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型企业做好税务管理探讨

时间:2022-07-19 10:31:41

生产型企业做好税务管理探讨

摘要: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公司治理问题研究的深入,企业税务管理逐渐成为公司治理中的重要内容。同时税务机关不断加强征管,企业面临越来越多的税务问题,企业的税务管理水平将影响着企业的持续发展。对生产型企业税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加强税务管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生产型企业;税务管理;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7012102

1引言

税务管理是企业为了实现最大税后收益,利用合法途径实现税收成本最小化而进行的经营管理活动。它是企业对其涉税业务和纳税事务所实施的研究和分析、计划和筹划、处理和监控、协调和沟通、预测和报告的全过程管理行为。税务管理不等同于税务筹划,我们所说的税务管理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它不仅仅体现在企业如何做好税收筹划,以及如何利用政策去减少生产企业的税负,它更多的是生产企业在做好税收筹划的同时,能够合理规避和防范财务风险。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企业税务管理的控制和管理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大多数的企业已经明确认识到,高效率、专业化的企业税务管理体系有利于企业进一步降低税收的成本,有利于企业合理规避纳税风险,进而巩固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提升企业整体价值。

生产型企业的行业覆盖面广,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改革开放到现在,生产型企业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一直都是不容忽视的一股主要力量。但面对国内外各方面的激烈竞争,不少国内生产型企业只能勉强维持生存。市场要求企业进行改革,企业要运用科学的管理制度控制各种成本,其中税收成本就是许多企业容易忽视的方面。但是生产型企业业务一般都比较复杂,从上游的生产资料采购到内部生产,再到销售完成,涉及和适用税法的内容条款多、范围广,加上税收政策法规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体系,造成很多生产型企业没能进行合理的税务管理。这种税务管理上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企业的纳税行为不符合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应纳税而未纳税或少纳税;第二是企业经营行为没有用足、用好相关优惠政策,税务管理没有得到本可以得到的税务利益。生产型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的情况,改善税务管理,创造税务价值。

2生产型企业税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缺乏税务管理的观念

生产型企业中关于税务管理有着许多陈旧落后的思维观念,没有一个真正税务管理的观念,其经营管理通常比较重视企业的生产、销售、研发等环节,而对税务管理重视不足,没有把税务管理贯穿到生产经营决策的全过程。在日常工作中,税务管理人员仅仅是将财务等基本工作做好就满足了,缺乏对于当前国家税务政策的深入研究。

2.2企业办税人员自身的专业素质不强

专业素质主要是指办税人员对于税法全面理解与运用的能力。现在许多企业都缺乏受过税法及相关法规知识系统培训的专业办税人员,一般都是由会计或出纳人员代为处理税务问题。由于自身业务素质的限制,以及税收法规、政策的繁杂及频繁变更,办税人员无法准确把握有关税收法规的精神,虽然主观上没有偷逃税的动机,但在纳税行为上没有按照有关税收规定去操作,形成了事实上的偷税、逃税,又或者国家出台相关税收优惠政策而办税人员没有利用,让企业承担了本不该承担的税务。

2.3缺乏有效的税务风险控制机制

尽管有些生产型企业一直开展税务管理工作,但其税务管理中的税务筹划过多的注重在税法允许范围内进行技巧性的减少税款,而不能进行企业财务的全部活动,缺少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首先,对于采购业务来说,主要涉及原材料和综合物资的增值税进项税额,由于供应商较多且类型不同,采购金额较大,经常会出现票据不规范、审核不到位的税务问题。其次,对于生产业务,主要是折旧政策、原料和综合物资领料出库的成本计价方法以及成本摊销方式的选择和应用。企业内部生产系统特点是资产繁多,经常会出现对资产的用途和计价不准确以及折旧方法不合适、折旧备案体系不完整等问题。最后,对于销售业务,主要是销售结算方式的选择,销售出库增值税发票尤其是红字发票的开具和保管,销售毛利与应交增值税的对比分析,销售货物销售额与成本之间的对比摊销等问题。除了一些单一产品生产企业,一般的生产企业都有着产品品种多、小批量、多批次等特点,使企业拥有庞大的营销系统和很大的业务量。销售过程发票的开具、退货处理,经常会出现处理不规范甚至违反税法规定的情况。

