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源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时间:2022-07-18 12:27:53

税源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区作为主城区,受客观条件的影响,我区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为税收,税收占我区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了95%以上。因此要确保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就必须促进我区税源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本文侧重从我区2009年上半年税收情况入手,分析当前税源结构概况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促进税收可持续增长的建议。

一、我区税源构成概况:

(一)税源之税种构成分析。

从税收统计报表来看,我区的主体税种为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四项税收之和占我区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75%左右。今年,受国内外经济环境及减税政策的影响,主体税种中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年初均低开,降幅都在20%以上。一季度后,宏观经济面出现复苏迹象,各税种均止住回落趋势,并呈现逐月稳步回升态势。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一般预算收入增幅与一季度相比分别回升27.7、20.3和97.6个百分点。个人所得税受08年年终奖多集中在1月发放及地税部门加强对个税的征管等阶段性因素影响,09年以51.3%高开,但此后逐月回落,目前增幅水平基本与08年持平。上半年四大主体税种对区一般预算收入的拉动作用为增值税+4.4%,营业税-2.1%,企业所得税-1.3%,个人所得税+0.3%。(主体税种趋势情况见附表一),受房地产业市场回暖影响,契税和土地增值税总量已超过个税。

附表一:

(二)税源之行业构成分析。

我区一般预算收入来源主要是国地税负责征收的工业、建筑业、服务业(不含房地产)和房地产业税收及财政部门负责征收的契税和非税收入。今年上半年特别是二季度以来,房屋销售形势迅速升温,房地产业税收大幅回升,1-6月完成一般预算收入4.11亿万,比去年同期增长24%,与今年一季度相比,增幅回升42.5个百分点。在全区一般预算收入中的比重从22.5上升到26.8。契税受退税政策及去年上半年一次性入库相应调高基数等影响,同比下降33.4%。在全区一般预算收入中的比重从12.7下降到8.1。其他税收来源所占比重与去年基本持平。(各税收来源所占比重见附表二)

(三)税源之区域构成分析。

我区税源企业基本上已按照属地原则划分到各街道,目前,区本级企业只保留醋纤、中远川崎和中远船务等税收贡献较大且难以划分的企业及房地产企业。从上半年数据看,我区收入已形成由区本级收入与各街道、开发区收入两部分组成,两部分收入占比为46:54,可见街道、开发区的经济发展将是促进我区进一步腾飞的关键;从街道横向看,受区域与环境的影响,收入总量大小不一、增幅高低互现,并呈现各街道之间发展不平衡、苦乐不均的局面。

二、从税源结构看我区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对房地产业的依赖性较强。我区税收增长对房地产业的依赖性过强,去年,房地产业的低迷给地税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带来了较大风险。根据统计数据,08年全区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41.6万平方米,销售额为54.42亿元,同比上年分别下降16.4%、32.9%,房屋空置面积为34.75万平方米,增幅达77.5%。目前市场观望气氛仍很浓郁,开发商仍有捂房提价心理。08年房地产企业纳税总额合计为6.89亿元,比上年减少2.73亿元,下降28.4%,影响我区财政总收入增幅11.4个百分点。而到了今年,特别是4月份起受房交会、一附南迁等因素对商品房销售的推动,我区房地产企业完成总收入4.88亿元,增幅20.9%,有力的拉动我区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增幅。

2、工业规模受地域限制进一步下降,工业经济增长缓慢。近年来由于主城区地域限制和城市建设拆迁影响,部分大型工业企业发展空间受到限制纷纷退城近郊,影响了我区税收总量规模,2008年搬迁大型企业达到4家,分别是江苏钢绳集团、二棉集团、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威和船配有限公司,减少我区税收总量规模达9108万元。今年,因一些地区拆迁等因素,有一批较有实力的企业准备搬迁。1-6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40.35亿元,同比增长9.2%,实现现价产值156.05亿元,同比下降3.6%。实现应税销售收入29.22亿元,同比下降6.9%。而且我区有部分重点工业企业受市场不景气的影响,上半年税收增幅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回落。

