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机时代我国企业对外投资浅析

时间:2022-07-18 11:04:07

后危机时代我国企业对外投资浅析

【摘要】随着经济国际化与中国经济对外开放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加大对外投资力度,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也越来越大。尤其是一些大中型企业已经把全球化战略作为成为一流企业的必经之路。面对金融危机后更为萧条的国际金融市场,中国对外经济的增长面来更多机遇与更大挑战。

【关键词】后危机时代 对外投资 中国企业

根据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与我国企业发展的需要,中央在十上提出了“鼓励能够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的对外投资,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战略方针,这使“走出去”战略得到进一步加深。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外国企业在我国取得了巨大成绩,与此同时,我国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以美国次贷危机为起点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国际金融市场秩序出现重大变化,蕴藏机遇与挑战,因此,我国企业正在寻求适合其发展的道路。

一、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益处

(一)借助先进经验,促进自身发展

西方企业的发展经历了时间的洗礼,留下了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与应对不同金融环境的对应策略。我国企业由于历史等问题,发展比较西方略为迟缓,在发展带来的问题的解决方面远远不比西方。我国企业需学习其先进的管理经验与运作技能,接触一流企业的先进理念,可以进一步加快企业金融体系的确立与完善,这是我国企业依据现状总结的发展的捷径。

(二)抓住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带来的机遇

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致使全球规模的经济大萧条,以美国为首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受到的冲击尤为严重,曾经的西方巨头企业都开始留意中国等新兴市场,有意在中国补充资本。对资金充足的我国金融企业而言,这定是购入巨头企业资产,发展自身的绝佳机会。我国企业可以在自身能力所及内,积极把握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带来的机会。

(三)对外投资为企业带来收益

对外开放带来的结果就是国内金融市场国际化,随着中国金融开放的程度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中国资本流入中国市场,他们凭借技术,管理经验,经营的优势成为了中国市场上的重要力量。中国金融企业想要具备国际化的水准,就必须“走出去”,主动在全球金融市场上参与竞争,提升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竞争力,当前的国际金融形势为中国企业带来了对外投资的契机,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原因,世界金融秩序面临重组,而中国企业有着稳健的金融状况和和逐渐强大的经济实力,这位开拓国际市场,在国际市场上获利奠定了基调。

二、我国企业对外投资面临的风险

(一)对外投资不合理,缺乏综合优势

当下,我国企业存在着对外投资规模较小的问题,在对外投资上没能实现大规模,高层次的理想方案。由于贸易壁垒的存在,我国企业的对外投资难以进去高回报的高附加值行业,因此我国企业的对外投资一般仍停留在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我国对外投资在亚洲的占比在70%以上,这样的现状不利于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安全,不利于投资回报的稳定。

(二)我国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我国因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发展带来的福利,积累了许多资本。但我国的企业对比与西方先进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我国企业在科学技术,能源利用,企业管理,资金流动等方面与老牌先进企业存在明显差距,其次,我国企业因缺乏对外投资经验,对投入资金的管理存在缺陷,产生了不良影响。

(三)企业缺乏管理型人材与管理经验

我国因之前长时间实行计划经济,我国金融企业的发展起步晚,基础弱,我国对跨国金融管理型人材储配弱,培养力度不足,不能满足国家对国际金融行业的需要,金融人材的匮乏将严重影响我对对外投资的发展。此外,中国企业普遍缺乏对外投资的管理经验,多数企业对国际金融市场的秩序规则,在此情况下进行投资,会面临更大的投资风险。

(四)对外投资风险控制的缺乏

我国大部分企业对境外投资对象缺乏详细了解,在未完全摸底的情况下进行交易,带来了意料之外的损失,企业的内控仍不合格,风险控制能力不足,对目标的情况容易进行低估。

三、促进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对策与思考

(一)健全我国企业的管理体制,寻求国内企业的联合

针对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经验不足,规模小等问题,这些企业应当首先提升自身竞争力,健全自身的管理体制,我国企业可以通过抱团的方式参与对外投资,充分发挥联合的优势,使我国的对外投资迈入高层次,大规模的行列。

(二)优化我国企业的产业结构与对外投资的布局

当下,我国一些企业对外投资的布局急需改变,在投资选择上,我国企业应更倾向于高科技产业与技术密集型产业,这样,我国企业可以进一步加强企业的技术水平与综合实力。同时应选择投资我国资源互补的产业,资源类企业的投资应加强,扩大,以保证我国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源供应。

(三)着重发展我国对外投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竞争力使企业在经济运行中保持长久的竞争优势,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只有注重培养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国际竞争中保持优势。注重发展核心竞争力,也会为企业带来巨大的商业利润,针对企业对外投资吸收不良的问题,首先,企业自身要加强企业建设,使自己具备竞争力,才能更好地整合并利用资源。其次,在对外投资发生前,企业应做好风险评估,完善预案,避免投资失误带来太大损失。再次,我国企业要充分利用对外投资所带来的资源,发展自身企业。

(四)合理运用金融衍生工具辅助投资决策

在对外投资中,中国企业面临价格波动和汇率两大风险,所以应合理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投资风险的规避。从目前来看,人民币升值的概率依然很大,如果人民币升值,就意味着投资外汇所带来的收益在不断贬值,近年来,美国在幕后不断推动人民币的升值,从而打压我国正在兴起的制造业,由此所见规避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在所难免。

(五)建立对外投资风险的管理方案

首先,要持有正确的投资动机与投资心态,不应用赌徒的心态面对对外投资,也不能只追求大手笔,高层次,往往对外投资会比其他方式的投资面临更大风险,也可能会带来更多收益,因此,对外投资更应该谨慎,理性。最后,应建立对外投资的问责机制,明确相关负责人的责任,提高有关人员规避风险的意识。

参考文献

[1]王平.构建我国民营企业对外投资的外部支持体系[J].南京社会科学,2005(12).

[2]张宏彦.后危机时代中国金融企业对外投资的风险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0(11).

作者简介:熊昊天(1996-),男,汉族,江苏徐州人,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商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在读学生。

上一篇: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探析 下一篇:马克思人学思想的生成及当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