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办学的困境与对策

时间:2022-07-18 11:20:31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办学的困境与对策

【摘 要】文章以陕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就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办学的重要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办学的现状和困境进行了深入分析。同时就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办学的有效对策措施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 校企合作 困境 对策

基金项目:本文为陕西职业技术学院校级课题“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以陕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Y1211,主持人:宋战路。

问题的提出

校企合作办学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出路和价值取向。无论何种类型的高职院校,何种类别的高职专业都必须紧紧依托于校企合作办学这一平台才能获得生存和发展,才能办出特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指明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的中心工作就是以“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为主线。唯有如此才能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五个对接”,即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对接,才能为国家和社会源源不断地创造人才红利。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高等教育在我国虽然只有20余年的办学历史,虽然目前全国已有150余所高等院校开设此专业教育,但该专业在深层次校企合作办学方面却寸步难行。以陕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自2004年开办此专业以来,虽然院系两级管理者都十分清楚校企合作办学对该专业生存发展的“生命”意义,虽然院系两级管理者在该专业校企合作办学方面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和艰难的探索,但目前,没有一家企业与该专业进行完全产教融合的深层次校企合作办学。

困境分析

为什么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深度办学举步维艰呢?以陕西职业技术学院该专业的校企合作办学为例,答案有以下两个方面原因:

1.学校方面原因。虽然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办学中,校方的积极性相对于企业方要高,但学校存在以下方面原因会无形中影响该专业校企合作办学的深层次展开:一是该专业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并运行,无稳定的实训基地。该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势必影响学生“顶岗实习”的质量,并造成与日常教学管理经常发生冲突和矛盾。最终导致校企双方只能建立低层次的校企用工合作关系。二是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进一步优化并落实,虽然当前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与研究型大学同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趋同性相比几年前大大减少,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真正进行“工学结合”讲授的课程非常少,其主要原因是师资队伍现状制约,由于多数教师的经历为从学校到学校,从学生身份到教师身份,真正有过企业实践经历的教师少,“双师型”教师少,导致课堂教学常常表现为从理论到理论,从教材到黑板,主要为“灌输式”教学方法,教师实践技能的缺失使得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难以有效开展。加之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学生的考核评价虽然较前有了大的改进更加贴近对高职学生的考核要求,但在实际操作中大多数课程沿用对本科生的考核评价,采用期末笔试考核方式,课程试题多为理论性试题,死记硬背的题型较多,实践应用型操作型试题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校企合作办学的深入开展。三是该专业课程建设没有紧密贴近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企业没有全方位参与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方案中提升学生素质类型课程设置少,校企合作开发的实训教材少。

2.企业方面原因。企业一般不愿意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建立深度校企合作办学关系,究其深层次的原因一是人力资源管理岗位在企业属核心岗位、敏感岗位,这类岗位涉及企业的核心机密,而现阶段的高职学生一般为90后独生子女,他们个性张扬、诚信缺失、保密意识不强,企业往往不愿意接收学生在这类岗位“顶岗实习”,因此大多数院校该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岗位为营销等非对口岗位,造成该专业校外实践基地建设雪上加霜。二是因为每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岗位所需从业人员数量的少量性和该类岗位对人的体力劳动所需强度的相对弱小性以及该类岗位受他人尊重程度相对较高原因,致使该类岗位吸引了众人(包括高校毕业生)的眼球,成为很多人羡慕想从事的工作岗位,该类岗位人才需求始终处于供给远远大于需求状态。人力资源管理岗位不像物流管理岗位、建筑工程技术岗位、酒店管理岗位、工程监理岗位存在行业淡季和旺季,也不像上述这些岗位需要大批比较偏体力劳动的高职生。上述因素的现实存在使以盈利为目标的企业权衡校企合作办学的利益比较,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持消极被动态度。

对策建议

要建立行之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深层次校企合作办学,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合性改革:

