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网络的创业企业融资机理研究

时间:2022-07-18 06:18:32

基于社会网络的创业企业融资机理研究

摘要:本文指出了社会网络对于创业企业融资的重要性体现在增强信任、降低成本、拓展网络等方面,揭示了社会网络与创业企业融资的内在联系,从信息共享、信任机制、利他动机等角度探讨了社会网络作用于创业企业融资活动的微观机理,提出了创业企业依托社会网络展开融资活动的方案建议,建立创业企业特别是中小型创业企业在融资中的互保机制、创业企业与专业投资机构、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长效合作机制、依托结构洞实现与投资方的松散联系、发挥信任机制构建紧密的融资网络等。

关键词:社会网络 创业企业 融资

一、引言

创业企业的发展伴随着巨大的资金需求量,但由于新创企业缺乏必要的物资抵押、经营记录等,融资渠道异常狭窄,因此融资就成为创业企业成败的关键,创业的成功直接依赖于融资战略的有效实施。创业企业从起业、建业、守业、传业及再创业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难题之一是启动资金的获取以及后续资金链的衔接问题,创业企业的困境在很大程度上归结于创业融资效率低下与效益欠佳。随着社会网络型创业经济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形态之一,依托社会网络持续、有效、持合理地开展创业活动得到越来越多创业企业的认同和选择。在基于社会网络的创业企业融资机理研究方面,国内外诸多学者均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其中影响最大且观点最具说服力的是以契约设计为主线的理论。依据Granovetter(1985)的观点,经济行动嵌入于社会网络之中,研究创业企业融资必须考察其所处的社会关系网络。这种观点肯定了社会网络在创业经济的发展尤其在创业融资中的重要作用,但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如何发挥社会网络在创业企业融资中的作用并没有给予明确合理的解释与验证。本文试图对于社会网络与创业企业融资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微观机理进行论述,以期有效指导创业企业依托社会网络开展创业活动。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 国外学者Moshe Sharir、Miri Lerner(2006)曾将研究重点集中于创业企业创业融资的影响因素测度上,包括社会网络、初期资金基础、创业风险接受能力等方面,其中社会网络属于创业融资最大的推动因素。Jianwen Liao和Harold Welsch(2003)通过以技术为基础的新创企业与以非技术为开端的创业企业的创业融资对比研究,认为创业企业的融资战略是与其社会网络与创业发展轨迹密切相关的。以上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社会网络与创业企业融资的关系问题,肯定了社会网络对于创业企业融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Robert A Baron和Gideon D Markman(2003)通过对化妆品与高科技两个不同产业的创业企业比较研究发现,创业企业融资的成败由创业企业社会网络所承担的角色和具备的能力决定,并且创业企业在创业初期考虑到投入资金数额及行业进入门槛的限制,多倾向于借助社会网络实现突破。Timothy Bates(1997)通过研究中国与韩国的外来创业企业融资案例,发现创业企业融资的成败是由其所处的社会网络的位置与利用效率决定的。以上观点主要是从社会网络帮助创业企业克服困难、打破瓶颈、脱离束缚等方面肯定社会网络对创业融资的积极影响,提出的关于创业企业合理利用社会网络进行创业融资的建议亦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另一类观点在于,创业企业社会网络的嵌入性对于创业企业依托社会网络进行融资具有积极的作用。嵌入性与创业网络的关联性加大了创业企业对于社会资源的整合和调配力度(Uzzi,1997),这一观点主要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探讨社会网络对创业企业融资的作用机制,实现了创业管理学与社会学的融合。

(二)国内文献 社会网络是行为者(人或组织)之间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进行信息交流与交换的关系网,由结点和联系两大部分构成,结点是网络中的人或机构,联系则是交流的方式和内容(王平,2006)。信息是否对称与社会网络在创业企业融资中能否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具有显著的联系,学者们普遍认同社会网络有助于消除信息不对称性,并以此为前提来推进创业企业融资活动的有效开展。借助于社会网络系统的各个节点,创业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有着资金、信息、关系等各方面的联系,其对于创业融资亦有不容忽视的影响作用。昂贵的交易费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以及创业计划未来的不确定性构成了创业融资的三大障碍(林剑,2007),尽管导致创业企业融资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主要因素是信息不对称。信息内容覆盖范围的局限性、信息获取渠道的单一性、信息分析加工的非科学性使得创业企业无法与社会网络中的利益相关者建立或维持有效的联系,致使创业融资活动受到限制和阻碍。

