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对通信行业的影响

时间:2022-07-19 06:20:49

互联网对通信行业的影响

与10年前通信行业以语音通信为主,最多不过辅助以短信业务的情形相比,现在的通信行业可谓日新月异。毫无疑问,这是信息通信技术快速发展,人们不断提升的通信需求所致。推动这种变化的最大力量,来自互联网。一方面通信终端的数据业务需求促使通信网首先在PS核心网一侧接入互联网,并随着通信网络的全IP化,在传输、交换等方面开始不断向以IP为基础的互联网靠近;另一方面推动通信网和互联网相互融合的重要因素是IPhone等智能手机的出现逐步模糊了通信终端和互联网终端之间的界限,进而为通信网最终融入"大互联网"指明了方向。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对各行各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传统的通信行业首先受到巨大的冲击。互联网对通信行业的价值不是自己在产生很多新的东西,而是对通信行业的潜力再次挖掘,用互联网的思维重新提升、颠覆传统通信行业。

一、互联网加快通信行业的发展

(一)互联网的发展促进了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2013年5月移动电话用户月增1000万,3G移动电话用户总数突破3亿户。2013年1-5月,全国移动电话用户净增5308.2万户,平均每月净增1000万户,总数达到11.65亿户。3G移动电话用户净增7156.9万户,接近上年全年净增量的70%,达到3.04亿户,对移动电话用户的渗透达到26.1%。(见图1)

移动互联网用户渗透率接近70%,无线上网卡用户增速有所回升。1-5月,移动互联网用户净增4902.6万户,达8.13亿户,对移动电话用户的渗透达到69.9%。手机上网用户仍然保持高速发展态势,净增3382.9万户,总数达到7.83亿户,占移动互联网用户比重达到96.3%。无线上网卡用户比上年末减少22.6万户,同比变化幅度由4月下降2.5%转为5月上升3.0%,回升5.5个百分点。(见图2)

手机上网流量保持高速增长,3G用户消费的流量比重达到50%。2013年1-5月,全国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时长124081.0亿分钟,同比增长20.4%。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47221.6万G,同比增长60.9%,继续保持50%以上的增长速度。手机上网爆发式发展是主要拉动因素,在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的比重升至64.6%。随着3G电话用户渗透率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用户使用3G网络接入移动互联网,用户占比只有26.1%的3G用户消费的流量比达到50%。(见图3)

(二)推动新一轮电信基础设施建设

通信行业更多承担了互联网"信息高速公路"基础设施的建设,一些极具特色的通信技术,如移动通信、光通信等为促进互联网繁荣创造了条件。而互联网内容提供商则是为"信息高速公路"提供各种各样的运载货物,其多样性和创新性使互联网繁荣成为可能。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宽带业务的快速发展,宽带用户已逐步从高速上网的单一应用,向VoIP、IPTV、可视通信等综合应用发展,因此,对接入通信运营商的带宽将提出更高的要求。

要想富,先修路;要赢未来,先通宽带。宽带是信息时代的高速公路,是承载着各种信息化应用的重要载体。加快宽带提速成为2013年国家战略。中国电信率先在南方21省及北方部分省份建设光宽带,小区入户流量最高达到百兆。

光宽带是“通向未来的公路”,下一代互联网、新一代移动通信、物联网、云计算发展都要依赖于光宽带的发展。光宽带是指国际上通行的一种光纤接入模式FTTH(Fiber To The Home)所支持的上网宽带,顾名思义就是一根光纤直接到家庭。光宽带究竟有多快?就拿电影下载来说,原来的4M宽带,下载一部容量几个GB的高清电影,需要4、5个小时,如果用中国电信的20M光宽带,大约十几分钟就行了。

(三)加快运营商传统业务的“去电信化”进程

互联网应用对移动话音的替代效应呈现,移动本地及长途MOU均下降。“一户多卡”用户的持续增长拉低MOU值,互联网应用对话音的替代效应更加显著。1-5月,全国移动电话去话通话时长11858.7亿分钟,同比增长5.9%,远低于去年同期的14.8%,仅为移动电话用户增速的一半。其中,移动本地去话通话时长和移动长途通话时长分别为9141.0、2717.7亿分钟,同比增长5.8%和6.0%。移动语音业务量并未随着用户的快速发展而同步增长,移动本地去话MOU达到164.6分钟/月·户,移动长途去话MOU达到43.5分钟/月·户,分别减少10.9、10.0分钟/月·户。

