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暴雨 排水设施的严峻考验

时间:2022-07-19 08:22:17

城市暴雨 排水设施的严峻考验

中图分类号:TV12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12年夏天,我国部分省市暴雨倾盆,不少地区成了水泽之乡。7月21日至22日北京遭遇61年以来最雨,20-22日,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大部分地区、四川中部、内蒙古中东部及东北地区西部等地有大到暴雨天气,其中,四川盆地中西部、陕西北部、山西中北部、河北北部、内蒙古中东部等地的局部地区有大暴雨(100-120毫米),25日至26日,天津市大到暴雨过境,平均降雨量达到158.50毫米。雨中部分大城市几近“沦陷”,引发了不少关于城市排水体制的思考。

一、目前城市排水体制的分类

城市排水体制一般分为合流制和分流制两种类型。

(一)合流制,是指将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径流汇集在一个管渠内予以输送、处理和排放。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污水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越来越严重,这意味着必须对污水进行适当的处理才能减轻城市污水和雨水径流对水环境的污染,为此产生的截流式合流制,修建沿河截流干管,并在其末端修建污水处理厂。但若雨量过大,混合污水量超过了截流管的设计流量,超出部分将流到城市河道,不可避免的会对水环境造成污染,

(二)分流制,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用两个或以上排水管渠排放,成为分流制排水。分流制排水系统可将城市污水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放,最有效、稳定的处理污水,达到排放标准,防止水环境的污染。另有雨水管道收集和输送雨水。分流制可为系统终端的处理提供较理想的条件,因此是较理想的排水体制。

二、暴雨显现排水体制存在的问题

降雨强度大、范围集中、排水量超出排水能力是造成此次暴雨,部分城市“沦陷”的主要因素。但这种自然灾害是不可预计的,并且也是不可控制的,我们能做的应该是如何预防,如何筹划,如何应对。

(一)排水设施系统的设计规划与城市发展不配套。城市化发展提速,地方财政不足,排水设施建设的标准没有前瞻性,城市防汛的标准过低。另外,排水系统在地下,属于看不见的工程,质量含水分,自然经不起暴雨的考验。

(二)中国许多城市的排水配套设施现状是: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存在雨污不分的现象。住宅、商业区、工业区流出的未经处理的污水以及雨水都通过同一套排水系统排出,即上述的合流制,增加了城市污水处理负担,同时也没有利用好雨水资源,造成浪费。

(三)排水系统的管理养护不到位。即使再好的城市排水系统,如果不去认真管理与养护,也达不到排水的预期效果。如,长久不去检查、长久不去清淤、排水系统又怎么会畅通,又怎么能经受暴雨的袭击呢?

(四)是路面硬化严重,“喝”不进雨水。过去,雨水可以通过绿地、湿地蓄养,减少了雨水的汇积,但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寸土寸金,越来越多的湖泊、湿地被填埋,城市绿地不断减少,城市的汇水能力也跟着大大减弱。与此同时,路面逐渐被混凝土、沥青等不透水材料覆盖,雨水无法渗透,只得靠城市排水管网外排,使本来容量有限的排水管道更显得捉襟见肘。

(五)城市居民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一个城市,仅仅有好的排水系统还不够,仅仅有合格的质量还不够,仅仅有专门的部门管理和养护还不够,还需有广大居民的关心与爱护、尊敬与保护。人们经常会发现建筑垃圾随处抛撒现象,更有甚者,有的环卫工人清扫道路时,甚至图方便将泥砂等杂物直接扫入排水道和窨井,遇到大雨便会发生堵塞。

三、对今后的几点设想

(一)建立“二次排水机制”。对城市重涝地区排水设施的改造扩容是必要的,但排水管网改造困难较多,排水设施基本在道路范围内,如果进行改造还会涉及到与道路以及地下其他管线之间的关系,有的地区地下管线已经布满了,根本无法再将小排水管换成大排水管,想增加排水泵站也没有地方了。针对这种情况,可采取“二次排水”的方式。借鉴国外经验,在今后的规划中把周边的公园、停车场、运动场等公共用地设计得比其他地方低一点,或者在立交桥周边修建一些大型的储水设施,暴雨时把水暂时存在这里,就不会影响正常的交通。

(二)疏通开挖城市排涝河道,重视河道问题。作为城市排水系统来说,河道不通,排水设施再好也没用。管道改造了,泵站也修了,但因为河道没疏通,雨水还是下不去。

(三)排涝和蓄水相互补充。在谈到城市排涝问题的时候,许多专家指出,我国基本上是一个缺水的国家,特别是北方城市,排涝要和国情结合,不能一排了之,要综合利用雨水。在我国,北京等不少城市使用砂石、渗水砖铺路,这对城市保留雨水、湿润气候、保持湿度大有好处。

(四)加强宣传教育,帮助城市居民树立爱护市政设施的公民意识,当然包括爱护城市排水设施。排水道不是排污道,希望往下水道里乱塞污物垃圾的现象再也不要发生了。

城市内涝问题是发展中国家的通病。印度、墨西哥等国也经常发生我国这样的大雨“沦陷”问题。这些都表明,发展中国家在以发达国家为目标进行的“赶超式”建设过程中,都存在着只重表面、基础不扎实的问题。所以,我们高楼大厦多了,绿地少了;车多了,路堵了。从这个角度上讲,大雨后的内涝暴露出的不仅是下水道问题,还有我们的建设思路问题。我认为只要我们的城市管理者树立超前的城市管理意识,相应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标准,做好城市排水系统的规划建设,加大政府的资金投入力度,严把工程施工质量关,管理部门都能各司其职,防患于未然;城市居民从自己做起讲文明,全面解决城市内涝的问题就为期不远了。

上一篇:桥梁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探讨 下一篇:道桥施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