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要素的民营企业危机形成机理

时间:2022-07-18 05:40:16

基于全要素的民营企业危机形成机理

【摘要】本文从系统学的理论出发,分析了民营企业内外部两种要素相互变化作用下的民营企业危机形成原理。在阐述了导致民营企业危机形成内外部要素的基础上,借助SWOT模型研究了民营企业的危机形成趋势,帮助企业分析自身所处危机状态,减小危机形成几率。

【关键词】全要素 企业危机 形成机理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一些民营企业已经脱颖而出,获得了市场的认可。然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世界及国内经济环境的急剧变化,民营企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开始更多地暴露出来。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由于企业外部或内部的原因陷入种种危机当中,更多的中小型民营企业在危机中缺乏应变对策而纷纷倒闭,严重影响了民营企业在市场中的稳定健康发展。找出民营企业的危机形成根源,帮助民营企业更有效地应对危机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一、企业危机的定义

从广义上 而言,能够给企业的经济利益或声誉带来不利影响的突发事件都可称为企业的危机。从狭义上而言,企业危机主要是指企业遇到的突发事件影响其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进行,对企业的生存、发展构成威胁,从而使企业形象受到破坏。

二、企业危机的成因理论

利用系统学的概念,企业作为一个系统,其功能受到外部环境与内部结构的影响。企业作为一个动态的系统,系统的外部环境与内部结构总是处于不断的变化当中,系统功能随着这些变化不断改善,以保持系统的稳定性。而当内部结构不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或内部结构混乱时,系统的稳定性被打破,系统功能失效,企业的危机随之爆发。

从各类报道我们可知导致企业陷入危机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总的来说危机的形成取决于作为一个系统的企业外部环境与企业内部结构,而起关键作用的“突发事件”往往来自于企业外部环境及内部结构的变化。外部因素即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包括政治与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科学技术环境、市场竞争环境、自然环境等。内部因素即企业的自身条件,包括企业的决策体系、组织结构、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等。民营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都在不断发生变化,如果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变化步调不一致就会引发企业的危机,这是民营企业危机形成的根源。危机形成的过程也就是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不断博弈的过程。

三、民营企业危机形成的因素分析

本文将影响企业发展、导致民营企业陷入危机的要素分为外部要素与内部要素。

1、外部要素

民营企业危机形成的外部要素主要内容如图1所示。外部要素的变化是企业危机形成的直接原因,外部要素的变化很多具有不可控性。因为外界要素难以预测准确,经常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如果企业没有应对能力,就极有可能受到新情况的影响而陷入危机。

(1)政治与法律环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必要时政府会用政策法律法规调控市场,例如近期国家为控制企业投资过热而出台提高贷款利率、控制信贷规模等政策。这些常常制约和影响民营企业的经营行为,尤其是影响民营企业较长期的投资行为。然而政治法律环境具有直接性、难以预测性与不可逆转性,对于实力还不够强大的民营企业来说,很难预测其发展趋势,进而难以驾驭政治法律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的影响。如果民营企业不能敏锐地捕捉到这些变化,其产生的不利影响往往使企业陷入危机。

(2)经济环境。社会经济的发展直接决定着民营企业的发展,经济环境的变化也将对民营企业危机的形成产生直接的影响。经济环境主要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宏观经济环境中的经济发展周期对企业危机的形成影响作用最大也最直接。例如经济周期进入衰退萧条期、经济增长过热产生通货膨胀等变化都会影响民营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民营企业也要关注微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例如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如果企业不能把握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就有可能被消费者所抛弃,导致企业危机。

(3)科学技术环境。随着国家投资领域的放开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民营企业逐渐增多。但从目前来看,我国民营企业还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力军,普遍存在技术创新资金不足、工业装备显得落后、一些产品明显缺乏市场竞争力等问题。科学技术的进步催生了大量高科技企业,传统民营企业如不尽快转变生产方式,加大资金技术的投入及研发力度,必将面临巨大的威胁与挑战而失去市场。

(4)市场竞争环境。没有一个企业不受外界竞争的影响,竞争环境的变化是一把双刃剑,既可能给企业带来机会,也可能给企业带来威胁。民营企业所处产业基本上属于竞争性产业,其中大部分行业进入门槛较低,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大量涌入必然导致竞争的愈发激烈。由于民营企业普遍自身规模偏小、竞争实力不强,面对强劲竞争对手的进入,民营企业往往处于劣势地位。如果民营企业不适时调整自己的竞争战略,提升自己的全球竞争能力,则会在激烈的竞争中惨遭淘汰。

