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动 感动 行动

时间:2022-07-18 01:07:09

【摘要】 本文在笔者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从心动――抓住学生心理,引发学习兴趣;感动――充分交流分享,触到心灵感悟;行动――落入实际行动,深化课堂效果三个方面层层深入,阐述了对提高心理健康活动课实效性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 心理健康活动课 课堂实效性 心动 感动 行动

【中图分类号】 G6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10-117-01

近年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断发展,而其重要载体――心理健康活动课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这几年心理健康活动课的尝试让我受到诸多启发,也激发了教育智慧,引发了我对课堂教学模式的深入思考。学生喜欢心理健康课,更喜欢这种活动课的模式,要想让学生在每周期盼的心理健康活动课上多多受益,发挥其实效性,以下几点是值得我们心理健康教师深入研究和思考的。

一、心动――抓住学生心理,引发学习兴趣

要想学生喜欢上心理健康活动课,就要抓住他们的心理,引发他们对这门课的兴趣,让他们心有所动。

1. 选择合适主题。心理健康活动课强调从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主体需要出发,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因此主题内容的选择一定要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困惑和心理需求在不同的地域不同学校表现往往是不一样的。因此,对内容的精心选择,不能照着参考教材或网络案例生搬硬套,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思想动态、学习生活情况,找到他们最渴望得到解决的具有代表性、共性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前细心观察和全面调查,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选择合适的主题内容。

2. 采用有趣形式。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同样的主题和内容,采用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学生接受起来会更加乐意和主动。而心理活动课的形式应该根据课程的具体内容、目的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而定,设计应不拘一格,丰富多样,尽可能的调动全班同学的兴趣。比如面对从未真正接触过心理方面知识的学生,我在第一堂课《开启心灵的第一课》里以生活中常见的心理现象导入,以有趣的热身活动开始,引起了学生对心理世界的好奇,进而讲述什么是心理健康,以及提高心理素质的好处――提高学习效率;合理调节情绪;形成良好性格;学会与人交往等等,同时说明这些也是心理健康活动课以后要涉及的内容,最后在讨论中制定了课堂规则。总之,丰富多彩且能引发思考的活动形式,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能使主题深化,取得更好的课堂效果。

二、感动――充分交流分享,触动心灵感悟

要想学生在课上有所收获,就要在其心有所动的基础上,更深层次地触动他的心灵,让他有所感,有所悟。

1. 良好的交流。通过点、线、面的交流可以使学生的智慧在集体中得到共享。心理课堂中的“点”是指每个学生都要在课堂中进行思考并分享自己的看法,这种分享有时在全班进行,有时在小组内进行。心理课堂中的“线”,即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参与活动之后,通过分组讨论交流,互相分享交流内心体验,以便获得更多的心灵碰撞机会,从彼此的经验中获得成长。当学生有疑问时,老师可与学生对话,共同探讨,启发学生思考。心理课堂中的“面”,即把握全班同学的整体情况。如在小组讨论之后,小组派代表以板书、口头表达、表演等多种形式向全班汇报、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大家讨论、交流的结果,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2. 适当的反馈。心理老师的适当反馈对于分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用理解、尊重、肯定的语气,如“谢谢你愿意跟大家分享”、“谢谢你的真诚”、“你的理解很独特”等词句;同时还要求同学们在倾诉或活动中,应尽量带着肯定、欣赏、高兴的神情,并在充分表现出来。学生一旦感受到自己被老师或同学们关注和认可时,他们才会抛开顾虑畅所欲言,敞开自己的心扉,情感的体验也更强烈。

三、行动――落入实际行动,深化课堂效果

心理健康活动课的目的并不仅仅满足活动课上学生的心理要求,也不强求学生能够当堂领悟。它应该贯穿学生成长的始终,毕竟体验领悟需要一个过程,而这一过程的实现需要学生的不断互动与启迪,不断体验与实践,不断反思与领悟。

1. 立即行动。一堂好的心理活动课,在学生有了一些收获之后,要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心理践行能力。 通过真实的学习任务践行,如学习了合作的技巧之后,给学生小组分配任务,让学生马上进行尝试,学以致用;还可以通过模拟问题情境、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比如在学习了沟通技巧后,可以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应用沟通技巧处理生活当中与同学、家长、老师之间的矛盾。

2. 拓宽外延。心理教育活动课一般都是两周一节,一节课结束后,除了学生课堂上参与活动时的体验和感受外,随着时间的流逝,该节课对他们潜意识的刺激会逐渐受到削弱,因此需要拓宽心理教育活动课的外延,让学生所感悟到的知识内涵延伸到课外活动中去,从而指导具体实际行为,可以安排相应的课后实践训练项目并注重其可操作性和可监督性。在实践时间、地点、行为及其量等方面都作具体要求,这样学生就容易实现。比如,在《高中生时间管理辅导》一课中,我在最后设计了一份具体的时间管理表格,让学生可以每天都记录自己的学习计划和时间管理情况,很多同学后来向我反映,表格非常实用,使他们每天的学习有了清楚地计划,节省了很多时间。

可以说心理健康活动课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要让心理教育活动课真正“活”起来,发挥其课题实效性,达到心理教育的最佳效果,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思考和总结。

[ 参 考 文 献 ]

[1] 贾晓波,陈世平. 学校心理辅导使用教程[M].天津:天津出版

社,2001.

[2] 刘维良,齐建芳.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M]. 北京:华文出版社,

2000.

[3] 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指导手册[M]. 开明出版社,2009.

上一篇:高中历史教学中巧妙运用多媒体 下一篇:高中化学实验的环保性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