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水产养殖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模式探索

时间:2022-07-19 12:56:31

中职水产养殖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模式探索

【摘 要】本文以鱼类学课程为例,探索中职水产养殖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的教学模式。通过引入生产案例,以职业标准和岗位要求调整教学内容,根据职业技能鉴定要求训练学生技能、按企业要求改革学生成绩评价方法等,进行教学改革和实践,取得较好效果。

【关键词】水产养殖专业 课程内容 职业标准 对接 教学模式 鱼类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B-0048-02

职业教育是让受教育者获得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其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强化职业教育的技术技能积累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指出:“推进职业学校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因此,在中职水产养殖专业课程教学中,必须构建以职业标准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把职业标准融入课程标准、教学内容设计和实践中。本文以水产养殖专业鱼类学课程为例,探讨水产养殖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对接问题。

一、水产类职业标准及其岗位所应具备的相关知识、技能

职业标准是指在职业分类的基础上,根据职业活动内容,对从业人员工作能力水平的规范性要求。它是从业人员从事职业活动,接受职业教育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开发国际劳务合作交流的主要依据,反映企业、行业对进入职业人员岗位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它来源于岗位分析,且随岗位要求的发展而更新。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对现有的水产类职业标准进行研究分析,同时也进行调研。在对水产养殖专业岗位进行调研中,走访多家养殖基地,与一线养殖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了充分的研讨,并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分析水产养殖专业岗位的职业岗位能力。国家职业标准将水产养殖类工种分淡水水生动物饲养工、海水水生动物饲养工、海水水生动物苗种育工、淡水水生动物苗种繁育工、水生动物病害防治员等5个工种。中职水产养殖专业毕业生应达到水产养殖类工种的中级工水平。中级水产养殖人员主要在养殖企业就业,从事池塘养鱼、网箱养鱼、观赏鱼养殖、鱼苗鱼种繁育、鱼类人工殖、鱼病防治、水质检测等工作。经过分析研究,凝练出与鱼类学相关的职业核心基础知识和工作能力主要有:(1)养殖鱼类的形态结构和解剖;(2)常见养殖鱼类的生理和生物学特点;(3)鱼类养殖环境的要求,水质、水色的判断与调节;(4)鱼类摄食状况的判断与调节;(5)鱼类人工繁殖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6)鱼类的生长特点和年轮鉴定。

二、鱼类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鱼类学是水产养殖专业的基础课,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按学科教学,该课程是以研究鱼类形态结构特征、分类、生物学特征为目的,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鱼类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分类及生物学特性。学生通过学习应掌握鱼类形态学、生态学、分类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研究方法。

中职鱼类学课程应该以职业标准为导向,根据职业标准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确定教学目标。其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掌握鱼体各部分的结构、功能,识别常见养殖鱼类及了解常见养殖鱼类的生活习性,了解鱼类对生活与环境的要求,初步掌握鱼类解剖方法、生长测量方法、水|简易监测方法、食性分析方法、成熟的测定方法等技能;培养学生查找资料的能力、观察分析及现象问题的能力、吃苦耐劳的品质、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的探讨

根据水产类岗位的职业标准,笔者对鱼类学课程内容进行改进,将职业标准和岗位要求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中。

(一)重新整合课程内容,把职业标准和岗位任务融入教学内容中。要实现职业标准与教学内容对接,必须重新整合课程内容。既要考虑原课程内容的系统性,为后续课程打基础,又要提炼职业标准和岗位任务与本课程相关的内容,融入相应的教学内容中。例如,“水生动物病害防治员”的职业标准要求是:在预防鱼病方面,要掌握养殖鱼类对水质的要求和对环境变化的反应,以及调节水质的方法;在诊断鱼病方面,要求掌握鱼类的外部器官和内脏器官。“水生动物饲养工”的职业标准要求是:要掌握常见鱼类的名称及其生物学特性,鱼类对水质的要求及调节水质的方法;掌握养殖鱼类的食性及投喂方法;掌握养殖鱼类的生长知识。“水生动物繁育工”的职业标准要求是:掌握鱼类雌雄的辨别,鱼类发育和成熟状况的观察,以及人工繁殖的方法及育苗方法。我们把职业标准和岗位任务结合到教学内容中,把教学内容整合为四个项目:项目一“鱼类的外形观察和测量”,其中包含任务一“鱼类体型区分和测量训练”,任务二“鱼类头部器官的观察与异常判断”,任务三“鳍的观察与异常判断”,任务四“鱼类体表和鳞的观察”。既包含学科的基础,又有职业标准的内容。项目二“鱼类解剖训练”,对各器官系统的解剖进行专门的训练,既可以让学生认识鱼类各器官系统,又能熟练掌握解剖的基本技能,符合职业标准的要求。项目三“常见养殖品种的识别及其生物学特性”。项目四“鱼类养殖的基本技能”,包括七个任务:任务一“如何判断养殖水质好坏”、任务二“如何判断池塘水色”、任务三“判断放养鱼苗的最佳时机”、任务四“鱼类摄食状况的判断”、任务五“工催产最佳时机的选择”、任务六“鱼类的人工繁殖设备的准备”、任务七“鱼类生长速度的测定和年龄的判断”。把职业标准和岗位任务融入教学内容中,通过学习职业相关知识技能,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

(二)根据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训练学生的生产技能。结合职业技能鉴定的实操要求,整合课程的技能实训内容,强化职业能力和生产技能和训练。如在“水生动物病害防治员”中级工职业技能鉴定实操考核中,其中一个内容是诊断鱼病的方法,要辨识鱼类的外部器官和内脏器官,并对内脏器官进行分离,要求考生熟识鱼类的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且熟练掌握解剖方法。在教学中,在鱼类形态和内部构造学习时,就各个器官逐一进行解剖和观察,并进行反复学习和训练,让学生熟练掌握形态结构观察的解剖的技能。在“水生动物养殖工”的职业标准中,要求掌握常见养殖种类识别、水质测定、年龄鉴定等技能,职业技能鉴定中也常出现相关的操作,因此,在鱼类学课程教学中,我们结合鱼类的分类、鱼类对水质的要求和鱼类的生长观察等内容,反复地训练常见种类识别、水质(溶氧、PH 值、盐度、氨氮等)测定和年龄判断等技能,并要求按职业技能鉴定的评分标准人人过关。经过不断的训练,学生在职业技能鉴定的实操考核中通过率达 91.6%。

上一篇:广西农村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 下一篇:“一带一路”建设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学优化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