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沱古镇 长江边流淌的古韵

时间:2022-07-18 08:31:25

朱沱古镇 长江边流淌的古韵

朱沱之美不在于它有多少华丽的妆容,不在于它有多么显赫的身世,更不在于它有多么的特立独行,而仅仅在于它的原汁原味,不添加作料也觉得怡口,不刻意粉饰也掩盖不住俊美,虽然被松溉、石蟆等众多知名古镇合围,但它却以一种原生态的美让所有打上现代印记的古镇都望尘莫及。

原色原香的历史建筑

朱沱得名于水也兴于水。一处名为“桌子角”的险滩截断了长江,从此江水迂回徘徊,谓之为“沱”;一群朱姓族人伴随“湖广填四川”的浪潮跋涉而来,朱沱从此得名。但朱沱的历史却远远不止于此,正如古镇前奔流不息的长江之水源远流长。早在唐高祖武德三年(公元620年),朱沱便成为了县衙——古城汉东的所在,有正史记载的历史也有近1300年之久。漫长的岁月中,正是这个令朱沱得名的回水湾,为往来于江上的大批船只提供了一个大而深的天然停泊港口,使之成为了交汇巴、蜀、黔的黄金要道,上、中、下、新四大码头每天最多时停靠船只上百只,是名副其实的“古今重庆上游第一镇”。

贸易的繁荣和四方商人的涌入,不仅带来了大量财富,也带来了多元文化的交融。尽管岁月逝去,一切富丽堂皇和繁花似锦都终成往昔,但一望无际的青砖黛瓦中却有着无穷的韵味,无数各式风格的漂亮建筑在风雨漂泊中依然坚守着一份对过去的执着,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印记凝固。其中,又以“四院三楼两门一寺”最有特色。

“四院”指的是三益号、洋院子、高院子和赖家大院四座大院。三益号大院是明清时期最典型的商住两用建筑,三院连成一片,外为竹、木、泥串架结构的绣楼骑店铺式青瓦建筑,雕梁画栋,翘角飞檐,巨大骑墙透出商贾之阔气。内部四合院式套间民居、天井滴翠、花窗镂秀、假山鱼缸皆藏园林之巧。

面江而望的洋院子颇得中西合璧之妙,传统方式垒砌的院门为欧式园林造型,爬满门头的红花绿藤色彩斑斓间更添几分浪漫;西洋拱券式廊楼却围成四合院形状;西方花草粉饰的灰雕柱头却有着一个中国花草刻纹的柱墩,看似随便的混搭却又浑然一体。这让人又想起了古镇另一侧的高院子,两者同为中西混搭,却洋院向西,高院向东,相互映照,顿有一种妙趣横生的感觉。

而高院子旁边的赖家大院则是一座明清全木结构大院,遍布全院的雕花门窗和吊脚绣楼堪称传统木结构建筑的典范。

“三楼”指的是古镇中央的大洋楼、码头上面的小姐楼和古镇入口的紫云宫庙楼,他们分别为西洋阁楼、骑院碉楼和庙宇钟楼的典型代表,形式各异却又精美绝伦。

花朝门和码头门是朱沱古镇著名的“两门”。花朝门为牌楼式造型,因为其上雕满中西各式繁复图案而得名。尖尖的门头是码头门的标志,也是川东码头的独有特征,它时时刻刻提醒着人们朱沱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码头的特殊身份。

四望山寺是朱沱古镇惟一的寺庙,这也是“一寺”的所指。该寺庙专为供奉李克用、李存孝(唐末将领)两父子而设,在全国可谓独一无二。每年农历正月十二李存孝生日之时都会举办盛大的“永南会”,周围各县民众齐聚一起,身披彩装,抬着李公将军的雕塑从寺庙出发盛驾巡游,各色锦缎结成的彩亭、彩船、彩龙遍布大街小巷,锣鼓喧天,是朱沱一年最为热闹的时刻。

原汁原味的传统手艺

在上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商贸的繁荣不仅给朱沱带来了大量用之不竭的财富,也吸引了大批能工巧匠,创造出了无数名扬四方的地方特产。

早在宋代就有明确记载,朱沱的油酒醋酱名震西南,竹器布匹远销全国,甚至连江浙商贩也多来采购。直到现在,朱沱人依然保持着最为传统和古朴的制作手艺,因为他们不愿意放弃祖宗的传承,坚信只有这样才能做出天下最好的东西,也只有这种打下朱沱深刻印记的油酒醋酱才是天下最好吃、最醇正的。

走在古镇一家又一家地道的传统作坊里,虽然没有机器的轰鸣,却有着别样的风情,犹如翻看着一本古书,每页都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精髓。

