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三:段落理解

时间:2022-07-19 06:08:30

【常考题型】

1.第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将选文第段删去好不好?为什么?

3.试分析第段在文章主题和结构上的作用。

4.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第段的作用。

【解题策略】

分析某个段落的作用一直是中考阅读考查的知识点,也是现代文阅读中的重点和难点。因此,不仅要熟读文章,读懂题意,更要熟练把握该类考点的应对策略,活学活用,才可能获得高分。

1.结合题目要求,仔细通读全文。面对一篇现代文阅读,首先应该看题干,根据题干将全文通读一遍,因为整体与局部是不可分离的,只有在对全文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更准确地把握局部段落。通读完以后,再根据题干要求,将题干所在的段落进行局部阅读与分析,才能领会该段的思想内容、文章主旨或作者的情感等。

2.梳理文章层次,把握文本结构。只有系统地把握文章的结构,才能概括出某段在全文的作用,比如承上启下、总结全文等。所以,文章层次的划分和结构的判断也非常重要。

3.储备相关知识,掌握答题术语。段落的作用往往从结构和内容(情感)两方面分析。结构上,开头段的作用有:埋下伏笔、总领下文、统摄全篇、引出下文、上下文形成对照;中间段: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埋下伏笔;结尾段:照应开头、呼应前文、使结构首尾圆合。内容(情感)上,开头段的作用有:开门见山、开篇点题、设置悬念、渲染……气氛、奠定……基调、为下文作铺垫;结尾段: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画龙点睛、升华感情、卒章显志、言有尽而意无穷。掌握了这些术语,一方面能避免总结出来的语言乏力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据题干要求直接套用。

4.了解命题形式,积累答题策略。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此考点的命题形式及答题策略。如:“结尾一段能否删去?为什么?”解答该类试题,也应分两步。首先回答“能否”,一般说来,答案是不能删。明确了这一点后,再回答为什么,也就是分析段落的作用了。这就要求考生根据选文内容、上下文段落之间(结构)的关系,运用一定的答题术语,组织答案。

【例文展示】

香 伯

文/尤 今

①香伯住在一幢很旧的老屋里。屋子坐落于一条很瘦的老街上。这间祖传的屋子砖瓦破落,屋内屋外的墙壁,全都被岁月的火把熏得灰黑灰黑的,尽管其貌不扬,可是每天都有不计其数的人慕名而来。

②到老屋来的人,只有一个目的:买饼。

③香伯做的香饼,单是饼皮,便足以令人拍案叫绝:一层叠一层,脆而不碎,烤成很淡很淡的褐色,最上面的那一层,还俏皮地粘着几颗好似在跳舞的芝麻。充作饼馅的麦芽糖呢,软软甜甜且不说,最不可思议的是它不腻,不滞,不粘牙。

④香伯的一生,好像是为了做香饼而活的。

⑤他做饼的手艺,究竟是从哪里学来的,没人知道。我只记得,当我还在怡保育才小学读书时,便常常看到皮肤好像古铜一样闪闪发亮的香伯,把他做好的香饼放在纸箱里,用电单车载到菜市去卖。他的生意很好,才一盏茶工夫,便卖精光了。

⑥他姓什么,没人探问;他名唤什么,没人关心;只是人人都喜欢他卖的香饼,所以,顺理成因地唤他“香伯”。

⑦八岁那年,我随同父亲举家南迁,到新加坡落叶生根。香伯,就像是现实生活里的许许多多小人物一般,慢慢地从我生活的画面淡出。

⑧长大结婚以后,婆家在怡保,自此以后,回返怡保省亲便成了常年事务。有一回,一名姻亲送了一包香饼到婆家来给我,说:“你尝尝,特地订的。那老头,生意真好,脾气可大呢,一面做饼,一面骂人!”

