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语文教学重视创意思维培训

时间:2022-07-18 12:36:10

高校语文教学重视创意思维培训

0引言

现今,高职院校对高职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高职语文无论在开课的种类和数量上还是在授课的质量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在这当中却存在着一种隐忧———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忽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倾向,这势必对高职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未来的社会效用产生不良的影响。在语文教育中,创新思维体现为学生能够在自己阅读体验的基础之上提出对文章的独特感受和看法,进而形成自己看世界和看问题的思维和方法。这种创新思维实际上是要培养学生独立的思维,进行创造的能力。学生的创新思维一旦形成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不仅会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游刃有余,提高人文素养,而且还将对高职学生职业技能的学习产生巨大的作用。1高职语文教学对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意义以鲁迅的《离婚》为例,可以窥见现今高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鲁迅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现代著名作家,从中学起鲁迅的作品就陆续进入了教材中。相对其他作家作品,高职学生基本上已经积累了一些鲁迅的相关知识。杨建波主编的《大学语文》对这一篇文章的学习有一个提示:“《离婚》是鲁迅继《祝福》之后又一篇描写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农村妇女悲剧命运的著名短篇小说。”[1]“作者通过爱姑的悲剧,旨在说明辛亥革命虽然了封建帝制,但远远没有完成反封建的历史任务,革命后的农村封建势力依然强大,封建思想、封建观念的影响依然深远,农民并没有得到解放。”[1]在高职语文的具体教学中,学生在谈对该篇小说的看法和观点时,不是人云亦云照搬课本上的说法,就是延续以前中学时的看法,认为爱姑和祥林嫂一样都是深受旧社会毒害的妇女,都是作者同情喜爱的人物等,完全没有自己的看法。甚至很多同学认为一篇文章就应该只有一个主题,还不能够接受有其他不同的看法,并且认为大学语文的学习就应该像高中语文一样,一板一眼。学生的这些想法实际上仍停留在中学应试教育的层面上,长久以往,会削弱学生的主体性,磨灭他们独特的感受。以《离婚》来看,很多同学注意到了爱姑这个人物并不讨巧,在形象上她和祥林嫂类的人物不同,她令人讨厌,如作品描写她行为粗俗,坐姿很不雅观,是“将两只钩刀样的脚正对着八三摆成一个‘八字’;如泼妇一般,在和同乡谈论时,大骂公公和丈夫……”但是在有意无意中,学生往往忽视了这种鲜活的感受,只保留了惯有模式下的认识,即爱姑是应该同情的,是应该赞美的。这就导致他们无法真正投入到这篇小说的阅读体验中,自然也就不可能对这篇小说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看法。其实,如果仔细阅读的话,学生可能会发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鲁迅会这样刻画爱姑的形象,他到底对爱姑持什么态度呢?他同情爱姑还是鄙视爱姑呢,这和他的人生有无关系?爱姑和鲁迅作品中的其他女性人物一样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该如何认识鲁迅?伴随着质疑,伴随着问题的产生,自然而言学生的思路就打开了。可能这种思路并不会引导学生最终得出一个标准答案,但是在这样的思维方式中,学生的认识将更加丰富和深刻,独立思维也将得到锻炼。在语文教学中形成的这种思维方式会对高职院校职业技能的教育产生莫大的裨益。高职院校和一般的本科院校不同,更重视特定职业技能的教育,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虽然以往很多人都认为这种教育应该更注重职业技能的实用性,但伴随着社会以及职业教育的发展,高职教育在重视职业技能掌握的基础上应把自己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何谓高端?一是要掌握非常扎实的技能,二是要具有非常强的创新思维,这才能给行业注入生生不息的活力和动力。语文一直以来是基础性学科,而大学语文在高职院校的教育中也愈来愈显示出其基础性和重要性。因而要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就需要在高职院校中重视创新思维的培养,通过语文教学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模式,培养学生一种开放性的具有创造力的思维方式。

2高职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措施高职语文的课堂教学应当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来加强创新思维的培养。高职语文教学既不同于中学的语文教学,也不同于一般本科类院校的语文教学。现今中学的语文教学虽然相较以前更注重学生人文素养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但总体还是以考试为目的。中学的语文教学难免狭隘,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和发展起到阻碍作用,这就需要之后的教育能够缓解或者扭转这种情况。本科类院校的语文教学注重学生人文素质和精神的提高,更加注重长远目标。而高职院校一直以来非常重视语文教学中的实际应用能力。近些年,随着社会的需要以及高职院校的迅速发展,高职院校也开始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这就给高职语文这门基础性的学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1教师层面具体来说,高职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注意以下三方面。

2.1.1提供丰富的资料语文教学是建立在感性的基础上的,要拓宽学生的视野,就要尽可能多地提供与课文相关的资料,不仅包括作家、作品的相关材料,而且要把这些材料以生动、感性的方式呈现出来。比如说对鲁迅的《离婚》、鲁迅的生平,学生基本上都有一个认识,教师具体讲授的时候就要注意如何在结合本篇小说的基础上介绍作者和作者的思想,特别要注意学生知识中的盲点以及现今一些新的研究资料和观点。比如鲁迅写作这篇小说时的婚恋情况,这种情况是不是对该篇小说产生了影响;如果有影响的话,是什么,等等。在这种方式的引导下,学生的知识面扩充了,学习积极性也被激发出来。这也会使得他们的认识和观点建立在一个较以往更深厚、更宽广的知识层面上。

