的科学性,同时兼具患者与家庭的和谐性。在这种模式下,家庭关怀度大大提升,使医疗工作者及患者、患者家属都能建立稳固持久的联系而可保持良好的沟通,这也有利于医务人员借助家庭成员的支持而对患者的情况有更准确地把握。在获得更全面的信息后,给予患者更贴切、适合的护理,使其能尽可能地适应社会,这也表现出此家庭护理人性化的一面。

在本文的研究结果中,观察组和对照组相对比,前者的患者家庭关怀指数评估以及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结果都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社会支持量表中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得分以及总分也都明显高于对照组。这也说明了家庭护理模式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中可有效提高家庭关怀度,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且进一步提高其生活质量以及社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董洪波,赵学庆.精神分裂症病人家庭关怀度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4):447-448.

[2]Rossler W,Salize H J,Vanos J,et al.Size of burden of S chizophrenia and Psychot ic disorders[J].Eur New ropsych opharmacol,2005,15(4):399-409.

[3]张巧云,王淑芳,许淑新,等.家庭关怀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J].四川精神卫生,2011,24(2):118-120.

[4]焦淑芬.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关怀度的初步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5):603-604.

[5]张淑云,张仲霞,董春玲.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加强家庭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2):170-171.

(收稿日期:2013-09-20) (编辑:朱姣)

上一篇:水利工程渠道维护与管理 下一篇:CTA血管成像对主动脉常见疾病的对比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