先说酿酒。走近朱沱,未见其镇,便闻其香,连我这个从不喝酒的人也被深深陶醉。自古朱沱沃野万里,盛产粮食,是长江上游有名的鱼米之乡,而境内多山泉佳溪,为美酿更是锦上添花,于是朱沱的酿酒业从建镇开始便不断壮大,沿街槽坊、酒肆无数,形成了酒香飘万里的壮美画卷。至今朱沱的酒厂依然保持着最为传统的工艺流程,坚持古法酿造:挑选当地上好的整粒高粱放于清水中浸泡;再经过初蒸、闷水和复蒸三步实现糊化;接着放在摊晾床上降温和反复三次下曲;经历箱培菌、充分发酵等过程;然后起窖、蒸馏得到原酒;最后陈酿、勾调、过滤,也只有在完成了这二十多个全人工控制的繁杂工序后,醇香的朱沱白酒才酿成。昏暗中酿酒匠的吆喝声、撵磨声、号子声、榨机的撞击声也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然后是酿醋。朱沱至今还保留着上千年的古醋作坊,制作出来的朱沱米醋芳香四溢,完全和商店买的形同两物,让人尝一口便一发不可收拾,竟忘了它作为调料的本来功用。直到现在,从川渝贵各地开车前来买醋的人依然络绎不绝,而古老手艺造成的数量限制也使得朱沱米醋常常是奇货可居。

和酿酒的热火朝天不同,酿醋讲究的是安静和耐心,整个过程需要40天到3年左右,一般酿造40天的醋为普通食醋,酸度数为3.5度;经过夏曝晒冬捞冰、三冬三夏才能酿造成陈醋,酸度数达到5度左右,经过多年酿造成的醋才能称得上老陈醋。所以,酿醋的过程更像是在照顾和守护着一个个慢慢长大的孩子,每一步都得敏锐洞察和精心照料,看着不同阶段的醋坛子被严严实实地盖上被子分类放在一起,竟有了一种在幼儿园看着一个个小宝宝安然入睡的感觉。

朱沱除了盛产粮食之外,还盛产竹,茨竹、水竹、苦竹、楠竹、罗汉竹比比皆是,于是竹编工艺自然繁盛起来。史书记载,明清时期,古镇的竹制品畅销云、贵、川,远销江南的苏、沪、杭。精美的竹编自然离不开心灵手巧的篾匠,而这些篾匠往往也是世代相传,其中最出名的当数张岳山。早在道光十三年,其祖父就曾被选派到京城编织竹龙、竹狮,被宫廷诏作竹制工艺品的御匠。张岳山更是继承了家族的手艺,在破竹、划竹的技巧上手艺非凡,竹刀在握,上下开弓,像杂耍一般,一块1公分厚的竹片开刀启层,即可一分为五,竹片启得薄而匀如蝉翼,玲珑剔透,编织出的飞禽走兽、花鸟虫鱼等图案栩栩如生。

原宪桑枢的生活气息

“一条大道,两片天地”,这是很多人第一次来朱沱的最深印象,一边是高楼林立的新城,一边是青砖黛瓦的古镇,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在如此近在咫尺的地方相生相伴。独特的是不管大道的另外一头如何热火朝天,古镇的这一头却依然悠然自得,如千百年来一样,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沿袭着古镇的娴静淡定,也许他们不在乎什么叫打拼,但他们一定更懂得生活。从江边慢悠悠织补渔网的老妪,到躺在黄桷树下酣然入睡的小伙,再到街边遛鸟的大爷,人人脸上都写着“任凭风起云涌,独享自在人生”的标记,而这种特有的古镇情怀在茶馆中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

朱沱茶馆多,多到什么程度,县志记载 ,60年代全镇居民5000人,茶馆就有100家,茶馆之多,茶客之盛,闻名川南。朱沱的茶楼多古朴典雅,正堂、厢房摆上八仙桌和太师椅,墙壁上还悬挂了一些名人字画。厢房雅座富丽堂皇,成了一些名流聚会之地。茶馆老板经营的盖碗茶十分讲究:沏茶的水是用木炭、河沙、棕垫、松毛过滤河水而得;茶叶选用重庆特级沱茶、成都特花、西湖龙井、宁波毛峰等名茶;泡出来的茶淳香可口,入心醉人。茶馆多了,自然竞争激烈,于是各茶馆使尽浑身解数,跑说评书、敲金钱板、弹柳琴、演魔术、耍杂技……为朱沱古镇增添一番情趣,也多了一份热闹。

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在城市加快扩张的今天,朱沱却给了我们一个惊喜,在现代化高楼大厦的身旁,历经千年风雨的它依然独自坚守着古镇的一份宁静、一份古老和一份原味。也许是因为曾经辉煌,它不愿意放弃传承;也许是因为懂得生活,它只想慢行江畔。不管怎样,它都是我心中对古镇最好的诠释。

上一篇:追鱼传奇 重庆最美味的十条鱼 下一篇:谢谢重庆 丰子恺的山城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