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万里 美酒飘香

时间:2022-07-18 11:37:29

被誉为“中国波尔多”的烟台,是我国葡萄酒工业的发祥地。1892年,张弼士先生从西方引入优良葡萄品种和葡萄酒机械化生产方式,在烟台建立了葡萄园和葡萄酒公司(张裕),开始了中国工业化生产葡萄酒的新纪元。110多年来,烟台葡萄酒产业在繁荣和衰退的交替中脱颖而出。如今的烟台,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葡萄和葡萄酒生产基地,被誉为世界七大葡萄海岸之一,也是亚洲唯一的国际葡萄•葡萄酒城。沿着700多公里的黄金海岸,现在已经发展了20余万亩葡萄;葡萄酿酒企业达到了15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2家;葡萄酒年产量27万多千升,占全国葡萄酒总产量的三分之一;拥有张裕、长城、威龙等一批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成为中国最大的葡萄酒工业基地。

近年来,烟台市立足自身产业优势,从葡萄种植、品牌酿酒、特色旅游等方面入手,做足葡萄文章,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品牌之路。而作为当地资金规模最大的地方性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始终紧跟区域经济发展主流,把支持葡萄及葡萄酒特色产业发展作为富民兴农、助推蓝色经济区发展的工作重点,通过主动上门走访,开展信用评定,创新贷款方式,畅通服务渠道,把信贷支农服务延伸到葡萄酒酿制产业链的各环节。截至2011年末,全市农村信用社葡萄和葡萄酒贷款余额达3.58亿元,支持葡萄酒企业32家,葡萄专业合作社22家,葡萄种植户1100余户,种植户年收入达5万元以上,有2万多农户成为产业工人,50多家世界知名葡萄酒企业进驻发展,推动烟台这座“国际葡萄•葡萄酒城”更加熠熠生辉、流金溢彩、香飘万里。

“好的葡萄酒,

七分葡萄,三分工艺”

“葡萄酒生产,七分靠原料,三分靠工艺。”“好酒是从好葡萄开始的,葡萄酒的质量是‘种’出来的。”早已成为业内共识。

北纬37度的黄金纬度,阳光、沙砾、海洋,不可多得的海岸优势,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条件,为烟台葡萄酒注入了先天的品牌优势。

“在农信社的撮合下,我们和酒厂签了合同,‘订单农业’对我们的管理技术有严格的要求,马虎不得。只有严格按照标准化管理,葡萄的糖分含量才能有保证,才能卖上个好价钱。”在中粮集团蓬莱南王山谷君顶酒庄的葡萄基地,村民王成军正在修剪着葡萄枝。

为不断改善烟台葡萄的品质和品种,烟台市坚持控制产量、提升质量,引导当地农民在葡萄的生产种植过程中走科学化、规模化、标准化种植新路。有关部门先后制定了《葡萄栽培技术规程》和《无公害酿酒葡萄》两个地方标准,使葡萄种植、收获、销售等环节都具备标准化的操作依据。一大批葡萄种植、葡萄酒生产与科研、葡萄酒配套企业在烟台落户扎根。

烟台市农村信用社充分利用自身点多面广、信息灵通的资源优势,一手联企业,一手拉农户,深入葡萄种植户、葡萄酒企业,逐个调查了解情况,建立详细信贷档案,在农户和企业间牵线搭桥。对新发展的优质酿酒葡萄种植基地和老葡萄园嫁接改造给予总额1.3亿元的资金支持,积极引导葡萄酒企业加大基地建设投入,实施“合同契约”、“庄园式开发”等基地建设模式。在企业将标准化生产理念融进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发展的同时,将农民与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使酿酒葡萄原材料加快从农户分散种植向企业规模化种植转变,真正实现基地的一体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和规范化管理,切实提高酿酒葡萄品质。

“真正让村里葡萄‘名声在外’,

靠的是合作社”

莱州市朱桥镇埠上村,从1958年起就有种植葡萄的历史。改革开放后,葡萄种植规模逐步壮大,400户的村子几乎家家都种植了葡萄,可多年来一家一户的经营方式没有形成品牌优势,就更谈不上价格优势了。

“真正让村里葡萄‘名声在外’,靠的是合作社。”村书记王祥义介绍,村里在农商行的支持下,2010年3月运用“合作社+农户+农商行”的经营模式,办起了绿晶葡萄专业合作社。

