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西吉县供水工程建后管理对策及建议

时间:2022-07-19 06:50:55

谈西吉县供水工程建后管理对策及建议

摘 要:本文对西吉县供水工程建后管理及运行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等进行了调研,并在此基础上就确保供水建后管理提出了几点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西吉县;供水工程;建后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TV69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997(2012)21-0051-02

1 基本情况

西吉县地处宁夏南部山区,属黄土高原中心地带,地理坐标为东经105°20′~106°04′、北纬35°35′~36°14′,县域南北长74 km,东西宽67 km。全县土地总面积3 143.85 km2。西吉县总人口48.79万人,其中农村人口为43.43万人。西吉县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地区,资源性和水质性缺水是基本县情,人均占有可利用水资源量仅为95 m3,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十四分之一,年均降水量为397.8 ㎜,而年水面蒸发量高达1 400~1 600 ㎜。

自2000年以来,西吉县建成了西部农村饮水安全重点供水工程和固西引水工程等34处集中供水工程,562处泉水改造工程,15 838眼人饮窖,17 370处砼硬化集水场,解决了全县30.57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目前,在已建成的34处集中供水工程中,正常运行的有26处,停止运行的5处,时停时运的1处,报废的2处,极大了地缓解了城乡居民用水紧张的现状。但由于受自然条件、水资源匮乏等因素的影响,西吉县供水工程也存在着水源水量不足、水质差、工程管理滞后等突出问题。笔者重点分析了供水工程建后管理及运行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等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在此基础上就确保供水建后管理提出了几点对策和建议。

2 供水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水源地保护措施滞后

近年来,由于农业用水量逐年增加,农户私打农灌机井,无序开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加之城乡供水工程水源地保护措施滞后,造成水源机井和土泉出水量逐年减少,部分机井和土泉甚至干涸,供水工程效益难以充分发挥。

2.2 管道老化失修,管网损失严重

部分供水工程由于建成年代早,建设标准低,加之当时施工技术不规范,管道老化失修,管网渗漏水量高达30 %以上,进一步加剧了城乡居民用水紧张的现状。城乡供水管网改造任务十分艰巨。

2.3 群众节水意识淡薄,供水计价方式不完善

由于相关单位未出台节水的相关政策和管理办法,加之供水计价方式不完善,且未实行阶梯水价政策,群众节水意识淡薄,不但造成了水资源的严重浪费,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水费收缴的难度。

2.4 管理体制和机制不健全

一是产权不明晰。多年来,供水工程由国家投资、群众投劳建设,其产权和管理权不明晰。二是管理制度、方式粗放,职、权、责不统一,管理者不受益,受益者不管理。三是普遍存在着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管护和维修责任不明确,工程人为破坏严重,致使供水工程效益难以充分发挥。

3 供水工程建后管理对策建议

“建设是管理的开始,管理是建设的延续”,要以“管理规范,运行高效,服务优质”为目标,全面提升建后管理水平,保证工程持久发挥效益。

3.1 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3.1.1 建立责权明晰的管理体制 一是分散供水工程,实行“自建、自有、自用、自管”,国家补助资金所形成的资产归农户所有。二是单村集中供水工程,成立用水合作小组,协商解决出工、出资、水费计收等问题。三是跨村或跨乡的饮水工程,按照受益范围组建用水合作组织。国家补助资金形成的资产明确归用水合作所有。可由用水合作组织自己经营管理饮水工程,也可面向社会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通过承包、租赁、拍卖经营管理权等形式确定经营管理者。四是由国家农村集体组织和用水户投资兴建的乡镇集中供水工程或较大的跨村工程,组建工程管理委员会并履行工程设施所有者职责。通过公开招聘、承包等形式,确定经营管理者。工程管理委员会成员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受益乡村集体组织代表和用水户代表组成,用水户代表不少于管理委员会成员总数的50 %。

