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时间:2022-07-18 10:04:04

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摘 要:为深入了解近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金融支持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进一步促进合作社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近期对蚌埠市农民合作社进行了专项调查。

关键词:金融支持;银行;发展

中图分类号:F832.7;F32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22-0000-01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状况

(一)机构数量发展迅猛,主力军地位日益显现。调查显示,蚌埠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速度较快,截至2012年末,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1335家,较2011年增加703家,增长111%。其中种植业782家、养殖业320家,分别占59%和24%。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成为农村合作组织的主力军,2012年末,其占比达到83%,比上年末上升了13个百分点。

(二)资产规模不断壮大,生产经营状况迅速扩张。蚌埠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以及品牌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合作社经营效益不断改善。截至2012年末,辖内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资本共计17.52亿元,其中社员出资17.07亿,资产总额17.92亿元,实现产值33亿元、经营收入4.17亿元,可分配盈余0.51亿元,同比增长72%,其中按交易量返还成员总额0.33亿元,增长82%,按股分红总额883万元,增长55%。

(三)成员数量快速增加,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截至2012年末,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数5.52万人,较上年末增加1.41万人,带动非成员农户23.07万户,较上年末增加11.83万户,同比分别增长37%、105%,培训各类人员4.55万人次,其中县级1.53万人次。

(四)发展层次不断上升,业务综合性大幅提高。近年来,合作社发展层次和水平不断提升,示范数量显著增加,截至2012年末,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达到64个,较上年增加19个,增长42%,同时合作社一体化经营水平大幅提升,从事产加销一体化服务的合作社达到665个,较上年末增加330个,增长99%。

二、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五种典型模式”分析

(一)“县农发行和联社+合作社+县域担保公司”模式,支持合作社发展生产。固镇县农发行、信用合作联社创新“银行+合作社+担保公司”模式,加强与县域担保公司合作,由固镇县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为合作社提供贷款支持,它的运作特点是由担保公司介入并按最低保费标准提供担保,促进蚌埠市首家具有法人资格的固镇县玉鹏蔬菜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累计提供担保280万元,截至2012年末担保贷款余额50万元,2012年该社获得“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称号,社长获安徽省劳动模范,年末资产达1420万元,同比增长9.2%。

(二)“商业银行+合作社+城市担保公司”模式,支持合作社加快发展。制约农民专业合作社获得贷款的一大瓶颈是其缺少有效抵押资产,为破解农民专业合作社抵押难题,蚌埠市农村商业银行大力开展产品创新,特别是加强与民营担保公司合作,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贷支持。

(三)“农村商业银行+合作社+社员互保”模式,支持合作社发展壮大。蚌埠市农村商业银行创新的“金土地”贷款,其担保方式创新较为突出,特别是以社员联保方式为合作社贷款提供担保,是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担保困难的一项有益尝试。

(四)“房产土地抵押+银行+合作社”模式提供贷款支持,农民收入增加明显。2011年1月和2012年1月,固镇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两次向固镇县玉鹏蔬菜专业合作社贷款90万元,用于开展蔬菜订单收购,贷款担保方式为合作社以自身拥有的工业园区房产、土地作抵押。

(五)“村镇银行+合作社社员+社员联保”模式,积极效益显著。新型金融机构在农民合作社方面发挥了较为独特的作用。2012年,成立不久的五河永泰村镇银行在了解到安徽渔家乐生态蟹业专业合作社社员面临购买饲料及渔具缺少资金而又借贷无门后,主动上门服务,针对社员贷款需求单笔小、需求群体多的特点,创新担保方式,采用渔民联保形式,以一个理事会成员牵头作为一个联保小组,五位理事会成员对每个联保小组进行再担保,这样既解决了渔民贷款担保难的问题,又很好的控制了风险,共筛选出28户渔民,提供了200万元的信贷支持,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合作社年纯收入达到217万元。

三、金融支持存在制约因素

(一)金融支持力度有限,融资缺口不断扩大。随着蚌埠市合作社的快速发展,固定资产及设备不断更新,对资金需求量不断扩大,业务发展和资金不足矛盾不断扩大,金融支持有限性和资金需求无限性矛盾日益显现,加上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支持合作社的金融机构数量还相当薄弱,目前主要依靠中小金融机构进行贷款,资金不足已成为制约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重要瓶颈。

(二)贷款担保抵押困难,制约融资需求满足。一是自身缺乏有效抵押资产。目前大多数合作社尚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往往其出资额占到其全部资产的绝大部分,2012年末蚌埠市合作社全部社员出资额占总资产的比重高达95%,自身缺乏如房产、土地等有效担保抵押资产,难以获得银行金融支持。二是担保抵押制度障碍。按现有的法律制度,农村房屋、耕地承包经营权不可以作为银行抵押资产,而大部分合作社经营使用的土地和房产等属于集体性质,不具备担保抵押资格,不能用于银行贷款抵押,从而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合作社向金融机构的融资。

(三)政策扶持有待完善,风险补偿需要加强。一是虽然近年来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资金扶持有所增加,基本上是合作社获得的农业部门各类专项资金扶持和财政部门的资金扶持,但是总量仍难以满足发展要求,并且没有撬动社会资金对合作社进行有力的支持,难以发挥政府扶持资金的扩散效应。

(四)业务运作规范度低,增加金融机构信贷风险。目前蚌埠市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多以生产资料的采购服务和组织农产品统一销售等初级合作为主,而如农产品加工、市场信息等对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经济效益更大的合作,开展得较少。同时,合作社运作也存在许多不够规范的地方,如民主决策不充分,社员参与的意识不高、能力不强、财务管理不完善、信息透明度不高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合作社的健康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运作管理规范度低,增加了银行贷款的风险,不利于银行提供持续更大的支持。

四、政策建议

(一)加强金融创新,提高金融服务有效性。(二)完善体制机制,舒缓担保抵押困难。(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强金融支持信心。(四)加强合作社规范运作,努力防范金融风险。

参考文献:

[1]王文献.我国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

[2]潘经富.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问题探讨――以广西贵港市为例[J].南方金融,2008(07).

上一篇:浅析电脑的音频制作 下一篇:基于免疫的网络安全风险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