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高职院校创业教育问题及策略探讨

时间:2022-07-19 08:58:12

海南高职院校创业教育问题及策略探讨

摘要:创业教育是崭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是系统工程,已逐渐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海南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起步晚,各方面尚未完善。本文针对海南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中的支撑体系、教育模式和教育内容等三个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创业教育;问题;策略

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在探寻满足各种社会发展需求的途径与方法过程中的产物,它从教育的超前性和践行性出发,提出培养积极参与新世纪变革的开拓者及具有开创个性的一代新人的理念,旨在使高校毕业生不仅是求职者,更是工作岗位的创造者。高职院校承担培养创新型、创业型、实用型人才的重任,创业教育就是能更好地发挥学生这些综合能力的教育方式。然而创业教育在海南高职院校中起步较晚,创业教育之路还在探讨摸索中。一方面,海南各方面政策比较灵活,能为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提供宽松的优惠政策和环境。同时,培养海南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合作精神、创业技能和承担风险的勇气与能力,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提升海南的国际竞争力,促进海南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创业教育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在实施创业教育的过程中,由于起步晚、缺乏经验等原因,学校和社会并没有真正受益,海南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正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问题一海南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体系不完整

(一)创业教育机构不完整

创业教育涉及面广,以往一直未能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如今在教育发展的新形式下,创业教育作为一个新课题已被提到海南高等院校发展的日程中,但由于起步较晚,大都停留在筹备或初级阶段。由于没有太多的成功经验可以借鉴和学习,创业教育难以形成良性的互动循环。海南高职院校虽然有创业教育机构,但缺少运营条件,包括团队、资金、制度、服务体系、孵化创业项目等,创业教育机构职能尚未真正发挥作用并产生成效。

(二)创业教育团队人员不足且不够专业

海南高职院校都设有就业干事、辅导员、专业导师、专任或兼职教师等组成相关团队,开展创业教育工作,但团队人数较少,且不够专业,很多教师只有创业理论,没有创业实践经验,工作很难展开。创业教育团队需要政府官员、创业家、心理咨询师,以及来自法律、金融、财税、工商、信息技术等行业的资深人士和学生的全方位参与,只有这样一支专业的团队才能指导、帮助学生成功创业。事实上,大学生创业成功的例子非常少,原因之一是缺少精干、专业的创业教育团队进行指导、引领。

(三)创业教育缺乏专项资金,尚未得到社会的广泛而有效的支持

创业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必然需要资金的保障。由于政府投入的创业教育基金少,工作难以开展,企业看不到愿景,参与度不高。除了政府和各行业的支持和学生本人努力外,家长的鼓励和帮助不容忽视。当今的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很多父母疼爱孩子,不想他们太辛苦太操劳,希望孩子大学毕业能找到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就心满意足。也有相当一部分家长认为大学生在校创业既浪费时间又冒险。如果创业教育能得到广大家长的支持和帮助,这将是一笔丰富的资源,又可以解除学生的后顾之忧。然而,创业教育缺乏专项资金,政府投入不多,企业参与不够,家庭支持不力,要得到全社会的认可和支持还需要一定时间。

(四)创业教育服务,主导,评估,反馈平台不健全

创业支撑体系比较单薄,缺乏立体感。目前海南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体系中的创业基地、服务跟踪、评估、反馈等平台有待完善。主要体现在长效机制和相关制度的缺失,有些高职院校虽然建立了创业基地,但模式单一,没有对学生的创业进行全面、系统的指导,缺乏详细的数据资料库,缺乏服务跟踪和反馈。如何评估创业项目,如何具体量化指标,如何科学反馈等问题,仍在探索中。

问题二海南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内容和模式可操作性不强

(一)创业教育者在创业教育环节中理论多,践行少

目前,海南创业教育主导团队大多以教师为主,而教师毕竟不是创业者,创业教育机构也不是完全的创业机构,此外,创业教育的发展时间和空间有限,教育者本身得到系统的创业实践或者创业实操培训的机会尚未成熟,在这一创业背景下的创业教育必然是理论教育多,实践机会少。创业教育与一般的专业学习不同,需要系统的实践体验。目前这种状况如果长时间得不到改善势必难以培养出合格的创业者,因为这种教育模式有悖于创业教育的顺利开展。如何在创业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是摆在广大创业教育者面前的重大课题之一。

