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木卡姆中舞蹈艺术作用探析

时间:2022-07-19 01:02:56

维吾尔木卡姆中舞蹈艺术作用探析

[摘要]本文在介绍维吾尔木卡姆舞蹈艺术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维吾尔木卡姆舞蹈艺术中体现出的维吾尔族历史文化信仰以及人民劳动生活的文化特征,进而探讨了维吾尔木卡姆舞蹈艺术对增强维吾尔木卡姆艺术的整体完整性和形式多样性的重要作用。维吾尔木卡姆中的舞蹈艺术是维吾尔民族历史文化的结晶,体现着维吾尔文化的显著特征,是维吾尔民族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的重要载体。维吾尔人通过舞蹈活动增加了社会交流和民族凝聚力,增进了感情,维吾尔民族文化也由此得以传承。

[关键词]维吾尔族;木卡姆;舞蹈艺术

[中图分类号]K89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4)10-0011-03

2005年11月25日,《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第三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为流传在新疆南疆、北疆、东疆各维吾尔聚居区的“维吾尔十二木卡姆”、“刀郎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和“哈密木卡姆”的总称,维吾尔木卡姆是集歌、舞、乐于一身的大型综合艺术形式。不同地区自然生态、文化生态等生存背景的差异,造成了木卡姆在题材、体裁、篇幅结构、乐律、乐调、音阶、旋律类型、伴奏乐器、表演场合、舞蹈表演形式、风格特点、实用功能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鲜明地体现了木卡姆艺术的丰富性和多样性。①2006年5月20日,“维吾尔十二木卡姆”、“刀朗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哈密木卡姆”分别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总称的新疆维吾尔木卡姆实际存在有“十二木卡姆”、“刀郎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哈密木卡姆”四种类型,在每种木卡姆中都有必不可少的舞蹈部分。这些舞蹈成分源自于民间舞蹈,体现了维吾尔民族的历史文化,是维吾尔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维吾尔木卡姆整体研究逐渐深入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维吾尔木卡姆中的舞蹈艺术意义深远。

一、维吾尔木卡姆中的舞蹈简介

从地域看,木卡姆音乐现象在中亚、南亚、西亚、北非的 19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分布,与古代“绿洲丝绸之路”的轨迹大致相符。主要在信奉伊斯兰教的人群中流行,如伊朗、土耳其、伊拉克等国,我国的新疆只是其中流行地之一。② 迄今为止,社会科学界针对维吾尔木卡姆的定义有很多种,其中通过维吾尔木卡姆的音乐特点方面进行阐述的论点占相对较大的比例。虽然,维吾尔木卡姆中音乐占据着较大的比重,但是,如果我们着眼于木卡姆艺术的产生发展的文化传统与背景,就会深深感觉到“维吾尔木卡姆不单单是局限于音乐的艺术现象,而可以算是一种汇集了音乐、诗歌、舞蹈、戏剧等多种艺术体裁为表现形式,囊括了这个民族历史文化、哲学、道德、民族生活、风俗习惯意识等内容体现了自身的社会教育价值的一个整体民俗现象”。③在流传于新疆各地的四种木卡姆中,舞蹈都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④

“十二木卡姆”是维吾尔木卡姆的主要代表,流传于南部新疆的喀什、和田、阿克苏地区和北部新疆的伊犁地区。它由十二套大型套曲组成,其中的每一套又都包括“琼乃额曼”(系列叙咏歌曲、器乐曲、歌舞曲)、“达斯坦”(系列叙事歌曲、器乐曲)、“麦西热甫”(系列歌舞曲)三部分。除第一部分“琼乃额曼”中的叙咏歌曲、器乐曲和第二部分“达斯坦”中的叙事歌曲、器乐曲外,其中的歌舞音乐都可用来为群众性自娱舞蹈伴奏,即“琼乃额曼”部分中的“朱拉”、“赛乃姆”、“琼赛勒克”、“太孜”段落和“麦西热甫”部分。“十二木卡姆”中主要的舞蹈节奏类型为“赛乃姆”、“朱拉”、“琼赛勒克”、“克奇科赛勒克”、“麦西热甫”乐曲等部分,其中“赛乃姆”、“朱拉”、“赛勒克”等名称都是作为典型的歌曲舞蹈组成部分流传到现在的。在此方面,乾隆《钦定皇舆西域图志・乐伎附》中写道:“携诸乐器进,奏斯纳满、色勒喀斯、察罕、珠鲁诸乐曲,以为舞节。次起舞。司舞二人,舞盘二人,次呈杂技。”⑤推想其中的“珠鲁”、“斯纳满”、“色勒喀斯”,应是前述三者的不同记音。“十二木卡姆”舞蹈舞步稳重,体态高雅,舞姿和手腕动作变化多样,动作较为细致,深情优美,有着高贵、典雅的风格特征。