三 社会网络影响创业企业融资的作用机理

(一)基于社会网络的创业融资与信息共享 知识与信息是企业创造财富的主要来源,这就决定了信息时效及信息共享的重要性,亦肯定了信息不对称对创业企业融资的危害。Dossani R(2003)认为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创业社会网络体系与创业融资环境,信息传递速度及质量直接影响到创业融资的效果。依照Burt(1992)提出的“结构洞”理论,占据“结构洞”位置的行为者在信息的获取与利用方面会有明显优势,降低信息失真率对保持创业企业的融资优势具有重要作用。创业企业在依托其所拥有的社会网络开展融资活动时,迫切需要打破“结构洞”来消除融资合作各方之间的信息壁垒,亦可发挥“结构洞”的信息枢纽作用,实现与“结构洞”以外社会网络个体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密或私有信息的免费交换是强化创业企业间合作关系的基础,其信息共享的开放性决定了创业企业社会网络在融资活动中承担相关义务的能力(Williamson,1985)。事实上,创业企业依托社会网络增强自身的被信任程度、获取更多的投资方信息、传达自身的能力和前景信号等,亦即社会网络可帮助创业企业传递、获取或识别有用的信息,从而可促进创业融资条件和环境的优化。Carla Sofia Pereira、António Lucas Soares(2007)通过分析创业企业的社会网络关系,指出提高创业企业投资方与融资方的信息管理效率对改善创业融资质量具有巨大的提升作用。国内外诸多学者一致肯定了信息共享对于创业企业融资的正向效应,实现信息在创业企业社会网络内部的有效传递,才可以提高创业企业融资的水平与质量。每一个创业企业都处于一定的社会网络节点上且拥有特定的信息,而这些信息是社会网络以外的经济个体所无法理解或利用的。一方面是因为部分融资信息具有隐蔽性,无法通过文字或图表传递,另一方面是因为新创企业会有意识地阻碍私有信息的外泄,而这些信息可能是社会网络中融合各方均较为看重的信息。依托社会网络的信息共享,创业企业可以消除信息不对称与逆向选择现象,建立融资活动中合作各方的信任机制,将信息壁垒转换为信息通道和融资优势。

(二)基于社会网络的创业融资与信任机制 信任是市场经济存在的前提,一旦产信任危机,创业融资便无从谈起,创业企业的发展亦会遭受损失。Coleman(1992)认为创业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结成社会网络,只有在交易双方之间培育出信任关系,才可以实现社会网络的互利性,且易产生第三方信任,形成信任的扩散效应。信任的扩散效应对创业企业的融资效果具有积极、长远的影响,只有实现社会网络中融资各方的信任共识,才有利于创业企业融资活动的顺利开展。韦雪艳和段锦云(2011)使用文献研究与访谈研究的方法,借助统计分析方法和大量的数据,得出创业者的个人主动性在获取社会支持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体现为创业企业对信任所采取的态度以及在实际创业活动中的表现。于桂玲(2008)指出创业者的关系网络可帮助新创企业建立相对稳定的融资渠道,而这种关系网络的核心就是交换双方的信任。如创业企业之间可以合作担保以提高信誉向银行贷款融资,双方的合作加深了创业企业相互之间的了解与认识,亦可以提升创业企业社会影响力,提高创业融资效益。周冬梅、鲁若愚(2010)认为创业网络中成员的信任是整个社会网络系统正常运转的基础,创业经济内部的互相信任降低了交易成本,减少了创业计划的未来不确定性。大多数学者将创业融资三大障碍的根源归结为信任机制是否存在以及信任机制存在的条件和程度。邓靖松、刘小平(2010)通过研究发现,创业企业融资战略的成功离不开信任,信任作用于社会网络中的每一个节点和每一条传输渠道,其贯穿于创业企业发展的全过程中。Christian Felzensztein、Eli Gimmon、Sara Carter(2010)三位学者以海鲜产业为案例,指出社会网络、合作意愿等对创业企业融资具有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应尽量发挥社会网络系统的良性作用以及创业融资合作的优势,为创业企业融资创造有利条件。以上观点从不同的方面解释了建立创业企业相互之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对处于社会网络之中的创业企业融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推动创业企业融资合作伙伴信任关系的网络化,对于降低融资成本、稳固融资渠道、拓展融资网络等具有积极作用。以信任机制为前提,创业企业的融资活动才具有可持续性,在融资的多阶段动态博弈过程中才可能实现真正的合作共赢。

