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促进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时间:2022-02-14 05:20:57

关于促进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这个中心任务,为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非公有制经济正在成为全区经济的重要力量。

一、非公有制经济现状及存在问题

截至2012年底,全区非公经济主体(包括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13.99万户,注册资本(金)为9066.71亿元,其中私营企业14.75万户,注册资本(金)7360.79亿元,企业数量和注册资本(金)分别占全区市场主体总量的12.59%和51.14%;个体工商户96.72万户,资金数额417.28亿元,共有361.34万人在个体私营领域就业。

呼和浩特的非公有制经济也得到了长足发展。截至2012年底,呼和浩特私营企业户数达到30439家,居全区第一,注册资(本)金800亿元,居全区第三;个体工商户达到12.2万户,居全区第二;注册资金超过33亿元,居全区第七。全市共有96万人在各类型非公有制企业就业,占就业总数的80%,新增就业人口90%在非公有制企业,民营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80%,财政收入的76.8%来自民营经济,民营经济已成为呼和浩特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但是,我区的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无论数量还是规模在全国的位次都不高,前者占全国总数的1.36%、注册资本(金)占2.37%,分别居24位和16位,后者占全国总数2.38%、资金总额占2.11%,分别居19位和18位。内蒙古自治区和呼和浩特市的非公有制经济都还存在总量规模偏小、产业层次偏低、创新意识偏弱等方面的不足,相关部门“抓大放小”和非公有制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二、关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为实现自治区“8337”战略,根据王君书记提出的“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县域经济,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重要指示,要在全区范围内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掀起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新高潮。

(一) 从自治区层面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支持指导

1.应尽快出台加快自治区民营经济发展的文件

目前全区正进入工业化加速、市场化转型的关键时期,民营经济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作用越来越突出。为进一步拓展民营经济发展空间,释放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应结合我区实际,尽快出台新的进一步加快我区民营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

2.召开高规格的全区民营经济工作会

我区地域辽阔,各盟市民营经济发展状况不尽相同,为切实部署推动全区民营经济大发展的举措,统筹研究全区民营经济发展新思路,近期开一次高规格的发展民营经济工作会,集中自治区党委、政府各相关部门和全区大型民营企业,统一思想,协调全局。

3.建立全区非公有制经济联席会制度

为加强党委和政府对非公有制经济工作的领导,创新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结构,统筹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作,加快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建议建立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会议以电视电话会的形式举行,初期暂定为每三个月召开一次,试运行一段时间后,每半年召开一次。

(二) 以《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为指导,拓宽民间资本投融资新渠道

1.成立内蒙古“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中心和民间资本借贷中心”

融资难是多年来困扰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主要问题。目前,一方面,许多企业缺少资金,而另一方面,庞大的社会游资找不到新的切入点。虽然国家鼓励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原来限制民营资本的领域,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有“玻璃门”现象,变相催生了民间借贷和地下钱庄的畸形繁荣。我区民间资本充足,呼包鄂地区是全区民间资本最活跃的地区。初步统计,呼和浩特地区的民间游资多达500亿元,集聚了100多家小贷公司和担保公司。民间借贷虽然为融通资本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由于缺少规范运作和风险控制,使民间借贷集聚了高额风险,最终导致鄂尔多斯金融风波的出现。必须建立让投资者信得过的民间资本投资交易中心,让民间资本找到安全、合法、有序的投资渠道。呼和浩特工商联已经和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联合成立了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中心和民间资本借贷中心,希望成立全区性质的“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中心和借贷中心”,进一步完善民间资本投融资服务平台,助力中小企业发展。

2.发挥股权基金的作用

2011年4月26日,注册资本1.3亿元的呼和浩特总商会内蒙古永安信股权投资基金正式成立。目前已经成功投资2个项目,运作良好。内蒙古永安信股权投资基金为我区民营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股权投资基金是积极落实国家金融政策、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提高我区民营企业竞争力的有利工具,建议在全区及各盟市推广。

3.建立全区民营经济扶持基金

民营企业是一个富有活力的经济群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经济繁荣、就业增加、推动创新、催生产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融资难等资金问题一直困扰和制约着民营企业的发展。内蒙古自治区十二届人大会议上《关于内蒙古自治区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中提出,“支持设立民营企业产业发展基金,帮助民营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为进一步加强我区民营经济发展,建议由工商联牵头组建全新体制的全区民营扶持基金。