“由社员以自己的葡萄地作价入股,我们对入社村民进行技术指导和监督,一律使用有机肥和无公害农药,实行统一技术管理和销售,农商行优先为合作社成员提供贷款支持。合作社不向农民收费,而是向农户提供技术和资金服务。每逢葡萄种植和采摘不同环节,村里专门聘请技术专家,传授各种技术方法,连化肥农药如何使用,如何防虫害也都手把手的教。”王书记说。埠上村的绿晶牌葡萄,2011年7月已通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获得了绿色食品商标。实施品牌战略,不仅让埠上村的优质葡萄闻名遐迩,也让分散经营的农户真正尝到了“绿色”甜头。如今,该村近八成农户进入农业产业化发展链条,形成了合作社管技术、管销售,农户管种植、管采摘,农商行管资金、管结算的经营格局。

为帮助合作社发展壮大,烟台市农村信用社发动客户经理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情况,积极为葡萄种植户提供各项信息,拓宽销售渠道。对经规范化认定、符合贷款条件、生产经营正常的合作社成员对其实行“四优先”:即优先调查、优先评级、优先授信、优先发放贷款证,在项目考察、科技配套、资金需求、审批程序、利率优惠等各个方面给予最大限度支持,充分激发葡萄种植户的创业热情,帮扶他们快速走上了致富之路。截至2011年末,全市农村信用社已向22个葡萄合作社发放信贷资金1245万元,支持287个葡萄种植户发展壮大。

“伞”式担保――

为葡萄及葡萄酒产业遮风挡雨

为叫响当地葡萄美酒品牌,解决企业和农户贷款担保难的问题,烟台市农村信用社结合实际,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和信贷产品,积极探索支持葡萄产业发展的新思路,在葡萄种植户和葡萄酒公司之间撑起了“担保之伞”。

2006年,蓬莱市农村信用社率先在葡萄种植户和葡萄酒公司之间推出了“伞式担保贷款”,即农民将土地出租给葡萄酒企业,按标准化要求从事生产管理,变成“葡萄车间”里的产业工人,葡萄种植户用款由葡萄酒公司担保,葡萄酒公司统一提供葡萄种苗、生产物资,统一培训种植技术,葡萄种植户的葡萄由葡萄酒公司保价收购。与葡萄酒企业签订长期购销合同的葡萄种植农户,申请贷款时,向信用社出示葡萄酒企业为其开具的担保函,信用社发放贷款。一把担保之“伞”就此打开,葡萄酒龙头企业就是这把“伞”的顶端,“伞”下是与其签订购销合同由其进行担保的种植农户。

遍布全市的30多把这样的担保之‘伞’,在为农户、酒业企业甚至农信社自身遮风挡雨的同时,更撑起葡萄酒产业的一片天,为打造“葡萄酒名城”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仅2011年,烟台市农村信用社累计发放葡萄和葡萄酒‘伞’式贷款1.2亿元,支持葡萄种植户615户,葡萄酒企业17家,创收17000万元,种植户年收入达5万元以上。

18公里葡萄长廊邀您“停车坐爱”

品葡萄美酒,游山海仙境。近年来,“葡萄酒,烟台造”的品牌在全国叫响,葡萄酒产业链条不断得以延伸发展。烟台市政府已经把葡萄酒产业集群作为重点扶持的十大产品集群之一,列入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和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

很多来过烟台旅游的人,对206国道上从烟台开发区到蓬莱市区绵延18公里的葡萄长廊印象深刻,这条国道沿线美丽的葡萄风景线不仅景色怡人,更成为烟台葡萄酒旅游的一个重要节点。沿途包括金沙滩旅游度假区、张裕卡斯特酒庄、瑞事临葡萄酒庄、文成酒庄、葡萄园等。

“通过主要葡萄基地和海滨景点的道路硬化设置徒步小径,通过景观改造进行绿化和对已有建筑、山体进行合理改造,加之在道路两旁设置主题雕塑小品、观光平台、葡萄观光长廊、生态停车场等,有了农信社的资金支持,这条18公里葡萄长廊的旅游资源将被彻底盘活。”烟台市旅游局规划科有关负责人介绍,“到时候,游客就不仅是坐在车上走马观花,而是要停下车来,细细品味旅游风景沿途的种种风光。”

围绕膨胀壮大葡萄酒产业,烟台市农村信用社积极挖掘葡萄酒文化内涵,2700万元信贷资金促进葡萄酒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助推烟台建设成东方葡萄酒休闲度假海岸。同时,四通八达、覆盖全省、联通全国的支付结算系统为酿酒葡萄产业发展营造有利的软环境,为葡萄种植农户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2011年末,全市185家网点开通行内汇划系统,395家网点开通农信银系统,154家网点开通大小额支付系统,开通自助设备376台,POS机具2995台,开立网上银行29786个,手机银行5536户。

(作者单位: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烟台办事处)

上一篇:利用“特色资源” 助推“绿色产业” 下一篇:瞄准微企大市场 支持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