(5)自然环境。在现实生活中,自然环境带来的企业危机往往是难以预料、难以控制的,但它也是民营企业危机管理中不得不考虑的重要因素。例如前几年的SARS席卷全国致使很多缺乏应变机制的民营企业纷纷倒闭或不得不另寻出路。

2、内部要素

民营企业危机形成的内部要素主要内容如图2所示。

我国民营企业自身条件存在不足与缺陷,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决策体系方面。①管理者素质较低。相当一部分管理者的个人素质并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②高层决策失误。由于受到时间、认识、信息掌握程度、人际关系以及决策者个人因素的影响,民营企业的决策者常常会做出带有缺陷的低质量决策,从而导致决策失误,给企业发展带来危机。

(2)组织结构方面。①民营企业内部制度不健全。大部分效益不好的民营企业,内部都存在着纪律松弛、管理混乱、机构臃肿、浪费严重、无法可依、有法不依等问题,这是管理制度落后和管理制度不健全的直接后果。②民营企业产权制度尚不规范。产权不明晰、产权结构中的所有权与经营权难以真正分离、无形资产的贡献在股权分配中未得到足够重视等,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3)企业文化方面。①企业文化建设缺位。不少民营企业在市场中往往“来去匆匆,昙花一现”,这种状况的产生与民营企业普遍不重视自身文化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②经营诚信缺失。诚信是指一个企业的诚实性和信用程度,与企业的商誉价值紧密相关。没有诚信的企业将不会得到消费者和社会的承认,失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4)人力资源方面。主要是科技型人才缺乏,科技型人才是企业形成与提高自身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科技型人才的缺乏已经严重阻碍了一些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以上都已经成为民营企业最重要的内部危机成因,对民营企业生存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四、基于全要素的民营企业危机形成机理

企业危机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不是单单只靠外部要素或内部要素起作用。根据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事物的发展变化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企业最终形成危机是外因与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根源来自于企业的内部。企业自身条件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是企业危机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的内外部都存在着制约其发展的潜在问题。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时,企业内部组织要根据各种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如果企业内部的调整不能适应外界变化的要求,企业的潜在问题就会爆发出来,导致企业危机。如果企业具有很强的应变与适应能力,能与外界环境的变化相协调,则制约企业发展的潜在问题将被弱化或者得到改善,形成新的内部条件与外界环境,企业得以稳定发展。所以,从另一方面可以说企业危机形成的过程也是企业各要素之间相互博弈的过程。图3为基于全要素的民营企业危机形成机理图。

本文借鉴SWOT分析模型,结合外部与内部因素对民营企业危机形成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如图4。

如图4所示,横坐标代表民营企业的内部要素,从左至右企业自身具备优势递减,劣势递增,即企业自身存在问题向右逐渐增多。纵坐标代表民营企业的外部因素,从下至上面临机遇递减,挑战递增,即外部因素的改变沿箭头朝对企业不利的方向发展。

1、在SO(优势―机遇)区域内

基于企业内部的良好运作与外部有利环境的相互配合,危机还没有在企业内部滋生,这时企业能够快速健康地成长。

2、在ST(优势―挑战)区域内

企业外部因素的改变不利于企业发展,是企业危机形成的主要原因。如果企业凭借自身的优势迅速调整经营战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就可以调整企业所处环境的不利地位,危机会随之化解,所以在此区域内危机的形成几率较小。

3、在WO(劣势―机遇)区域内

企业自身存在的缺陷是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是危机形成的主要原因。在此区域内,企业危机形成的几率较大。这时企业应找出自身的不足,积极改善企业的不良现状,避免问题积聚扩大引发企业危机。

4、在WT(劣势―挑战)区域内

企业所处外界环境的恶化促使抗风险能力弱的企业进行自身的调整与完善。如果企业的应变能力较弱,不能适应外部环境的改变,企业内部的劣势将会放大,自身存在的问题暴露,导致危机的产生。此区域内的危机形成几率最大。

由图4中可以看出,企业危机形成的几率由虚线箭头方向逐渐增大,其中危机形成的主要区域是企业自身条件不足的区域,所以企业的自身缺陷或企业自身条件对外部环境的不适应是企业危机产生的根源。企业只有避免外界要素与内部要素的不利影响,快速调整自身以适应各种变化,积极弥补自身经营的不足与缺陷,才能将劣势变为自己的优势,将挑战变为难得的机遇,才能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秀俊、朱鹏:影响和制约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内部问题浅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6(3).

[2] 潘广锋、王千等:企业危机成因的机理分析[J].时代文学(双月版),2006(5).

[3] 刘双、胡振虎等:企业危机形成机理的思考[J].江苏商论,2005(6).

[4] 高民杰、袁兴林:企业危机预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上一篇:对上海发展国际会议市场的新思考 下一篇:和谐社会中效率与公平关系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