3做好生产型企业税务管理的建议

3.1加强生产型企业的税收管理的观念

加强企业税务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加强企业的税务管理,必须明确企业税务管理的内涵和目标。企业税务管理不仅仅是税务筹划,还包含了企业报税、配合税务部门检查、制定企业税收政策和程序、税务风险评估和管理等方面。在新经济环境形势下,生产型企业明确税收管理的内涵和目标,有助于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规范经营行为和防范税务风险,最终形成企业竞争优势。企业可以结合自身的生产情况,设立专门的税务管理部门,建立税务管理体系,负责企业的税务工作以及研究和制定企业的税务战略。

3.2提高企业涉税业务人员的专业素质

具体从事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的人员素质对于税务管理工作水平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企业税务人员应具有正规的税务专业学习和培训经历,知晓公司生产经营流程以及公司适用的纳税管理法规和政策,熟悉各类税种的计算方法与申报程序等。税务管理人员可以广泛搜集各种税收政策,以及补充的解释、问答等,结合公司的实际业务,对经办人员进行专题培训。如果企业存在子企业,企业之间可以通过定期组织税收交叉检查、相互交流、评价等手段提高税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国家出台的新税收政策法规,很多都会影响生产型企业,需要涉税人员对专项税务进行深入研究,提高税务综合处理能力。

3.3合理纳税筹划,做好税务管理基础工作

做好日常税务管理,可以使企业的各项涉税行为规范合法,避免滞纳金和罚金等违规现象的发生,同时还可以避免大额补税给企业现金流造成的不利影响,从而减少企业不必要的支出和损失,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建议企业加强事先预测和沟通协调,充分考虑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复杂性,针对不同的纳税人和征税对象,稳妥适用税收法律和政策,对各项税务管理活动开展合理的安排,编制税法允许的最优方案。

3.4建立完善的税务风险预防机制

税务风险不可避免和消除,但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税务风险预防机制,从而最大限度地把税务风险降到合理水平。前面已经提到,对于生产企业涉税事项主要是产、供、销业务三方面,企业可以对三方面的重大涉税风险进行罗列和归类,建立风险预防机制:

第一,财务和涉税人员应注意易涉税风险项目,特别是重大涉税风险项目的变动情况,当发现税务风险时及时向税务小组汇报并及时对其进行评价。

第二,加强税收政策法规的收集和整理,编制税收知识简讯,针对简讯的内容共同讨论和研究,必要时向相关的税务机构咨询。

第三,企业进行税负分析。以每月应交增值税额与销售收入之比为基础,通过分析每月的销售收入、原材料采购、固定资产及运费进项、库存变动以及进项税额转出等方面,来确定企业每月的应交增值税额是否异常。以一个年度所得税额为基础,通过分析年度之间所得税额的变动进行差异,并与同行业类似规模企业进行比较,分析所得税税负情况。另外,企业应对企业税务风险管理进行评估审核,不断改进和优化管理制度和流程。

3.5加强与政府沟通,建立良好税企关系

政府为了鼓励纳税人按自己的意图行事,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就业机会,刺激国民经济增长,制定了不同类型且具有相当大弹性空间的税收政策。因此,企业在对税务机关工作程序详细了解的同时,还应该加强联系和沟通,争取在税法的理解上与税务机关取得一致,特别在某些模糊和新生事物上的处理得到税务机关的认可。只有企业的税收筹划方案、税收优惠政策最大化的运用,得到当地主管税务机关的认可,才能避免无效规划,这是税收筹划方案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但是,企业要防止“对协调与沟通”的曲解,即认为“协调”就是与税务机关的个人搞好关系,使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以达到少缴税,不处罚或轻处罚的目的。当前,随着税务机关稽查力度的不断加强,以及国家反腐败和对经济案件打击力度的加大,这种做法不仅不会帮助企业少缴税,反而会加大企业的涉税风险。

4结语

加强企业税务管理工作重点在于加强针对现行税收优惠政策的研究和纳税风险的全面控制。通过采取最优的税收策划,降低生产企业的税收成本,帮助企业赢得宝贵的发展先机和主动权。本文只是对目前生产型企业税务管理问题进行初步的剖析,并提出了一些企业的实践过的建议。对于生产型企业的税务管理,还需要继续深入研究和更多的实践积累逐步完善。

参考文献

[1]郭秋芹.加强企业税务管理降低税收成本[J].经营管理者,2011,(01).

[2]尹淑萍,杨默如.企业税务风险成因及管理系统构建[J].财会通讯,2009,(10).

[3]陈秀峰.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机制建设探讨[J].中国总会计师,2009,(09).

上一篇:校企合作下中期校外实习探析 下一篇:信息时代下企业电子档案管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