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医院手术室工作人员对自我防护的调查及措施

时间:2022-07-19 10:28:21

县级医院手术室工作人员对自我防护的调查及措施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424-02

【摘要】目的 了解县级医院手术室工作人员(手术医师、麻醉师、手术室护士)自我防护情况。方法 随机对我院38名参加手术人员进行不记名问卷及交谈。结果 手术室工作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差,在某些操作中防护用具欠缺。结论 应加强手术室工作人员自我防护知识的培训,建立完善防护措施,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关键词】手术室 工作人员 自我防护 调查

手术室对医院感染来说是一个高危险区域,经常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手术器械及术中所用刀、剪、缝合针等对工作人员极易造成伤害。由于工作性质,长时间站立,经常加班加点导致不规律进食等,对身体也产生危害。作为医务工作者在对患者的生命保驾护航的同时,也要爱惜自己的身体,做好职业防护,这样才能更好的工作,更好的服务于患者。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参与手术工作人员38人,手术医师18人,麻醉师12人,手术室护士18人(实习护生2人)。年龄20-50岁,平均35岁。

1.2 调查内容与方法

通过问卷和交谈的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内容,向工作人员说明调查的目的及意义。不填写姓名,只填写是或否,如实填写,保证回答的真实性,做到有效调查。问卷发出38份,收回38份,回收率100%,对答卷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手术医师和麻醉师自我防护意识较手术室护士差,手术室工作人员不能完全正确做到自我防护。做的最好的是第4项和第8项,都知道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时戴手套保护自己,但是从第5项的调查发现,手术室工作人员在检查治疗后未及时脱掉或更换污染的手套,触摸公共区域,危害了他人的健康,也间接危害了自己。起不到戴手套的作用,反而起了传播媒介的作用。做的最不好的是第6项和第7项,手术室工作人员100%直接传递锐器(刀、注射器),注射器用后用双手复帽,这样发生锐器刺伤的机会很大。Johanet调查指出手术室约11.7%的工作人员有接触病人血液史,80%是针刺伤[1]。长时间站立手术时,腿部不经常活动,静脉回流受阻导致静脉曲张。手术站立时一般颈椎前倾15-20度,长时间导致颈椎病,这方面大家保护意识差。手术室很少有穿弹力袜的,经交谈得知,一是怕穿脱麻烦,二是怕花钱买弹力袜。骨科手术时,X光线对血液系统的损害、皮肤的损害、使生成障碍,使得胎儿畸形方面的知识大家都很了解,但是防护用具数量不足和防护意识不强导致自身防护不足。作为医务工作者对6步洗手并不陌生,但是操作前后洗手的不能完全做到。

4. 对策

4.1 增强手术室工作人员自我防护的意识,加强业务学习

在县级医院手术医师和麻醉师一般只注重专业技术的提高,而对自我防护、院感知识的培训力度不够。医院应组织手术科室工作人员参加院感和自我防护知识讲座,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手术医师和护士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熟练掌握手术操作步骤,做到忙而不乱,防止锐器刺伤。急诊手术时,化验结果不齐全时,要严格按传染手术操作流程,不能存在侥幸心理。长时间站立手术时,活动双腿及颈部,预防静脉曲张和颈椎病的发生。

上一篇:健康教育对维持性血透患者遵医行为的分析 下一篇:氨碘肽注射液致迟发型不良反应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