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思想,落实行动,塑造人格

时间:2022-07-18 04:34:17

坚定思想,落实行动,塑造人格

思想与行为是深入灵魂的“物件”。孩子如果想在短时间内提高学业成绩,不难,但要想改变孩子的行为习惯,改变孩子的思想就难上加难。因而我们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时,在孩子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中,一定要时时刻刻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并且将方方面面贯穿在每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让德育工作浸润孩子的一点一滴生活。让孩子迈好人生第一步,让未来的社会多一份安定美好!以下是自己平时的一些实践体会,与大家分享一下。

一、思想上时刻树立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参与学习

每当听到家长说:“老师,我的孩子一言一行都特别像你!”心中不禁泛起自豪感,但也泛起了危机感与责任感。是呀,在学生面前自己就是一面镜子、一本书。在教育工作中,我一贯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我知道自己是个急脾气,但教育需要耐心,但凡学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我首先做到的是理解,理智,冷处理,尊重每一个教育独特的个体,从不讽刺他们;教育孩子爱劳动,讲卫生,我能做到不管何时何地,看到纸屑,只需要一弯腰一捡起一扔进的连续动作,久而久之,孩子也效仿了,乱扔垃圾的现象也逐渐不见了;要求孩子做事细心不马虎,我能做到自己是一个严谨认真的人,每写一个字,每改一份作业都尽量逐字逐句地过目。教育孩子要宽容别人,每当问题突显,孩子间友好的情感面临危机时,我都会第一时间让孩子双方启动宽容“按钮”,化解矛盾,重归于好!有时因状态不集中,上课抄错了字,写错了数,被学生发现时,我都会得到孩子的一致“宽容”,师生俨然成为了知心朋友……这样自己的一言一行已经成了一种无声的教育,也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另外,教师也应是个道德成长者,不仅要以身作则,更要在学习和实践中反思,在教学相长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和孩子一起感悟成长中的道德问题、体验道德感情、发展道德行为,成为孩子道德成长道路上的同伴。

二、行动上多管齐下,塑造人格,培养品德

在德育实践的过程中,为了塑造孩子的人格,培养良好的品德,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我们应该多管齐下,构建三维一体的德育的体系。“一体”,指的是构建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生命体”,“三维”指的是德育目标实现的三条有效途径。

1、用心去亲近孩子,教育才有效

一个班主任,每天面对的工作细微而繁琐,但一个亘古不变的原则是:用心亲近孩子,不要动不动就发怒。现在的孩子大多的独生子女,自私,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占主导。有一次,在体育课自由活动时间,因为松洋跑动速度快,把一旁的勇煌撞倒了,使勇煌双膝落地,皮外伤较为严重。这时如果我把松洋数落一顿,不但不能解决问题,更使他加重对我的反感,不会认同我的德育理念。双方都冷静处理相应的事项过后,我问松洋:“是你把勇煌撞倒的吗?”松洋害怕地从嘴里挤出两个字:“是我!”我顺势引导道:“我现在特想表扬你,因为你是个男子汉,勇于承认错误!”松洋瞪大了眼睛看着我,眼里噙满了泪水,主动对勇煌说:“勇煌,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希望你能原谅我!我保证从今天起,天天照顾你,直到你伤口愈合为止!”两个小伙伴相视而笑了。有一次批改松洋的看图写话的作业时,这孩子的一句话深深地打动了我――“承认错误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勇敢者!”这时,我更坚信德育的种子就在我们的每一次开导中,每一个信任中,每一次亲近相处中。这种“亲近”更多的是用心去揣摩孩子的心思,发现存在的德育问题,善于归因,及时谈心并帮助孩子学会解决问题、体验化解矛盾的全过程,感受老师的博大而理智的爱。亲近孩子,让孩子收获道德品质的成长,点燃他们奋发向上的火花,难道不也是一种成功吗?

2、事事“勤”,时时“勤”

一个敬业的班主任,一定是一个“勤”字当头的人。做到“勤”,能使我们事无巨细,耳聪目明,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首先,每当开学时,我会结合上学期的工作实际情况,制订出新时期的工作规划,特别是德育规划。其次,平时工作中,我注意观察学生细微的变化,掌握他们思想的动向,先自我分析问题存在的根源(家庭状况、社会关系、同学关系、社会现象、不良习惯等),找出一个适合于这个学生的方法,解决他所遇到的问题,使他尽量不要在学习、思想、行为上落后。接着,班干部队伍的建设,是我开展德育工作的主要阵地。在我们班开展的是“大部分人上岗”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班干部建设机制,在这个机制下,能激发孩子参与班级管理的热情,最大限度去锻炼孩子的管理能力与自我约束能力等,但暴露得特别明显的问题有:①很多孩子都想当班干部,但是苦于平时娇惯,依赖性强,所以当自己身在其职的时候,往往不能按时到岗,自我约束能力弱,甚至有的还会带头违反纪律;②喜欢严于律人,不善于严于律已,当别人有德育问题时,非常严厉,而于自己,则不然;③管理过程中,遇到问题总是不能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硬性要求偏多,理性化管理偏少。这3个问题我都归结于孩子正确的服务意识有偏差,良好的行为习惯没有养成,管理意识、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3、切实做好后进生的“转正”工作

一个班级,总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部分后进生。这部分孩子的家长因为各种原因(忙于生意,无暇管教,管教方法不得当,长期留守,缺乏关爱等),致使自律性差,学习态度不端正,各方面习惯欠佳,常与人发生冲突,克服困难的勇气与信心不足等,是班级和谐成长中极不协调的“音符”。平时,我从意识上加强对他们各方面的关注,遇到问题以正面疏导为主,但也不能放纵学生,让他们感觉“你是一个既让人爱,也让人敬的人”。具体工作中,我建立一对一的帮扶模式,让成长快,有正能量的孩子带动这些孩子快速成长起来,平时也注重对志愿帮扶的孩子进行方法、情感教育,使他们从思想不嫌弃后进生,主动想办法帮助他们解决具体困难,从而使后进生感受到班级的温暖,主动投入班级怀抱。综上所述,班主任工作千端万绪,从最大限度上去规划孩子的德育成长,确实应该多下功夫,但只要从思想上坚信能把德育工作开展好,在行动上以“亲”“勤”为指导,坚持多思,多问,加强实践,善于总结,把握分寸,一定能使孩子的德育生命成长健康成长,也为我们的中国梦实现插上腾飞的羽翼。起飞吧,孩子们,我一路陪伴着你们!让善良,守纪,活泼,创新的我们为中国梦的实现添砖加瓦吧!

上一篇:浅谈专业课中的德育渗透 下一篇:浅析文化因素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