3.1.2 建立良性运行机制 一是规模较小的集中供水工程,按精简高效原则设置管理岗位,管护人员实行聘任制,通过公开竞聘协商推举确定。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推行管理目标责任制,签订合同,规范管理和监督责任。二是规模较大的供水管理站(所)负责人由工程管理委员会通过竞聘方式选任并定期考核;管理站(所)其他岗位人员按照水利部《村镇供水站定岗标准》统一考试,持证上岗,严格控制人员编制,降低成本。三是按照计量供水、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合理确定水价,并根据供水成本、费用及市场供求的变化情况适时调整;实行水价听证会制度和公示制度。水价需调整时,由供水单位将原因、用途及财务盈亏报告上报和公布,经政府召开听证会后确定。四是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明确水费开支范围和审批权限,建立严格的工程折旧费、维修养护费、承包费和租赁管理费使用制度,保证资金安全和专款专用。五是农村供水提倡走集约化、规模化和社会化服务道路。县、乡两级组建由供水单位自愿参加的供水协会。供水协会以服务为宗旨,指导会员单位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总结推广管理经验,提供信息、技术和维修服务等。

3.1.3 建立用水户全过程参与工作机制 在工程建设之前就成立农民用水协会,让用水协会参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以确保工程建设的质量和进度。农民用水协会作为用水户自己的管水组织,代表全体用水户积极参与项目前期工作、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工作。前期工作主要向群众宣传工程建设相关法规和国家政策;会同工程建设单位、受益乡镇、行政村深入受益区农户调查对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就农民投劳、资金筹集,水费、水量分配与农民签订书面协议;协同工程勘测设计单位完成主支干线的测量工作。工程建设过程中,农民用水协会积极配合项目建设法人单位,协调处理好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征地、劳力组织等各项工作,组织群众按计划投工投劳,及时收缴入户自筹资金,同时参与工程施工监督,参与隐蔽工程、分部工程验收等工作。工程建成投入运行后,农民用水协会在工程管理站的业务指导下,具体负责配水管网的管理运行工作,包括按时收取各用水户水费并及时向管理站上缴,编报受益区各用水户年度用水量计划,对受益范围内配水工程进行维护,确保工程正常运行。

3.2 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农村饮水工程量大面广,特别是相当多的单村供水工程和分散供水工程由用水户直接管理,专业化管理程度低。建立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保障体系,组织由县、乡两级供水单位自愿参加的供水服务协会,向供水单位和用水户提供技术服务和人员培训。县级供水服务协会重点以集水供水工程为主,乡级协会重点以分散式供水服务为主。要充分发挥乡镇水利站协调、指导和服务的功能,逐步建立起奖优罚劣机制,培养一批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农村水利队伍。坚持以效益为中心,因势利导,通过实施精品工程战略,通过典型示范和利益驱动,调动广大群众开展小型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带动全县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的步伐。

3.3 水质检验和监测

3.3.1 加强水质检验工作 供水单位要建立以水质为核心的质量管理体系,定期对水质进行检验,并上报主管部门和县卫生防疫部门。日供水量在1 000 t以上的供水单位建立水质化验室,配备相应的水质检测设备;日供水量在200~1 000 t的供水单位逐步具备检验能力,配备自动检测设备或简易检验设备;日供水量在200 t以下的供水单位设水质检验负责人,也可委托具有生活饮用水化验资质的单位进行检测。

3.3.2 完善农村饮水安全监测体系 地方卫生部门与水利部门加强信息沟通与工作配合,以县卫生防疫部门为依托,建立和完善水质监测中心。县级卫生部门负责对水质进行监测。

3.3.3 建立科学有效的水质监测体系 以规模较大的集中供水站为依托,分区域设立监测点。对于集中供水工程,加强水源、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的水质检验和监测;对于分散供水工程,分区域定期进行水质监测。农村饮水安全监测体系的完善和运行以及饮水卫生宣传教育是一项长期工作,必须持之以恒。■

上一篇:白皮松有底蜂窝状容器袋育苗技术 下一篇:通渭县干旱半干旱生态农牧业发展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