(三)基于社会网络的创业融资与利他动机 在创业融资特别是在家族式创业的融资中,大多数外部投资者都是创业者的亲属或朋友,这种现象表明,在创业企业的融资交易过程中,可能存在着非经济理性的利他动机决策理念。Steier(2003)分析了基于社会网络的家庭融资的新创企业,指出创业融资不总是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其核心是社会网络系统中的互相信任与利他主义。这种观点遭到了众多学者尤其是经济学家的批判,认为其否认了市场经济资源配置的作用机理,但是从创业企业融资的角度出发,考虑到家庭融资的广泛存在性,这种观点合理解释了社会网络的社会性和经济性。赵文红、陈丽(2007)从中国社会的历史文化与转轨时期的经济制度出发,指出创业融资、社会网络与创业动机有着密切的关系,创业企业的出发点及创业动机往往决定了创业活动的高度及创业精神。可见,创业企业融资依托于其所处的社会网络,创业动机对创业企业融资网络的形成与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其作用于创业企业融资网络的各个节点与联系,从而对创业融资效果构成一种非线性的作用机制。De Bettignies JE(2008)指出创业融资以债务及产权为基础,作为社会网络延伸体系的外部投资者对新创企业的投入出于利己动机,这是符合现代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这种观点迎合了经济学家的观点,但不可否认的是,出于利己动机的创业企业融资可能诱发众多危害社会网络良性运转的市场行为,如互相攻击、恶意竞争、不顾社会福祉等。Jarunee Wonglimpiyarat(2009)发现新创企业的融资战略建立在对创业社会网络系统及外界投资者所持的价值观念之上,其利己及利他的创业动机直接影响到创业融资效果。Shaker A. Zahra等(2009)认为创业企业社会网络是创业动机、探索过程与社会伦理挑战的综合体,其中动机是首要因素,它决定着后两者作用的发挥。William Michael Brown与Chris Moore(2000)认为当创业融资网络中的利他主义者形成互相支持的社会网络时,作为一种进化的稳定策略,非亲属型利他主义可以为创业企业的融资拓宽渠道。以上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基于社会网络的创业动机对创业融资的影响,其共同点是均利他动机的创业行为是有利于创业融资的。基于社会网络的创业企业利他动机的扩散会形成良好的创业氛围,从而促进创业企业融资之路的畅通无阻。

四、结语

社会网络对于创业企业融资的积极作用已经得到理论界和企业界的普遍认可,创业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有效发挥其正向效应。包括建立创业企业特别是中小型创业企业在融资中的互保机制、创业企业与专业投资机构、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长效合作机制、依托结构洞实现与投资方的松散联系、发挥信任机制构建紧密的融资网络,均有助于发挥建立在社会网络基础之上创业企业融资的成本优势、时间优势、功能优势。

*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创业企业社会网络演化图谱研究”(项目编号:70902051)、武汉市青年科技晨光计划项目“全民创业的社会网络效应研究”(项目编号:201050231039)、武汉市社会科学基金“武汉创业环境评估与创业效果分析”(项目编号:whsk10047)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赵淑敏、陈哲、胡金星:《创业融资》,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林剑:《社会网络在创业融资中的作用机制――基于上海新创企业的经验分析》,《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

[3]詹姆斯克尔曼:《社会理论的基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

[4]韦雪艳、段锦云:《创业者个人主动性与创业社会支持网络的关系》,《现代管理科学》2011年第5期。

[5]周冬梅、鲁若愚:《创业网络中的信任演化研究》,《研究与发展管理》2010年第5期。

[6]Granovetter,M.Economic Ac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The Problem of Embeddedness,American Journal of Socialogy,1985.

[7]Moshe Sharir,Miri Lerner. Gauging the Success of Social Ventures Initiated by Individual Social Entrepreneurs, 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2006.

[8]Jianwen Liao,Harold Welsch. Social Capital and Entrepreneurial Growth Aspirason:A Comparison of Technology- and non-technologybased Nascent Entrepreurs,Journal of High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 2003.

[9]Robert A Baron,Gideon D Markman. Beyond Social Capital: the Role of Entrepreneurs' Social Competence in their Financial Success,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3.

[10]De Bettignies, JE.Financing the Entrepreneurial Venture,Management science,2008.

[11]Jarunee Wonglimpiyarat. Financing Innovative Businesses Through Venture Capital,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Management,2009.

[12]Shaker A. Zahra, Eric Gedajlovic, Donald O. Neubaum, Joel M. Shulman.A typology of social entrepreneur:Motive ,Search Processes and Ethical Challenges,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9.

[13]William Michael Brown,Chris Moore.Is Prospective Altruist-detetion an Evolved Solution to the Adaptive Problem of Subtle Cheating in Cooperative Ventures,Supportive Evidence using the Wason Selection Task,Evolution and Human Behavior,2000.

上一篇:基于内部控制理论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研究 下一篇:土地财政的形成与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