“刀郎木卡姆”主要流传在所谓的“刀郎地区”,即塔里木盆地西、北缘的叶尔羌河至塔里木河两岸,以喀什地区的麦盖提县、巴楚县和阿克苏地区的阿瓦提县为中心。现在能搜集到九套。“刀郎木卡姆”的主要功能即是在刀郎麦西热甫上为群众性自娱舞蹈伴奏。从体裁上来说,每一套“刀郎木卡姆”都是前缀有散板序唱的“且克提曼”、“赛乃姆”、“赛勒克”、“色利尔玛”等不同节拍、节奏的歌舞曲的组合。⑥刀郎舞节奏感强,动作开朗大方,粗犷矫健。手腕动作变化不大,舞者胸部舒展,腰部挺直,上身动作以肩臂部为主。脚步沉稳有力、膝部轻微颤动的风格特点贯穿于刀郎舞蹈动作的始终。而“滑冲步”在“赛勒克”部分中比较突出,生动地反映了刀郎人行走在沙土和沼泽地带的步态。因此,也可以说,正是由于刀郎人的生活地理环境,决定了刀郎舞脚步动作沉稳有力、具有“滑冲步”的特点。

“吐鲁番木卡姆”主要流传在东部新疆吐鲁番地区的吐鲁番市、鄯善县和托克逊县,目前能搜集到十一套。其中的每一套,除散板序曲之外的“巴希且克脱”、“亚郎且克脱”,“朱拉”、“赛乃姆”、“赛勒克”部分也均可供群众性自娱舞蹈伴奏。在吐鲁番“潘吉尕木卡姆”中,“赛乃姆”和“赛勒克”之间还插有一大段诙谐、幽默的“纳孜尔库姆”舞蹈段落。⑦纳孜尔库姆舞蹈动作的特点是自由、活泼、乐观、诙谐,不论是即兴动作还是竞技性表演,都具有这些突出特色。表演中的步法,一般用“单步走”比较多,保持两膝微屈,上身松弛,走起来变换各种姿态,或模拟不同动物、人物形象,时而加上几下小动肩,显得极亲切、幽默。另有一些用夸张和风趣的手法,模拟搓线、和面、拉面等劳动生活动作;还有各种蹲跳、跳转等技巧动作,也非常轻快有趣。

“哈密木卡姆”主要流传在地处新疆东大门的哈密地区的哈密市和伊吾县,共有十二套十九个分支,每套《哈密木卡姆》,也均属前缀散板序唱的歌舞曲连缀。其舞蹈细腻朴实,动作十分稳重,脚步多为单双步,手形多为握袖型,手腕动作变化不大,基本在头顶上方左右交替摆动。双步接脚后跟快速跺地,动律中上身左右晃动是其独特的风格特点。

二、维吾尔木卡姆中舞蹈的文化特征

维吾尔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在其发展历程中,维吾尔族人民充分利用地域优势,结合草原文化与绿洲文化两种生产生活方式,创造出了大量民间文学与古典文学方面的典范之作。从维吾尔族的历史文化来看,可以说维吾尔族是一个以歌曲舞蹈文化为自身文化主要表现形式的民族。

历史上,维吾尔民族把西域地区的绿洲作为自己的生存之所,充分利用丝绸之路优越的地理条件和优势,在与自己周围的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过程中,延续和承载着先祖们的音乐和歌舞。在萨满教、祆教、摩尼教、佛教和伊斯兰教等不同宗教的信仰过程中,在新的历史层面极大地丰富了自己的歌曲舞蹈艺术。维吾尔族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生活和,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民族文化,各种文化因素体现在木卡姆舞蹈艺术中,呈现出风格各异的舞蹈文化特征。

众所周知,维吾尔民族的各种麦西热甫(聚会)都会以木卡姆作为最主要的活动形式,期间所表演的音乐、舞蹈、戏剧艺术传统都是作为群众性的活动。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任何时候都是维吾尔精神文化中最活跃、最精美、最令人痴迷的艺术体裁。如果没有充分认识和了解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不去理解维吾尔民族的歌曲舞蹈艺术,而想去认知维吾尔民族的特性、民族性格、情感和民族心理是不现实的。从这一点来看,完全可以说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是维吾尔族精神文化宝库最为关键的金钥匙。