(二)学生创业模式单一,针对性不强

尽管海南高职院校近年来在重视校企结合的同时注意加强产学研一体化,架起高职院校c企业合作的桥梁,例如与企业联合办学开办人才班,建立校办企业基地,但真正实施起来,与创业教育的目标相差甚远,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学习,到企业实践,并没有系统地实践和学习,缺乏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只有融入创业教育,才能真正实现产学研有机结合。教育讲究因材施教,创业教育也如此。每个学生情况迥异,家庭情况和经济条件差别很大,单一的模式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创业教育中。只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创业成功,才能吸引政府、社会、家庭的关注,得到各界人士的广泛支持。

问题三海南高职院校创业内容未能突出时效性

(一)创业教育者本身教育理念滞后

有些创业教育者对创业教育的概念、内涵和目标缺乏了解,关于创业教育要做什么,怎么做,如何实施等等,都一知半解。有些创业教育者虽然了解创新教育,但理念与时代存在一定差距。社会发展与校园创业息息相关,创业教育者如果不能及时了解市场和创业动态,不能使自己的教育理念紧跟时代步伐,必将落后于时代,无法与时俱进,更无法引领学生进行成功创业。

(二)创业教育内容滞后于时代的需求,缺乏前瞻性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很多传统行业的运营模式被彻底颠覆,信息产业被认为是第四产业的观点逐渐被认同,“互联网+”已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之一。以营销模式为例,“博客一微信”营销模式已经冲击了传统的纸质、户外广告媒体营销模式,在这样划时代变革的潮流中,各高职院校的教育内容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尤其是刚刚起步的海南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创业教育内容如何与时代对接,是海南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者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针对以上问题,如何完善海南高职院校创业中的支撑体系、教育模式和教育内容呢?

策略一、完善创业教育机构,解决创业教育资金短缺现状

创业教育机构是创业教育的指挥中心,创业教育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必须由创业教育机构来完成,完善创业教育机构是创业教育系统工程的重中之重。因此,海南高职院校必须完善创业教育机构的设置,可采取兼职和专职,校内和校外人才相结合的方式,使创业教育机构成为重要的核心部门。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创业教育机构必须有固定的场所,稳定而专业的团队,专项的运作资金,专门的项目孵化基地,成为创业教育服务、支撑、主导的专业部门。创业教育机构最核心的职能包括创业资金的筹备和规划,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创业教育团队的组建等。现阶段而言,创业教育资金的短缺成为其主要矛盾,创业教育机构可根据社会需求组织专业教师和学生给企业提供有偿劳务,作为资金来源之一。此外,可结合企业赞助,向政府和学校申请专项资金;也可争取慈善机构的捐款,项目孵化劳务费等方式筹集创业教育的专项资金以解决创业教育资金的不足。

策略二、组建专业的创业教育团队

实施创业教育的关键在于专业的创业教育团队。组建的创业教育团队必须满足机构职能和市场需求,各高职院校需要建立以成功创业的名人或毕业生为引领,由企业专家、政府官员、学院领导、就业干事、心理咨询师、学生代表、专业教师等各方面人士组成四支专业团队。第一团队是统筹运营团队,负责行政职能,重点解决资金来源和统筹的职能。第二团队是整合资源团队,负责调动一切社会资源,帮助学生解决在创业过程的困惑和难题,同时也负责创业教育在知识领域方面的传授。例如根据工作需要,邀请企业、工商、税务等部门的资深人士做顾问。纵观国内外开展创业教育比较成功的高职院校,一般都会整合政府、企业、文化、金融、人力资源等各方面条件组建专门机构共办创业教育,帮助学生走向成功。第三团队是服务支撑团队,负责跟踪学生的创业过程,建立数据库,把握时代脉搏,为创业教育提供最新的信息及数据分析,为创业教育团队的决策提供新思路、智力支持和科学依据。第四团队是项目孵化团队,负责寻找项目,让学生和相关人员全程参与项目孵化,例如市场调研、项目策划、产品实验和项目优化,在深度参与的过程中获得宝贵的实践经验。

策略三、完善创业教育服务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缺乏制度的保障,创业教育无法有条不紊地进行。一切的运作都应建立在一系列制度的基础上,做到有章可循。因此,要完善创业教育服务体系,建立合理的创业教育制度,通过制度建设促进创业教育体系的完善。如设立创业服务标准、评估制度、反馈制度,跟踪创业过程,收集、反馈、分析成功或者失败的创业案例,并将其作为指导创业教育的强有力的指挥棒,以此促进创业教育的螺旋式发展,逐渐形成政府、企业、学校、社会、和家庭五位一体以及系统化、规范化、市场化、科学化、制度化五化一体的立体化创业教育支撑体系,实现创业教育的创新学科化、创业资源整合化、创业政策系统化、创业服务社会化、业价值市场化的终极目标。