1.政府转变职能,推动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

校企合作办学从表面上看好像是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事,其实校企合作办学不单纯是企业和学校之间的简单意向合作,如果没有政府的政策支持、统筹协调、监督落实,“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永远是一句空话。市场经济使学校与企业两个经济主体在校企合作中寻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同时并进行利益博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办学的特殊性,导致学校与企业在校企合作办学利益博弈中往往呈现出学校“剃头挑子一头热”、企业“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尴尬境地。政府作为市场经济的监管者、服务者,在校企合作办学中要充分扮演好规则的制定和努力做好服务的角色。首先政府要以立法形式制订具有可操作性的该专业校企合作办学的法规和条例,明确政府、行业协会、学校、企业的权利和义务,特别是要明确企业在校企合作办学中的具体权利和义务,关键是要出台有关支持高职院校进行股份制改革,支持企业参与公办高职院校办学入股,参与公办高职院校利润分红等政策。激发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政府要做好学校和企业在校企合作办学中的行为监管工作,具体讲就是运用已经制定好的校企合作方面的法律规则条款约束学校企业在校企合作办学中的行为,惩罚双方中任何一方的“不为”或“出轨”行为。校企合作办学中,政府要当好“裁判员”,而不该当“运动员”,政府应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政策环境支持、监管协调服务等方面政府要有所大为;但在校企合作办学中某些应由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发挥主导作用时政府要有所不为,比如在行业标准的制订、从业资格证书的评定考核等应交给人力资源管理行业协会去做。做到不干预不干涉校企双方正常的办学行为。

2.创新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促进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

在实行党委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下,积极探索设立董事会、理事会、监事会领导下的新型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以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城镇化建设职教集团为平台,积极吸纳教育主管部门、政府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行业协会、人才交流中心、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以及中高职学校,参与到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办学中来,整合教育资源、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资源共享、拓宽办学空间,形成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同时建立互利共赢机制、沟通交流机制和考核激励机制等保障机制。努力探索让企业参与该专业的招生,设置企业订单班。同时笔者也赞同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孙莉老师的观点:“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学校可以利用自身的资源创办人力资源管理公司”。笔者认为该公司的职能应界定为:为刚进校的大一新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的微观服务;为将要毕业的所有专业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和就业中介的微观服务;为企业提供各种人才信息服务;最重要职能是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场所,学生在该公司可全程参与员工招聘、员工培训、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关键技术的现实运作。

3.创新人才培养,保证校企合作稳定运行

我院当前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整体安排上虽然较之前几年强化了实践教学,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该专业的多数课程教学却依然照搬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少之又少,仅有的教学实践载体是该专业的校内实训室模拟软件,而实训室模拟软件仅仅限于个别综合性实训课使用。因此在校企合作背景下,很有必要邀请该专业的行业协会、人才交流中心、政府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以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专家组建我院该专业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和实训与就业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委员会和实训与就业指导委员会要深入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的制订和具体实施中来,特别在课程建设、师资培训、实习实训、学生就业等方面与企业深度融合。使课程建设无论是课程开发、课程教学还是教材建设积极吸纳企业行业专家参与其中;使学院成为企业员工理论培训和技术研发的基地;使企业成为教师和学生实践培训、顶岗实践的基地。

4.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校企合作办学层次

“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终极目标,而教学改革的中坚力量是教师,因此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是该专业在校企合作背景下进行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只有具备“双师型”素养的教师,才能适应该专业校企合作办学的深度融合。因此我们要在促进青年教师下企业锻炼和引进企业兼职教师方面出台有效的激励措施,通过制定一系列相关的制度鼓励青年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化。当前,学院在创建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中已经认识到这点也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是在“双师型”教师素养的培养中该专业教师真正下企业锻炼笔者以为还是不够,笔者认为所有在岗教师都有必要定期在企业对口岗位学习实践一次,每人实践时间不得少于半年。而且将之作为硬性规定,一以贯之。所以针对该专业的校企合作,我们必须出台针对该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和引进企业兼职教师的具体措施办法,比如通过将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业绩纳入职称评审、聘用和绩效考核等,激励教师积极投身技术开发和开展社会服务的热情,通过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刺激积极引进企业兼职教师,为该专业教学改革提供坚实的师资保障,推进校企合作向纵深方向发展。

总之,只有地方政府切实转变职能,做好服务于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工作;只有学校创新校企合作办学的体制机制,建立一套适应市场经济的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只有企业着眼长远利益,积极履行其承担的社会责任,才能从根本上破解制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的瓶颈。参考文献:

[1]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创新校企合作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助力[N].河南日报,2013-7-3.

[2]黄继胜.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障碍及对策研究[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02.

[3]孙莉,邬啸峰.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发展的困境分析[J].黑河学刊,2010,4.

作者单位:陕西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 陕西西安

上一篇:高职轨道交通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分析与研究 下一篇: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探讨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