微信等新型移动信息服务对短信、语音的替代作用非常显著。一方面是这些新型服务的信息沟通功能降低用户使用短信和语音的频次;另一方面是微博微信的信息功能促使用户不再订购短信类信息服务。从发展趋势看,短信、语音业务量会呈现继续下滑的趋势。

互联网借助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有线宽带和移动宽带的普及,特别是随着移动终端数据业务处理能力的不断提升,互联网内容开发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期,搜索引擎、即时通信、社交网络、网络游戏、网络视频、电子商务等领域的移动互联网业务创新层出不穷。

互联网对运营商主要以“短信”、“彩信”这些通道型、标准型的的数据业务冲击巨大,但伴随运营商向信息服务、流量经营方向转型,各类内容平台 、多样化业务开始涌现。例如:手机游戏、手机阅读、无线音乐、手机视讯等。该类以内容承载为主的业务越来越具有互联网的特性,去电信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四)互联网加快了通信的外延化

通信的外延化主要指物联网,也就是说通信的主体由人与人拓展到人与物、物与物。物联网其中一项应用,就是用手机或电脑远程遥控家中的智能住宅系统,通过在各种各样的日常用品上嵌入一种短距离的移动收发器,就可以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连接与沟通。比如病人足不出户,通过一根光纤连接医生,远程听诊、远程询病、远程处方,完全没有了医院门诊排队的烦恼。

物联网的发展扩大了通信行业的内涵,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和潜力,蕴含巨大经济价值。据工信部预测,2015年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近5000亿元,受到运营商的广泛关注。

二、互联网对传统移动通信行业的业务传播和推广产生巨大影响

(一)体验式营销成为推广业务主要营销方式

在移动互联时代,体验的重要性凸显出来。新事物在社会系统中扩散包括从不知道、知道、使用、持续使用几个阶段,“体验”是实现产品到商品转变的关键环节,是连接客户从认知走向购买的纽带。

互联网时代的移动业务以其“低价、灵活、娱乐性强”等特点,形成该类型商品与传统商品的购买决策机制不同,极易形成“冲动性购买”,买与不买往往就在瞬间决策。而激发这一决策的是能否为客户描绘一种感官体验和思维认同的场景,这就是体验。

(二)在互联网世界中推广业务口碑尤为重要

传统市场的“口口相传”,是口碑营销最初的市场表现,而发展到今天,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下,口碑的力量得到新的诠释。例如各种社区、论坛、以及对产品或者服务的意见分享和评论、微博、微信。在开放式的平台中,能在一个天然的环境中形成舆论,极具公信力,而且传播极为广泛。例如在购物网站上,顾客对商品的评价成为他人在选购商品时重要的参考依据,信誉越好的商家越容易吸引更多的买家。上亿的用户在微博上记录生活的点滴和感悟,也就是说可以在第一时间让上亿用户获取最新消息,分享他人的感悟和经历。对于通信行业,在互联网环境下,只有真正的好口碑的业务才能吸引更多客户。

(三)在互联网世界中业务促销更加注重“创意、分享、体验”

业务促销形式由降价、打折的促销方式向“创意、分享、体验”转变,可以更多的吸取互联网式的营销经验。例如目前商家在节日促销或者新产品推广时已被广泛使用的“秒杀营销”;还有利用人际网络、趣味性强的“SNS营销”促销方式促进新产品的体验。最典型的例子是汉堡王在FACEBOOK上的营销活动,称为“汉堡王的牺牲”活动,即通过删除10个好友(假删除)即可免费获得一个汉堡,而被删除者会被告知“因为一个汉堡,XX把你牺牲了”。

三、对通信从业人员的影响

众所周知,以前电信行业属于高盈利性行业。在过去,一提到家里某某人是在邮政局或者电信局上班,周围的人肯定都会露出羡慕的眼光。社会各界对于中国的电信行业有着较高的甚至不合乎实际的期望。然而任何事物任何行业都有一个发展的过程,现在通信行业的利润率普遍下降。在通信行业的多数企业都挣扎在盈亏平衡线上的时候,和其他行业比起来,电信行业技术发展快,市场竞争压力大,为员工提供优厚待遇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因而一个可以预见的结果就是:通信行业的从业人员会大量流失,而互联网就是他们目前主要的选择之一。

在通信行业失去了对有激情、有才华的年轻人的吸引力以后。新兴的互联网将为通信企业技术人员提供创业和从业机会。而广阔的新兴互联网应用推广和物联网的发展可以为有丰富市场营销经验的通信行业市场营销人员提供广阔的舞台。

(作者单位: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分公司)

上一篇:落实减免税优惠政策增强内蒙古中小企业竞争力... 下一篇:河南省新闻出版局副局长来有功:书屋要因地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