3、新增税源企业结构不合理,纳税贡献率较小。从近两年来看,我区新办企业数占比90%以上的是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其他服务业三个行业,但是其入库税款却占比较小,直接影响我区收入增幅。目前我区税收来源过分依赖传统产业,缺乏高附加值、高税源的企业,且新增加企业纳税规模明显偏小、总体成长不快,难以发挥新增税源的聚集效应。值得注意的是我区重点发展的服务外包企业的效益性有待进一步研究,2008年全区三个服务外包园区共有纳税企业61户,正常纳税户只有17户,占比仅有25%,部分企业甚至未办理纳税登记手续。全年纳税总额只有69.7万元,经常性收入23.5万元,区级留成财力不足10万元。

4、部分街道受大企业发展起伏影响较大。一家大企业的经营效益状况好坏就会直接决定该企业属地街道收入的升降,如狼山镇街道,南通中远船舶钢结构有限公司上半年新增税收1783万元,拉动该街道税收增幅32个百分点,若剔除该因素,街道收入增幅将大幅下降;又如钟秀街道,受醋纤、金通灵影响,开发区受东洋之花影响,这些地区收入增幅今年均在低位徘徊。

三、对我区税源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1、积极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可持续发展。区级税源经济发展的重点是依靠企业的发展。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给企业发展带来的新挑战,给企业提供发展的环境,我们应全面开展对重点企业的调研,摸清重点企业税源状况,了解企业目前困难及亟待解决的问题。联合市区两级政府共同出台支持高新技术创新、重点企业发展、中小企业融资、设备改造升级等政策优惠措施,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引导作用,帮助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2、做好“引资”与“留企”并重。一方面要采取务实措施,强化工作组织,推进招商引资;另一方面要注意及时跟踪区内企业搬迁动向,及时跟进做好沟通协调工作,为企业征地扩能提供有效服务,特别是想方设法留住优质企业在区内发展。同时挖掘现有各镇街工业标准厂房的潜力,探索采取租、售、合作等方式,解决搬迁企业的再落地和科技园区孵化,完成退城进郊企业的培育和再发展。

3、正确处理好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切实提高招商引资实际效益。近年来我区实体经济未能形成有效集聚效应的主要原因还是区内缺乏引进高附加值、成长性好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另一方面全力推进的三产服务行业也未能实现产业化,税收受到纳税政策和税收征管困难的影响,规模一直偏小,未能有效发挥中流砥柱之作用。在今后招商引资中,应加强可行性分析,更加注重引资效益。把更多精力、财力投向有利于我区长远发展的产业。同时借鉴外地经验,逐步推进二、三产业分离,增加“三产”税源。

4、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突出发展第三产业。产业结构对税收收入具有直观的调整作用,即三产比重越高,地方可控财力越强。占营业税比重较大的房地产业、租赁与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软件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不但为社会提供了高质量的生产和生活服务,更为地方财政增长提供了稳定保障。为此,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保证地方财力稳步增长的重要途径。一是积极制定政策,扶持现代物流、软件业、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涵养后备税源;二是大力发展以港口经济、旅游经济、楼宇经济、节庆经济和会展经济为重点的新型服务业,充分挖掘教育、文化等优势产业的潜力,促进三产升级。

5、发展总部经济,努力成为增收亮点。发展总部经济是我区产业升级、品位提升的动力引擎。发展总部经济至少会产生以下效应:一是税收和GDP贡献效应;二是产业乘数效应,总部入住区域势必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包括知识型服务和一般型服务业的发展;三是消费带动效应;四是劳动就业效应;五是城市形象效应。我区主城区的客观条件,注定了我区必须也有条件发展总部经济,积极吸引大企业来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结算中心、采购中心、营运中心和物流中心,可吸引的主导产业对象为现代服务业、电子信息产业、商贸业和物流业等。

6、合理定位街道特色,使各街道之间均衡发展。建议根据各街道的特点,合理定位、规划,区政府要拿出有针对性的的扶持政策、转移支付制度及考核办法(可结合新一轮财政体制调整,在此内容中加以体现),提高街道在经济发展中的积极性,努力使各街道在自身发展中能够特点鲜明,并且街道之间保持均衡向上发展。

7、整合国有资产,使之成为税源经济的重要补充。盘活区属闲置资产,确保资产的保值增值,提高资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之成为税源经济的重要补充。

上一篇:新数运动与数学教育研究论文 下一篇:税源管理的研究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