4.尽快组建内蒙古中小企业银行

成立由担任自治区工商联执委的民营企业家出资的内蒙古中小企业银行,每年确定100-200户有影响的企业为重点联系户,实行重点帮扶和政策支持。

(三)年内举办一次全区招商会

2012年3月,呼和浩特市工商联组织了220位当地知名民营企业家、异地商会、行业商会、行业协会负责人走进土左旗参加“土默特左旗2012年政企合作项目恳谈会”。2012年8月成功举办“2012全球200家温州商会千名温商草原行暨中国呼和浩特市优秀项目对接会”,邀请全球和国内200多家温州商会1600多名企业家和金融界人士共聚呼和浩特,签订合作项目34项,意向协议引进资金978.16亿元。2013年2月,内蒙古工商联、海南省工商联,呼和浩特市工商联、海南省鄂尔多斯商会、海南蒙商联合会联合举办的首届“内蒙古海南两地招商引资洽谈会”在海南省三亚市召开,这次会议利用春节期间大企业家云集三亚的时机,探索出了招商引资新形式,掀起招商引资新高潮,在非常大的范围内宣传了内蒙古投资发展环境,推荐了400个项目。本次洽谈会,加上海南方面的项目,共达成合作意向资金270亿元人民币。

这些活动对我区招商引资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摆脱平时招商引资的旧模式,用一种企业欢迎的方式进行招商引资,宣传内蒙古、宣传项目、宣传投资环境,提高了成功率,取得最大的成果。为加大我区招商引资力度,建议2013年举办全区有较大影响力的海内外大型招商会。此类活动不但能促进招商工作,更重要的是将进一步加强内蒙古自治区对外宣传,树立开放高效的政府形象。招商会范围为全国各地蒙商及对内蒙古有投资意向人士,拟邀请人员为:全联执常委、侨联代表、全国各大异地商会、全国各地内蒙古商会、全联各大行业行会。

(四)全面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的意见》(简称16号文件)

为了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国家、自治区和我市出台了很多相关的政策措施,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2010年中央出台的十六号文件,但在具体落实过程中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建议今后各级党委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议每年至少听取一次工商联工作汇报;在工商联执委会召开期间行政长官或者主管领导要到会通报本地区经济工作;每年由地方领导带领民营企业家到国内外经济发达地区考察2-3次;以后凡是世界五百强、国内一百强的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各省区以及省会首府城市的工商联主席来本地考察访问都要按照地厅级标准接待;这些措施都能有效提高本地的对外形象。

工商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非公经济的纽带和桥梁,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有效促进工商联工作的开展,应赋予各级工商联更多职能,如呼和浩特市工商联2012年增挂职能牌子10块(呼和浩特市民营经济服务局;呼和浩特市维护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合法权益领导小组办公室;呼和浩特市民间投资服务中心;呼和浩特市商会管理办公室等),有效提高了工商联的影响力。

工商联是一个具有自身特点的群团组织,过去一直归市委口管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这样的管理模式出现了一些非人为的弊端,建议要加强政府对商会的指导力度,在每年政府财政预算的时候,考虑到每年的各种接待和公关等支出,适当增加工商联招商引资专项经费,督促发改委、财政局、社保局、人事局、招商局、科技局等相关部门加强与工商联的配合力度,每年政府新的项目出台后,要及时与工商联进行沟通对接,增大招商引资的成功率。

呼和浩特市作为首府城市,是全国少数几个没有商会大厦的政治中心城市,建议自治区政协、统战部和工商联主要领导带队赴上海和宁波考察,借鉴当地的经验,由自治区政协、统战部和工商联呼吁自治区党委政府基于提升首府非公有制经济的形象,在土地、资金方面支持建立呼和浩特商会大厦。

工商联既没有行政权力,也没有刚性任务,实际工作中常常会被安排成辅助力量、成员单位等,因而得不到相关职能部门的重视和配合。在企业利益受到侵害时,没有直接的手段来维护,没有一套能够帮助企业排忧解难的机制,在企业最需要帮助时,许多问题只能通过个人关系或私下协调来解决。因此,建议赋予工商联一定的职能,比如推荐非公经济代表人士政治安排的职能,在推荐本界别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时候,要征求工商联的意见;在调解和仲裁非公企业之间经济纠纷的时候,邀请工商联代表旁听,也要征求工商联的意见;评选非公有制企业产品质量、信誉等级等方面工商联要有发言权和一定的决策权,组织非公经济职业培训的时候,工商联要参与。

在工商联选人用人上力求创新,打破过去传统,切实解决目前工商联人员编制上存在的问题,给予灵活的人事政策和固定的经费,由工商联自身采用聘任制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让那些熟悉现代经济和国际商务的人才进入到工商联,使工商联为当地经济整体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旗县区工商联是工商联最基层的组织,担负着引导县(区)域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任,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旗县区的工商联存在诸多困难,很多都是无办公场所、无工作用车、无人员编制的“三无机构”,根本因素就是基层党委和政府重视不够。建议提高基层工商联的地位和影响,逐步在旗县区实现工商联主席由同级人大、政府、政协的副职兼任,把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列入对基层政府的年度实绩考核。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工商联)

上一篇:不能让村庄成“孤岛” 下一篇:落实减免税优惠政策增强内蒙古中小企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