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立维联合低分子量肝素钙治疗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时间:2022-07-18 05:39:34

波立维联合低分子量肝素钙治疗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摘 要 目的:观察波立维联合低分子量肝素钙治疗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0岁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7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32例采用常规抗心绞痛治疗,治疗组45例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0.4ml,体重>65kg者,给予低分子量肝素钙0.6ml,每日2次,连用7天)和波立维(75mg/日)。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91.11%,心电图改善率93.3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用药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波立维 低分子量肝素钙 不稳定性心绞痛 疗效 安全性

资料与方法

2004年3月~2007年3月收治>60岁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77例,均符合《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1] 诊断标准,并排除急性心肌梗死。随机分组,对照组32例,男26例,女6例,年龄61~83岁,平均72.81±5.48岁;治疗组45例,男38例,女7例,年龄60~82岁,平均71.04±6.02岁。入选标准:发作时均出现心电图相邻两个导联缺血性下移>0.1mV,T波低平、倒置或假性正常化;病例排除急性心肌梗死、梗死后心绞痛以及脑出血、血小板减少症等抗凝药物禁忌证。两组之间年龄、性别、构成比以及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对照组32例,采用常规抗心绞痛治疗包括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和调脂药物等;治疗组45例,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0.4ml,体重>65kg者,给予低分子量肝素钙0.6ml,每日2次,连用7天)和波立维(75mg/日)。

疗效判定:①显效:同等负荷不引起心绞痛或心绞痛发作减少80%以上,硝酸酯类药物消耗量减少80%,ECG恢复正常;②有效:心绞痛发作及硝酸酯类药物消耗量减少50%~80%,ST段改善≥50%或T波恢复;③无效:心绞痛发作及硝酸酯类药物消耗量减少

监测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PLT)计数。

统计学方法: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应用SPSS15.0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记数资料采用

X2检验。

结 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91.11%(见表1),心电图改善率93.3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用药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不良反应:治疗组中2例出现注射部位皮肤瘀斑,停药后观察,自行吸收。1例出现牙龈及局部皮肤出血点,停用阿司匹林后好转。3例出现反酸,给予奥美拉唑口服好转。

讨 论

目前,联合应用阿司匹林与波立维(氯吡格雷)已成为VAP治疗的标准抗血小板方案[2]。波立维(氯吡格雷)为血小板聚集抑制剂,能选择性地抑制二磷酸腺苷(ADP)与血小板受体的结合,随后抑制激活ADP与糖蛋白GPⅡb/Ⅲa复合物,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也可抑制非ADP引起的血小板聚集。此外,本药通过不可逆地改变血小板ADP受体,起到抗血小板、抗栓作用,明显减少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的发生[3]。波立维(氯吡格雷)主要抑制由ADP诱发的血小板聚集,对胶原、凝血酶、花生四烯酸和肾上腺素等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亦有抑制作用,其抗血栓活性强,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噻氯匹定,与阿司匹林相近,是近年推出的较佳的抗血小板药物。目前资料显示,作为全新的ADP受体拮抗剂,波立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它与环氧化酶抑制剂如阿司匹林联用可发挥协同的抗血小板效应,能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危险性,提供短期及长期的心脏保护作用。

综上所述,应用波立维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老年UAP的患者,有效率高,安全性好,治疗时不需要实验室监测凝血指标。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28(6):409.

2 赵小平,胡大一,主编.心血管病诊疗指南解读.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

3 王爱琴.小剂量尿激酶与肝素联合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观察.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3,17(4):280.

上一篇:抑郁症的危害及防治 下一篇:硫酸镁、藻酸双酯钠治疗重症肺心病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