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谷县引黄灌区工程的现状及分析

时间:2022-07-18 02:55:28

阳谷县引黄灌区工程的现状及分析

【摘 要】分析阳谷县引黄灌区工程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造建设对策,科学合理的应用黄河水资源。

【关键词】引黄灌溉;水资源应用

阳谷县及其毗邻的河南省台前县、范县是黄河古道流经区域,古称“黄河区”,是黄河下游大型引黄灌溉区。特别是改革开放近30年来,县水利局对灌区工程的设计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实行项目设计、施工法人责任制、工程监理与招标合同管理制,从而使农田水利工程建筑和工业园区水资源应用管理得以快速发展,提高了农业、工业综合生产能力。但与先进的县市区比较,我县黄灌区工程由于资金不足,年久失修,管理措施不强出现的工程老化、破损、水资源浪费等诸多现实问题,制约着灌区的经济发展。故分析报告如下:

1.阳谷县人口、面积、水土资源、工农业生产和灌区概况

1.1人口及面积

全县有总人口786742万人,总面积1065km2,共辖15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5个工业园区。其中农业人口608704万人,分布在850个自然行政村,是山东农业和工业大县,多年来,全县年平均自然降雨量为582.6mm,蒸发量为1265mm。

1.2主要工企业及旅游业

近年来已形成闻名省内外的“阳谷电缆厂”、“蔡伦造纸厂”、“祥光铜业”、“鲁西化工厂”、“标志服装厂”、“阳谷化肥厂”等为主的工业体系,和以“景阳岗酒厂”、“阳谷风祥集团”为品牌的酒业、肉食品生产加工业。“景阳岗武松打虎”、“狮子楼武松杀西门庆”、“紫石步行街”等古建筑群水浒文化旅游业,常年吸引着国内外客商、学者前来观光、投资建厂办企业,已有独资、合资等多种形式的生产制造、加工的大型工厂、企业十几家。

1.3引黄灌区水土工程建设

引黄灌区土地面积86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80%,其中沙土面积30.5%,壤土面积15%,沙壤土面积24.5%,粘瘀土面积30%,灌区骨干工程有渠首引黄闸两座,引水能力分别为120m3/S及80m3/S;总干渠2条,分别长45km、52km;干渠4条,分别长48.5km、56km、46.5km、64km。支渠156条,总长1526米,渠系建筑物1460座。灌区平均引用黄河水6亿m3,最大年度引水9亿m3,平均灌溉土地900k亿m3。地处黄河中下游,适宜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是鲁西南地区重要的粮食生产区和工业、企业发展地区。但和全省沿海等经济发达县区比较,目前的生产力水平还不算高,仍属经济发展阶段,工农业生产发展的潜力巨大。

2.引黄灌区水利工程现存和潜在的问题

多年来,由于资金不足,渠道衬砌率低,渠基土渗漏,建筑物老化破损失修,特别是土质渠道损失量较多,渠道衬砌段冻胀破坏,沿渠两侧土质沙化等不能及时改造治理,主干、骨干渠道衬砌率仅为15%,年均输水损失1.2亿m3,支渠道80%以上为土渠,衬砌率仅4%,灌溉水利系数仅为0.49,仍采用漫灌方式。每年旱灌一次每亩用水600多立方米。近年黄河水限引时间逐年增长,故引黄次数减少,渠首水量不足,因此,废弃旧的灌溉模式,合理科学节水灌溉,是广大干部群众、水利工程技术人员面临的重要问题。

2.1渠首引水量不足

上游沿黄地区引水量逐年增加,受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河床变低,导致闸前水利工程降低,常使农田用水时引水不足,达不到灌区计划用水量,严重影响农作物种植、生长。

2.2灌区工程年久老化,破坏严重,干渠衬砌段冻胀断裂

灌区水利工程包括渠干、支渠和相关建筑物年久老化,退化失修。干渠冻胀,基土疏松破坏逐年严重,明显降低了灌溉效益,渠道两侧跑、漏、渗水,严重浪费了水资源。干渠初建运行时期,工程性能良好,每年冰冻期在3个月左右,多年来最低温度在-120c以下,平均温度在此-90c左右,超出防冻胀设计标准,部分衬砌段底层冻用费破坏严重。主要渠床基土冻胀变形,衬砌板砖隆起断裂。春夏季基土融化时,与周围破裂的衬砌板砖顺坡下滑移动,混凝土坡墙体严重破坏,渠道内碎砖石、土淤积,缩短了渠道使用期,增加了工程改造修复管理费用。此外,山东省大部分黄河灌区征收的农业水费包括计价水费、清淤费和沉沙地区群众生活补助粮。我县多年来执行的水费价格是6分/ m3,远低于实际成本。水价偏低,造成修复渠道资金不足,直接降低了工程使用效益和农民的经济效益。