2.1.2提供多重思维的方式高职语文教学应当打破中学式的单一的思维模式,提供多重的思维方式,给文章的阅读和理解提供一种开放的局面,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德国接受美学流派特别注重读者,也即阅读者在文学活动中的创造性作用,它的代表人物伽达默尔有一句名言,即“文本一旦产生,作者就死了”。简单来说,伽达默尔认为作品的意义在读者和文本的“对话”中产生,而且这种对话不是一次性的,是无限的对话。因而作品的意义往往是多重的、不确定的[3]。将这种观点引用到语文教学中,就是要求教师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注意作品中的诸种要素和细节,使他们运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得出自己的感受和观点。在讲解鲁迅的《离婚》时,教师可以提醒学生阅读作品有若干的思维方式,并且作品的意义也不是唯一的,既可以从一般的思路去看爱姑的人生悲剧和社会悲剧;也可以另辟蹊径去看爱姑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和鲁迅以往笔下的女性人物的塑造有无不同;还可以看作品中鲁迅对爱姑复杂的情感态度;还可以进一步探讨为什么《离婚》的风格和鲁迅以前的《祝福》有所不同……在这种种的可能性中,相信学生一定会突破以往思维的限制,发现该篇课文丰富的内容和含义。在这种思维的练习中,学生会体会到创造的喜悦,体会到自己也是课堂的主人。这种方式既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也可以锻炼学生的独立思维,有助于他们突破以往思维的单一性,形成独立的观看世界的方法,从而提升他们的创新思维。

2.1.3提供自由的空间传统的语文教学一向注重教师的主导性,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致使语文学习失去了多样性,呈现出很多雷同的思维模式和看法。现今的高职语文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而且要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使得他们的知识和能力同步增长。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中提供给学生相对自由的空间,这种空间体现在阅读空间、问题空间、感受空间以及观点空间上,究其本质,就是要允许、鼓励多样性的存在。比如鲁迅的《离婚》,在授课过程中千万不能就小说的主题、观点、人物形象等给出一个标准答案,不能告诉学生这篇小说只能这样读,只能读出这种观点,这个人物形象就只是这样的,等等。而是要在小说基本故事情节、基本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允许、鼓励学生独立去思考,甚至肯定他们不一定恰当的感受和看法。只有在这种宽松、自由、多样的空间中,学生才会从自己阅读的方式上重新喜欢和认识鲁迅、重新审视鲁迅的《离婚》。他们的认识或许是幼稚的、不成熟的,但是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提高了人文素养,而且也逐渐形成了创新性思维。

2.2学生层面高职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2.1转变思维模式毋庸置疑,中学教育有它的程式性,这在某种程度上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思维方式有僵化、单一的倾向。这种思维方式会使学生处处不适应校园、社会的气氛,这就要求学生主动在学校以及教师的引导下转变自己的思维模式,形成一种独立思维的习惯,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要接受语文学习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并且要习惯在学习中提出自己的观点,要欣喜于自己新的感受的出现,新的观点、认识的形成。比如在鲁迅的《离婚》中,学生可以同情女主人公,也可以对其粗鲁产生出一点讨厌的情绪。学生惊奇于自己的感受,这才是进入学习的起点,也是形成自己独立思维的开始。或许最后学生并没有解开这个疑问,但无疑语文学习的成效不仅仅是掌握了多少真知灼见,而更体现出一种长期性。

2.2.2注重感性的投入这一点不仅在高职院校职业技能的学习上常常为人所忽视,而且一般在语文学习中也经常为人所忽视。注重感情的投入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之一,也是创新思维形成的重要起点。实际上,注重感性的投入强调的就是个人鲜活、具体的感受以及个人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只有从自己的视野、感受出发去看待问题才有可能见人之所未见,得出自己独特的观点。以《离婚》来说,最重要的不在于阅读者是否掌握了标准答案,而在于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不是在视野上、思维上、心灵上得到了提升。如果学生在有意无意间忽略了个人的感受,只是做了别人的,或者是课本上的,抑或是自己的固定模式的应声虫,那么即使他对鲁迅的了解很全面,对小说的故事如数家珍,他也不可能有更进一步的提高。反之,即使学生的观点不被大家认可,但是这种观点是建立在他对作品的独特感受中的,笔者认为,这也是成功的。毕竟学生已经行进在独立思考的道路上,这种努力迟早会开花结果的。

2.2.3大胆的质疑当下很多高职学生囿于各种原因失去了大胆质疑的勇气。这种勇气和精神倡导的就是要在语文学习中逐渐形成敢于挑战权威、敢于质疑既定观点、认识的思维方式,这对于创新思维的形成和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比如鲁迅的《离婚》,以往的看法是歌颂妇女的解放,赞美爱姑的,但是如果有学生质疑这种看法,认为作者对爱姑并不是一味地正面塑造,那就一定要鼓励这种想法。如果能够对这种勇气和精神加以引导,势必会对他们创新思维的形成产生良好的作用。4结语总体而言,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这项工作是一项长期的投入,做得好会提升高职学生的质量,会增加他们的竞争力,也会对社会产生长久的裨益;反之,不仅会影响语文学习,而且会影响高职学生技能技术的掌握。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高职学院的语文教学,而且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上一篇:完善民营企业税收优待机制 下一篇:商务税收系统建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