(一)精神信仰的文化体现

维吾尔木卡姆中舞蹈的表现力来源于对原始宗教的信仰崇拜,麦西热甫部分中的的萨满舞就是典型的代表。萨满舞是维吾尔族人民在年节时集体欢跳的一种民间舞蹈,动作朴实有力,步履沉稳,神情专注,显示出一种古朴凝重的宗教舞蹈的遗风。在生产力低下的历史时期,古代维吾尔族曾信仰萨满教,人们在专职的司祭者――萨满的组织下,用歌、鼓、舞的形式,向自然界的多种神灵祈求狩猎和农业的丰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生活的改变,逐渐从祭祀礼仪演变为劳动群众年节时的集体娱乐活动,后又发展成为独特的民间舞蹈形式。在维吾尔族皈依伊斯兰教后,萨满舞蹈和音乐也被吸收在十二木卡姆的第三部分――麦西热甫中的开头部分。虽然跳萨满舞时吹奏唢呐、敲打铁鼓,但舞者的情绪和舞蹈的气氛肃穆庄严,舞姿雄健有力。舞者两人或几人一组,以一点为圆心,随着鼓点做围圈的舞动,口中加以重拍节的呼喊,全神投入直到精疲力竭。萨满舞集中体现了维吾尔先民原始崇拜的文化遗存。

(二)劳动生活的艺术再现

艺术来源于生活。维吾尔木卡姆中的舞蹈也是劳动生活的艺术再现,典型的代表即为“吐鲁番木卡姆”中的舞蹈“纳孜尔库姆”。纳孜尔库姆是维吾尔族男子竞技性对舞形式的民间舞蹈,多在婚礼、喜庆和麦西热甫中进行,流传于新疆吐鲁番、都善、鄯善、托克逊、哈密等地。 纳孜尔库姆有专门曲调,以演唱“吐鲁番木卡姆”开始,接以《再吐汗》、《都斯顿・艾米拉》等歌舞曲过渡,转入纳孜尔库姆的曲调后开始表演。纳孜尔库姆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单人表演,舞者以滑稽可笑的动作,夸张地模拟日常劳动生活,塑造不同的形象。如拉面、跛子走路、鸭子走路等动作。第二部分为双人竞技,两名舞者做近似的动作互相模拟,如动肩相靠、蹲跳左右转等,节奏转快后,两人各自用绝招压倒对方,如跳起三拍手蹲落、跨转蹲等技巧。观众合着鼓点高呼,为舞者加油助兴,还专门在表演场地放置绢花或钱币,让舞者用高难技巧将它拾起,如向后下腰用嘴叼或以手拾起等。除纳孜尔库姆外,“十二木卡姆”与“刀郎木卡姆”中的盘子舞,“哈密木卡姆”中的鸡舞、骆驼舞等,都是来源于对生活的模拟与再现。这些舞蹈成分的加入无疑是维吾尔木卡姆与其他木卡姆艺术的区别之处,更是独特之处。

三、维吾尔木卡姆中舞蹈的功能作用

目前,对于维吾尔木卡姆中的舞蹈部分的研究尚待深入,但综合前人对木卡姆整体的研究,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舞蹈在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中的重要功能和作用。

(一)凸显木卡姆艺术形式的完整性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是流传于新疆维吾尔族聚居区的各种木卡姆的总称,是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艺术形式。在具有木卡姆文化的19个国家和地区中,新疆维吾尔木卡姆具有丰富的舞蹈形式,在有歌(包括叙咏歌、叙事歌)有乐(器乐独奏、重奏、齐奏)的同时,维吾尔木卡姆还有舞(群众性自娱舞,单、双人或集体表演舞)。因此,维吾尔木卡姆表演形式多样,可以由单人、双人或以小规模的组合表演其中的片段,也可以整套大型晚会表演。歌、舞、乐一体的艺术形式体现出其他国家和地区木卡姆不具备的完整性。

维吾尔木卡姆不是按照单一的旋律或者节奏进行创作的,而是基于生活在西域地区维吾尔先祖的各种需求而出现的歌曲歌谣和曲调基础上形成的综合性艺术形式。在古代,虽然没有形成如此完整的木卡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整个木卡姆确确实实是在维吾尔先祖歌曲音乐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古老的历史时期,维吾尔先祖们根据自己创造的音乐来跳舞,从而将活跃在各种仪式活动状态下的木卡姆艺术延续下来,极大地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这种传统在当今的木卡姆艺术中依然在传承和延续着。