⑨我拿起了一个香饼,无意识地看。半圆形的香饼,呈淡淡的褐色,薄薄脆脆的饼皮,层层相叠。咬一大口,那薄若蝉翼的饼皮,依然一层一层若即若离地叠在一块儿。饼内的麦芽糖,不腻,不滞,不粘牙。

⑩我那份意愿,死亡了的记忆,立刻复活了。

{11}“做饼的人可是香伯?”对方一点头,我立刻便央她带我去看。

{12}香伯早已不在菜市摆卖香饼了,他成日成夜地窝在老屋里烤饼。烤好的饼放在铁皮桶内,每桶十斤。凡是上门买饼的,……不过他有个凡人皆知的怪脾气:向他领货的人必须将香饼在同一天内卖完,借此以确保香饼的新鲜度。

{13}有时,他心血来潮,还会“微服出游”,查看别人有没有把他的饼卖完,倘若卖不完,下回去领货时,他便会让你领教领教他那好像石头一般又冷又硬的臭脾气。有人劝他把这种家庭式的香饼制作业机械化、企业化,他一口回绝。理由是:“机械死板板,硬邦邦,做出来的饼一个个好像穿上制服的木乃伊,连味道都带着机器那一股冰冷生硬的味儿!”

…………

【思考练习】

1.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学生对开头段落作用的理解把握能力,可采用整体感悟法。整体阅读全文,可知文章写香伯其人其事,表现作者对香伯的赞美与敬仰。“砖瓦破落”“灰黑灰黑”“其貌不扬”等词勾勒出老屋的特点,交代了香伯活动的环境,这种“其貌不扬”的环境又和人物正面积极的精神构成对照。

2.第⑩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本段在文章的中间,通过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发现这是一个过渡段,结构上承上启下。注意要答出上下文的内容:由“记忆”转为“现实”。

【在线演练】

谢谢你,盛装莅临我的成长

文\汪微微

①小学二年级时的班主任,是个不怒自威的退伍军人。平日里话不多,习惯用眼神制止并解决纷争与事端。

②对男生,他实行军事化管理。课间十分钟,其他班的男生疯得东倒西歪,我们班的男生则挺拔地站立着,有序地排队,轮流着立定跳远,玩得像上课一样规规矩矩又铿锵有力。

③对女生,他力推淑女教育。说话要不疾不徐,微笑要张弛有度;裙子要过膝,不许撩起下摆擦汗,不能光脚穿凉鞋;坐不能弯腰驼背,站不能含胸低头;课外少看电视多看书,每天练习毛笔字……

④乡村的孩子平时散养惯了,一个个野得像泼洒一地的阳光,哪里收得住!一学期过去,没几个能真正坚持下来的。做得最好的,是和我们同班的他的女儿。我们既同情她的别无选择,又钦佩她的与众不同。她不是班上最漂亮的女孩,却自有一种说不出的美,眼中闪烁着看得见摸得着的柔软和善意。连最捣蛋的男生路过她身边时,都会不由自主地屏声敛气。

⑤多年后,在家乡的街头,她穿一袭蓝底白花的连衣裙,绾着低低的发髻,静静地站在那里。嘈杂如水,流到她身边,却自觉地绕道而行。有人和她打招呼,她轻轻地点头,微笑致意,温婉得既优雅高贵又接地气。

⑥原来,她被打磨出来的与众不同的美,过去叫教养,现在叫气质。

⑦初一时的语文老师,是个有着慢条斯理智慧的老头儿,他惩戒我们的惯用伎俩是写检讨。检讨的内容直接照搬作文要求:文笔要好,感情要真,题材不限,风格却要自成一家,字数不能少于800字。最可怕的是,要一式54份――班上共54个人,人手一份。字迹要沿用书法课上的工整与气势。

⑧有一回上课,他迟到了几分钟。不待他道歉并解释原因,台下一片亢奋的叫喊声,大家一起喊:“54,54,54!”他也不恼,乐呵呵地看着我们,眼里的宠溺能湮没掉每个人。

⑨从此,他再也没有让我们写过检讨,却要求大家记日记。算算,一天不过就一篇,我们胜者为王居高临下地同意了。

⑩毕业后和一干人去看望他,说起这段往事,他笑:小小少年是一块块璞玉,但雕琢要讲究方式和技巧。写检讨是假,练笔练字才是真。然后他转过头,对我说:“你的字,有蝇头小楷的功底;你的日记,也最好看。”

{11}原来,我们最终学会的,是不要错过自己。

…………

{12}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谢谢你,盛装莅临我的成长……

(选自《青年文摘》2013年第22期,有删改)

【思考练习】

1.第①段和第⑦段写法相似,请分析它们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篇好文章总会有一个好的结尾。请从内容、语言、结构三方面说说第{12}段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篇:错物喻人,于平淡中寓神奇 下一篇:谈精装修玻化砖脱落原因分析与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