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写字渗透在每一节语文课上

时间:2022-07-18 09:33:56

将写字渗透在每一节语文课上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我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已耕耘十五个年头,十五年的不断跋涉,不断攀登,这一路走来,其中的艰辛与成绩,把我锻炼成了一个写字基本功扎实的小学语文教师。下面,我把平日里在写字教学过程中几个方面的做法和大家进行交流。

一、认真备课,快乐上课

教学中,我认真备课,认真钻研教材,研究学生对写字是否感兴趣,以及学生在写字中可能生成的问题。对于一些写字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我把主动权交给他们,让他们认真析字,互相谈体会,把观察到的字的特点和自己的写字感受讲给其他学生听。这样一来,让他们取长补短,把写字课变为他们的主阵地,让课堂变得生动起来,学生感觉到了快乐,因而也就能主动快乐的写字。

例如,在我讲二年级语文识字写字课的时候,门字框的写法对于有些学生来说有些难度。有的学生第一笔点写得矮了,有的学生两边的竖写歪了,还有的学生左边的竖写得长,右边的竖写得短,跟教师要求的正好相反……虽然这只是个例,也许是由于学生听课不认真造成的,也许是不注意观察造成的。无论什么原因,我都让学生共同找出缺点,自己改正。我只是帮助他们分析写不好的原因,也就是说,我主要是帮助他们端正写字的思想,写字方面的主动权交给他们自己。

二、课堂教学中,努力体现教育新理念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与培养能力的主要阵地。这一学期,我在这一方面狠下工夫。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我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并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特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课堂上努力贯彻当前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创设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加强练习,形成班级全员参与写字活动的特色。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探究式课堂模式,挖掘教材与学生的尝试因素,引导主动探究,自主获取写字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此外,注重鼓励学困生,提供更多的机会给他们,使他们也能取得进步,产生浓厚的写字兴趣。现在本班学生喜欢上写字课,对写字的兴趣也比较浓厚。

例如,我在教写字时,从来不拿参考材料,让学生有一种“无论写什么字,老师不看书都知道每个字的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什么位置”的意识,这样一来,学生心生敬佩,才愿意和我一起写字。这样一来,我不仅心中有数,他们写起字来也觉得踏实。

三、在写字过程中,教育学生注重细节学习

1.基本笔画的练习要细致,不能一带而过

很多教师在教学生写字时为了赶进度,对学生书写基本笔画的要求不严格,只要求工整、干净即可。其实,汉字的基本笔画很少,我把它们归纳为七大类:点、横、竖、撇、捺、折、钩,并在学生学习汉语拼音时,利用中午自习时的15分钟写字时间教写,尽量做到个个过关,起笔、运笔、收笔到位,不能草草了事。对于写字感觉好的学生及时给予鼓励,对于写字技巧掌握慢的学生可手把手的教。一般情况下,只要前两、三个基本笔画掌握了,对于后几个的书写方法,学生就能很快融入老师的教学中来,即使学得慢的学生速度也提高很多。

2.间架结构的训练是随着习字量的增多而不断积累的经验

比如,在学习木字旁的时候,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组成木字旁的四笔的写法:“短横”略向上,“竖”写在“短横”中间偏右一些,要写得顶天立地,“撇”如刀,末笔“捺”变点,写在横中线上,并与“短横”要留有一定距离。学生掌握了木字旁的写法,在学习提手旁的时候,与木字旁比较,第一、二笔书写相似,又通过观察发现,提手旁的第三笔“提”要写得比第一笔“短横”稍向右一些。

还有一次,我在教学生写三点水旁的时候,学生谈书写三点水旁的注意事项时,我巧妙地运用了白板教学中的线段,将三点水的第一笔点和第三笔提的末尾处用线段拉齐,学生清晰的看到了这两笔的收笔在一条线上,大大帮助了他们三点水旁的书写。

3.让学生按正确笔顺进行书写,这是写好汉字的关键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中国汉字是讲究规矩的,不能想先写哪一笔就写哪一笔,这就要求学掌握汉字书写规则:先横后竖,先撇后捺,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中间后两边,先外后内再封口等等,让学生时刻牢记以上规则,按正确的书写顺序进行写字。对于特殊字要特殊讲解,比如:在教学生写“医”和“国”时,告诉学生“医”的第二笔为什么是“撇”,而不是“竖折”,“国”要先写“玉”再写最后一笔“横”封口,就是遵循了“先外后仍俜饪凇钡脑则。

写字教学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它需要教师和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认真对待,细心观察,慢慢积累,不断练习,形成技巧,也许也会在某个时刻瞬间迸发出灵感。小学写字教学就是为学生今后做铺垫,不要奢求学生会在小学阶段成为大书法家,只要他们能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能正确地对待写字足矣!

参考文献:

[1]夏意芳.小学语文识字写字策略[J].课外语文,2016(12).

[2]袁亚萍.小学识字写字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对策解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5(29).

上一篇:农村留守儿童数学家庭作业习惯的培养 下一篇:巧用良好的教学常规,构建小学音乐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