(二)增加木卡姆艺术风格的多样性

在艺术结构完整性的基础上,舞蹈艺术进一步增加了木卡姆艺术风格的多样性。木卡姆中的舞蹈以群众性自娱舞蹈为主,由于经过宫廷与民间的多次整合,主要有宫廷化和民间化两种风格。⑧随着音乐节拍、节奏的快慢缓急,舞蹈风格也随之改变。例如“十二木卡姆”每套中的“朱拉”、“赛乃姆”段落,采用4/4或2/4节拍,曲调优美,舞蹈动作端庄、稳健;“穷赛勒克”和第一、第二麦西热甫段落的音乐,采用5/8或7/8节奏,适宜粗犷、有力的萨满舞;第三、第四麦西热甫的音乐欢快、热烈,舞蹈也进人跳跃和旋转的高潮。“刀郎木卡姆”“色利尔玛”中的旋转比赛,“吐鲁番木卡姆”中“纳孜尔库姆”段落的模拟舞和竞技舞,“哈密木卡姆”中的动物模拟舞等,更具鲜明个性。这些多样化的舞蹈形式丰富了维吾尔木卡姆的艺术风格,也是其他木卡姆所不具备的。

(三)提高木卡姆演唱活动的集体欢腾

维吾尔木卡姆主要的表演和传播途径依然是维吾尔民族传统的最为主要的娱乐活动,即麦西热甫活动。这种活动无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只要了解和听说有麦西热甫都可以参加。进行木卡姆艺术表演是麦西热甫活动最为吸引人、最上乘的内容。为了把麦西热甫活动的气氛推向高潮,来参加麦西热甫的大多数人员会以高超的舞蹈技艺表演“赛乃姆”、“赛勒克”、“朱拉”、麦西热甫部分,极大地提升活动气氛和在场人员的情绪。因为麦西热甫活动而情绪高涨的参与者为表现自己内心的愉悦和激荡的情感,会情不自禁地走进舞场进行各种舞蹈表演。

木卡姆艺术的表演人员看着人们按照自己演奏的音乐翩翩起舞而感到欣慰,也带动起了高昂的情绪,会更加努力地展现自己的艺术才华。舞蹈人员激情的舞蹈动作、观众的叫好欢笑,会给他们以极大的鼓舞。

(四)为木卡姆的传承营造群众性

人们以观众的身份参加木卡姆艺术表演的场所,在出现舞蹈曲目的时候会起身进入场地尽情舞蹈,另外一部分人会在一旁欣赏这些表演,并且从中获取、寻求欢愉,从而不停地鼓励其寻找各种机会来参加此类活动。因而,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具有更为广泛的群众性。这也使得维吾尔社会出现更多的木卡姆表演艺术家、舞蹈家和木卡姆忠实的参与者和听众,并且因此使得维吾尔木卡姆具备了极强传承性和群众性。此外,所有木卡姆的大多数部分要求有专门的舞蹈集体进行表演,因此迄今为止,这些木卡姆还没有出现过没有舞蹈者参与的现象。维吾尔族文化中的这种传统性,要求这些木卡姆表演必须要有舞蹈的表演,否则无法称其为木卡姆。

四、结语

维吾尔木卡姆中的舞蹈艺术是维吾尔民族历史文化的结晶,体现着维吾尔文化的显著特征,是维吾尔民族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的重要载体,通过木卡姆、麦西热甫舞蹈活动,维吾尔人增加了交流、增进了感情,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维吾尔民族文化也由此传承。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是维吾尔族精神文化的宝库,充分认识和了解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深入理解维吾尔民族的舞蹈艺术,将是我们增进对维吾尔民族特性、民族性格、情感和民族心理认知的有效途径。

[注 释]

①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申报工作组:《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申报书》,《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②田果:《对木卡姆体裁共性特征之探究》,《艺术研究》,2011年第1期。

③阿布都秀库尔・依明:《维吾尔木卡姆宝库》,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8页。

④⑦{8}李季莲:《新疆维吾尔木卡姆中的舞蹈艺术》,《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⑤罗雄岩:《维吾尔木卡姆与绿洲舞蹈文化传承》,《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⑥塔来提・吐尔地:《维吾尔族舞蹈教学法》,新疆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第11页。

上一篇:高速公路公司调薪实务研究 下一篇:“六十而耳顺”新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