2.3水资源严重浪费

多年来,灌区农民仍用传统的“水漫金山寺”式的漫灌模式,乱扒、乱堵渠沟普遍严重。支渠多为土渠,渠堤破损,渗漏、跑水流失严重。虽然根据农作物种植生长实际用水情况,每年安排了3~4次引黄灌溉,时间20天左右,但灌溉由群众自己决定,涉及诸多农户,灌区范围大,如支渠内一时无水,就是极少数农户也去提闸放水,或造成重复灌溉,造成水源浪费。管理人员统计每户的水灌面积和次数难度较大,浪费的水费公摊给各户,又行不通。

2.4灌区管理措施不到位,力度不强

诸多因素导致灌区工程运行管理修护措施不建全,执行落实不到位,供水调试量化管理模式陈旧,管理效益低,一些制度规章化公信力不强,科技服务体系不配套,达不到合理科学调度用水标准。传统农业种植结构陈旧,效益偏低,不能促进农民建设节水工程的积极性,资金不足等,使节水灌溉计划不能如期实现。特别是未实行计量收费措施,仅按作物灌溉面积收费的方式,使节水和农户利益不挂靠,只管自己用水获取收成,而不管节水灌溉,加剧了水资源浪费。

3.引黄节水灌溉的设想与对策

3.1制订合理科学引水预案和灌溉计划

县水务局、灌区政府乡镇水利责任人结合灌区年平均引水量、灌溉面积、时间、次数,成立灌区节水领导小组,制订切实可行的引黄用水预案和灌溉计划上报县委、政府和黄河上游河务管理机构,和谐共商,解决渠首引水严重不足,争取黄河水资源共享,并根据当年的自然降雨量、蒸发量和农田旱情、农作物种植生长善,地下水源应用情况,调整引水计划。

3.2干渠衬砌段防冻胀的对策

(1)在冬季冰冻前,采用人工方法彻底清除干渠内积水,可减少渠底和两侧基土渗水、防冻胀。(2)运用工程方法防止衬砌段冻胀破裂,渠底向上0.7m采用M10浆砌石护坡,先铺填1cm碎石层,再用30cm厚的M10浆砌块石覆面,可提高防冻胀力及防冻标准。

3.3防止水资源浪费的管理对策

制订合理的水价格,由按亩变为按方收费,由成本价变为市场价,建立用水计量体系,对各取水口用户计量巡回检查。按用水计划计量用水灌溉,监管人员严格执法,运用水务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灌区节水制度规范和约束浪费水的人和事,积极向农民宣传水法等法律法规知识,增加农民的水法规和水商品意识,使黄河水源就用走向合理化、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程序。

此外,农民平整土地时,缩短畦田长宽度,设计合(下转第289页)(上接第306页)理化的畦沟尺寸和入畦沟水流量,能明显提高节水灌溉效率。对此,我们曾试验,在入畦单宽流量为4~6L/S时,灌水定额随畦长度可变动,当畦长由200m改为60m时,灌水定额减少140~200m3/hm2,当畦长60~150m时,畦单宽流量从3L/S增加6L/S,灌水定额降低145~215m3/hm2。另用工程设计施工方法防止从水源送至田间沿程的水量损失,可杜绝引黄水跑水、漏水和渗水的问题。

3.4加强引黄工程改造、修复资金管理

灌区资金来源于国家和地方政府财政对农田水利建设的专项投入,灌区受益农民的水费交纳和投工投劳,其他多方筹措等。引黄灌区领导应设定专人专帐,切实做到专款专用,确保工程老化、破坏修复、养护有足够的资金储备。另外,严肃财务纪律和制度,定期公示资金使用情况,接受群众监督。

4.结语

通过对以上全县引黄灌区工程现状的分析,我们认为灌区的运行管理尚未达到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的管理程序。作为水利工程技术部门及科技人员,应结合当地水土资源,积极探索引黄灌溉新模式。利用现有的水利配套工程,创新发展科学、合理、节水的灌溉方法。如全渠道衬砌、管道灌溉、软胶输水管及泵站喷灌等先进节水型的灌溉模式,可为灌区群众带来更好的灌溉技术效益和农业经济效益,从而加快新型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 [科]

上一篇:亲环境水稻生产的新技术探索与思考 下一篇:病险水库加固工程有效对策与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