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走完巴黎有意思吗?

时间:2022-07-18 02:28:22

临近国庆假期,身边的朋友纷纷忙于制定出行计划,有的选择跟团游,有的选择自助游,其实他们的行程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走马观花。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旅行似乎就变成了一种“我去过”的证明,用最短的时间,去最多的地方,成为许多人的旅行习惯。于是,就有了“欧洲十国十日游”,一天走一个国家,恨不得瞬间玩转地球。而去到一个地方,也总是在最著名的景点前,用手机自拍一张照片,发到朋友圈获得一些“羡慕嫉妒恨”的点赞,便是“满意”的旅程。

也有许多人厌倦了旅行团的亦步亦趋而选择自助游,但等到制定旅行计划时,方案也常常会变成在最短的时间去到最多的地方。在他们看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当然要看得越多越快越好。

然而,世界那么大,其实是一辈子也看不完的。很多时候的旅行,其实是一个人贪欲的无限放大。张家界的导游说:“没吃过娃娃鱼,就不算到过张家界。”阳朔的导游说:“没看过《印象刘三姐》,就不算到过桂林。”他们利用的,正是游人对多吃多看的这种占有欲。

古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走万里路,这句话是有道理的,因为在行走的过程中,人的心境会改变,会成长。于是,很多人跟团去九寨沟、去布达拉宫、去新马泰……走遍世界各地,但最终他们还是原来的自己,心境并没有真正地开阔起来。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走入了误区,认为古人说的走万里路就是到过“万个景点”。

其实,真正能够在万里路上得到万卷书的人只是少数,大部分人走万里路可能只带回几卷书。我曾看到某旅行团的行程安排是在7天内走20个景点,有些自助游的人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在5天之内就把这20个景点走完了,然后自豪地说,一天走完巴黎,半天走完曼谷,两小时看完悉尼。还有一些人在网上咨询类似“某某地方要玩几天?”、“安排一天可以吗?”“4天把泰国南北走完可以吗?”之类的问题。我还曾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说有个美国人用了XX小时环游了世界一周,他的做法是下了飞机立刻上另外一架飞机。还有一些人几天就走完欧洲,然后说没有必要再去欧洲,我想问问他们真的能够读懂欧洲吗?虽然他们真的品尝到了欧洲某个地方的美食,也在问路的时候跟当地人聊了几句,但那个万里路究竟能变成几卷书?

真正在万里路里获得万卷书的方式是,融入当地人的生活,用生活的方式去旅行。我有一个非常喜欢旅行的朋友,每个假期他都会去到一个小地方,在那里和当地人同吃同住,同他们聊天,真真切切地感受他们的生活。他说:“只有慢慢走,慢慢看,慢慢体会,目光才会变得散漫,才能看到不曾留意的东西,内心也才能更加宽广、平和。”

是的,只有当你真正认识旅行,才能真实地感悟生活,正如切・格瓦拉在《摩托日记》中写的那样:“在美洲流浪为我带来意想不到的改变,我已不再是我,起码不是相同的我。”

上一篇:拍拍打打好养生――敲打胆经,养好五脏六腑更长... 下一篇:古人养生重六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