策略四、可操作性知识的传授

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往往需要和工商、税务、银行等部门联系,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创业流程,除了校内学习外,应举办各种针对性强的专题讲座,例如邀请法律部门的专家讲授法律法规,帮助学生维护自身权益;邀请税务部门的相关人员讲解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介绍大学生创业过程中涉及纳税的知识及常见的认识误区以及申办企业过程中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等等。此外,学生培训学生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可邀请有创业经验的毕业生或在校生分享创业的过程以及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实践证明,学生从这样的分享中能更好地获得启迪与灵感,获益很深。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学生能较好地掌握实际的操作流程,学会如何运营,如何管理项目。

策略五、个性化指导,发挥学生潜能

每个学生都有潜在的资质,通过教育者的挖掘和开发,可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能。有些学生内向,有些学生外向,有些学生喜欢外联工作,有些学生喜欢技术工作。创业教育者应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优势,对每个愿意创业的学生实施个性化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潜力,帮助学生成功创业。有一名2000级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就对创业非常感兴趣,喜欢研究手机。在创业老师的指导下,该学生于2001年开始创业,在校园内开了首家手机店,销路很好,备受全校师生的青睐。后来他把校园店开到校外,生意越做越红火,如今已拥有好多家手机店。另一名2005级会计班的学生,父母都是医生,她对医药很感兴趣,萌发了创业想法,得到创业老师的支持和指导。毕业后,这位学生自学医药学,开了一家药店,并与多家医院合作,进行医药推销。经过几年拼搏,积累了丰富的客户资源,成为医药总。由此可见,创业教育内容要结合学生实际,针对不同学生实施不同方法,帮助有志于创业的学生找到适合他们的创业项目,成功创业。

策略六、创业教育是创业教育者本身不断提升的再教育过程

传统观念中,大学毕业后找到稳定的工作,有铁饭碗,生活就有保障,因此很少有毕业生愿意创业。在新的时代,高职院校的教师应更新观念,接受新的教育理念,通晓创业教育知识,可通过讲座、参观、培训等方式在全体学生中树立创业意识和理念,使全体学生对创业教育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意识到创业教育所培养的不是因难以找到工作才去创业的创业者,而是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能力、交际能力等综合素质的领悟市场经济内涵的人才。观念的转变非一朝一夕而成,需要不断学习、研究和思考。创业教育是教育者本身不断提升的再教育过程,每天都会有新课题和新思想融入,创业教育者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培训、实践,才能不断提升自己,培养新一代合格的、优秀的创新型创业人才。个人的力量有限,集体的智慧才是无穷的。开展创业教育论坛,共同探讨研究,不失为教育者教育理念提升的好办法之一。

策略七、创业教育内容的实效性要通过习得的方式更新

形势日新月异,市场瞬息万变,要使创业教育内容永葆时效性,必须在点点滴滴中学习、更新知识。理论上,高职院校的教师要参加各种创业比赛,例如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团中央和国家科技部、国家教育部组织的“挑战杯”,开展“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寻找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展示学生的创业成果和创业能力,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激励更多学生从事创业教育。实践上,一方面高职院校的教师要利用现有条件,建立创业平台,将创业基地建在校园和社会的每个可能的角落,针对不同学生和不同创业爱好,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平台,让他们参与孵化项目和对项目的跟踪等各个环节。另一方面开展有关创业成功和失败的专题讲座,让学生学习、分析成功和失败的案例;从资源库共享创业经验,帮助学生从理论知识向实践体验过度,同时参与师生评估,生生评估。此外,高职院校的教师要把创业内容融入校园文化,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和创业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并不断更新内容,增强实效性,从而做到全方位提升学生创业素养,习得创业教育。

结语:

在2014年9月10日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总理表示要借改革创新的“东风”,推动中国经济科学发展,要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2015年3月5日,李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之后李总理多次对大众创新创业做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将此作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国家希望大家多创业多创造财富,要把思路和钱都流动起来,而这一切关键靠学校主导引领。众所周知,创业教育是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企业、学校、家庭共同努力,积极探讨,勇于实践,形成全社会、全院校良好的创业氛围,建立大学创业教育的立体化支撑体系,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创业型、创新型高素质人才,评估并充分利用其成果,作为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最高目标,即将创业教育的最终成果走向市场,服务社会,实现学生创业梦想,实现政府与学校、企业与学校互利共赢,开拓出创业教育走向社会、服务社会的新路子。

上一篇:创新创业背景下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下一篇:计算机课堂教学实践与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