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转型条件的中国经济转型探索

时间:2022-07-18 02:13:48

基于转型条件的中国经济转型探索

摘 要:中国的经济转型是以改革开放为起始点的。改革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成果世界瞩目,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要强调的是,中国的经济转型仍未成功。当前,国内对于经济转型的研究侧重于转型目标和转型方式,对转型的条件研究较少。从中国经济转型所需要的条件入手,探析中国经济转型之谜。

关键词:经济转型 投资驱动 产权

中图分类号:F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6-001-02

1 引言

经济转型其实质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我国实行经济转型是有现实原因的。(1)随着劳动年龄人口出现负增长,我国的“人口视窗”将会关闭,“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助推作用在逐渐减弱。(2)受金融危机影响,世界市场需求萎缩,这对于对外依存度很高的中国经济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3)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资源的高消耗、环境的大破坏,这也迫使中国经济实行转型。回顾改革,我国经济转型可以概括为:以经济增长为目标,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渐进式转型。进入改革的“攻坚”时期,经济转型的情况将会变得更加复杂,进一步研究我国经济转型应具备的条件显得十分迫切。只有转型的条件完备了,中国经济转型才能顺利的进行,经济改革才能取得最终胜利。

2 经济转型的现状

2.1 投资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仍未改变

一直以来,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中,投资占据着主导地位,特别是政府主导的投资。金融危机期间,继中央政府推出4万亿的投资计划后,各地方政府又累计推出高达18万亿的投资刺激计划。相反,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就相对较小,如图1所示。据统计,2007年我国最终消费率仅为48.8%,同期世界平均的最终消费率为78.2%。其实,政府在投资刺激计划上也是骑虎难下。追加投资,可以缓解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但是伴随而来的是通货膨胀和产能的过剩;不追加投资,我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又必将下滑。产能过剩是投资恶性增长的恶果,而萎靡不振的国内消费消化不了这么巨大的产能。于是,我们只好把目光转向国际市场。可一旦国际需求减小,政府主导的投资驱动经济增长模式就会显得力不从心。这两年我国GDP增速的下滑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我们都知道,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对于一国经济来说,国内居民的消费才是促进经济发展最稳定、最持久的动力。因此,不改变当前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中国经济转型无从谈起。

2.2 产业转型的整体进程仍是举步维艰

近年来,我国不乏产业转型成功的案例。如温州的海螺集团,宁波的滕头村。但是,从整体来看我国的产业转型还是困难重重,大部分产业的发展还处于“微笑曲线”的低位区,且向两端移动的难度较大。(1)从宏观层面来看,我国产业整体结构不合理、不高级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迄今为止,我国产业转型和产业转移仍是两张皮,这严重影响着我国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一般来说,产业规划中应该多鼓励发展高新产业。然而,我国人口数量多,决定了短期内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对国民经济来说还是必不可缺的。这要求我们要把产业转型和产业转移结合起来,在产业转移中实现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在产业转型中充分考虑到未来产业转移的需要。(2)从微观层面来看,我国企业经济结构转型进程缓慢。由于企业对劳动力、资源、政策的依赖性很大,我国企业市场竞争力普遍较低。与此同时,企业的创新动力缺乏,企业的科技含量低,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2.3 经济体制改革仍旧是“孤军奋战”

近十年,我国经济增速位居世界前列,而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体制改革越来越跟不上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诚然,政治、文化体制改革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如公权力越来越阳光化、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等。但是,这仍满足不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这主要表现在:(1)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对于经济的微观领域管理较严。这容易产生权力寻租,进而引起经济秩序的混乱、贫富差距的悬殊、的泛滥等社会问题;(2)GDP增长至上的政绩理念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许多官员为了追求政绩往往忽略了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这也正是为什么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滞后而GDP仍然保持高速增长的原因。

3 经济转型应该具备的条件

毋庸置疑,经济转型存在的问题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但是,我国经济界甚至政府对经济转型的必要条件的不重视应该是关键原因之一。笔者认为,经济转型应该具备以下条件。

3.1 有明晰的产权界定,私有产权受到保护

中国要顺利实现经济转型,关于产权的界定问题就一定处理好。不幸的是,目前我国产权界定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私有产权的保护也在弱化。因此,政府应该要做好以下两步。(1)明晰产权。产权不明晰,不仅使经济转型中的摩擦力会变大,也造成了责任的不明确,经济发展过程中会产生负的外部性。如自然资源的产权界定不清晰,导致开采者仅考虑自身盈利状况,而不顾及环境的保护和资源开采的可持续性。(2)保护私有产权。出于对私有财产的合法性顾虑,我国对于平等保护私有产权的做法是抱有谨慎态度的,这种做法无可厚非。但是,千万不能把这当做弱化保护私有产权的理由,而应该形成一个有效甄别私有财产合法性的评估体系。只有私有产权保护好了,民众才会积极劳动,企业才会加快创新,社会才会加速发展。

3.2 政治体制与经济转型相协调,“服务型政府”形成

改革开放中政府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这直接保证了我国改革开放期间社会经济的稳定,并使改革开放的效果立竿见影。然而,目前政治体制改革还较为滞后,我们所提倡的“服务型政府”也并未完全形成。由此可见,进入改革开放的“攻坚”时期,政府改变自身的职能定位刻不容缓。(1)政府要在宏观的层面上对经济的整体发展方向进行引导,而对于微观经济的管理应该逐步放松,特别是对于违法设立行政许可和市场准入等行为要坚决禁止。(2)政府应该为民营企业创造合适的生存环境。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我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国家,保护国有企业的发展是有一定必要的,但绝对不能建立在破坏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的基础之上。并且,在中国经济转型中,政府的政策还应该更多的倾向民营企业。(3)要尽快扭转官员的GDP政绩观,政府应创新出更为先进、合理、科学的政绩评价体系。

3.3 鼓励民营经济的发展,企业负担较轻

民营经济是非公有制经济的一部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对国民经济的增长有着突出的贡献。特别是在增加税收、安排就业、繁荣市场等方面,民营企业的作用更是居功至伟。自负盈亏的经营模式促使经营者尽心尽力的工作,这是民营企业最明显的优势。目前,我国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因素还有很多,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国进民退”的趋势。其中,中国的税费过重仍是阻碍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长期以来,我国税收存在着税费种类多、税费数目大、税费捆绑式征收等情况。沉重的税费负担使企业不堪重负,造成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盈利率低,科技研发费用不足等问题。因此,政府应该加快税费改革,降低企业负担,放宽市场准入,大力鼓励民营企业的发展。可以预见,我国未来经济转型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民营企业发展的好坏。

4 结语

经济转型本身就是一个极其缓慢而复杂的过程,再加上我国特殊的国情,更加需要我们在转型的过程中不断的探索和研究。所幸的是,政府采取了渐进式的正确的转型方式,这有利于我们在经济转型中保证经济的平稳过渡。

上一篇:病理性偷窃研究分析 下一篇:坚持以人为本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