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把握初中时事政治教学的方法

时间:2022-07-18 08:24:06

如何认识把握初中时事政治教学的方法

如何整体提升初中时事政治教学的效果,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要环节与难点所在。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总结了一套“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即结合时事政治教学内容繁复、热点众多、灵活多变的特征,以明确教学方法论意义为基础,以掌握内容分类方法为目标,以优化教学方法为手段,形成“认识意义―规划内容―实践运用”的一体化思路与策略。

一、初中时事政治教学的方法论意义

第一,把握初中时事政治教学的综合性特点。尽管时事政治教学内容广泛,但总有贯穿其中的主题与主线,总能在学科内容分类体系中找到相应的理论区间,由此形成时事与已有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把握综合性关键在于找到结合点,时事政治教学内容覆盖了哲学、社会科学甚至自然科学的各类知识,这就需要将时事化繁为简并将概念与原理举一反三,通过双向互动,建立知识点之间广泛而深刻的联系。

第二,把握初中时事政治教学的时效性特点。时事政治内容的时效性与教学安排的短期性,是教师难以驾驭教学活动的棘手问题。这不仅反映出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社会实践的脱节,而且没有真正领会时事政治作为教学内容的应有地位。故此,只有将时事政治教学的时效性要求,转化为教学过程中一以贯之的学生知识兴趣点的培养,转化为中学生长期耳濡目染的课堂教学内容,才能紧凑而合理地安排好学习内容。在某种程度上,仍然是对理论联系实践这一教学方法的坚持与运用。

第三,把握初中时事政治教学的情境性特点。离开教学实际与学生需求进行填鸭式的教学,乃时事政治教学的大忌。只有精心寻找时事政治教学与学生兴趣培养的共鸣点,将时事中包含的新知识、新事件、新热点,精彩呈现于教学环节与情境之中,才能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才能在孤立的时事内容、生动的课堂环境、强烈的学习需求之间,建立紧密而持久的联系,从而完备知识结构体系和谐生成的内在条件。

二、初中时事政治的内容分类方法

理清贯穿时事政治教学的主题与主线,是进行初中时事政治内容分类的首要条件。初中时事政治教学重在规划好内容,主要涉及内容分类方法及其合理选择。

从目前通常采用的内容分类方法分析,大致归纳为如下几点:一是政治建设专题,主要涵盖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事件、会议、纪念活动,事关祖国统一与民族团结的内容及事件,与实施和平外交政策相关的内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党的建设与廉政建设等方面。二是经济建设专题,主要囊括改革开放新近取得的重大成就、经济结构调整与决策相关的活动、新近出台的与三农问题相关的政策、经济生活中难点热点问题的应对与处理、重大疾病和自然灾害的防范及对策等内容。三是文化建设专题,主要包括思想道德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就与举措、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与事件、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科技创新尤其是航天科技以及能源开发方面的创举、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相关的内容、重大体育赛事与活动等。四是社会建设专题,主要关注事关和谐社会建设、事关改革发展与稳定,如,新农村建设、新农合发展、城市化进程、民生议题等方面的内容。

遵循上述内容分类方法,还需要坚持两条原则。一要坚持思想性原则。思想性是初中思想品德课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显著特征,也是时事政治教学的应有之义。时事政治也需要承担德育渗透功能,要将思想性原则融入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规划过程之中。违背这一原则,就很难将时事政治教学的内容与素材有效整合起来,甚至背离既定教学目标。二是坚持跨学科原则。时事政治教学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体育等众多学科领域,既有了解相关学科基本知识的一般目的,也有透过社会生活现象深入分析其本质的更高要求。为此,教师要按照这一原则,科学高效地安排学习内容,否则将会走向反面,会因为宽泛与零散的内容而丧失整体教学能力。

三、初中时事政治的教学方法运用

一是运用理论联系实践的方法。实践出真知,实践也能检验真知。时事政治的教学内容大多来源于社会实践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更需要结合社会现实做出令人满意的解答。尤其是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伟大业绩,都是党和全国各族人民长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过程性展现,均有着深刻的时代内涵和丰富的知识背景,完全可以结合课堂教学中的相关知识点讲深讲透。

二是运用情理交融的教学方法。枯燥单一的教学素材很难实现知识迁移的目标。时事政治教学也需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时事政治教学客观上为学生认识、分析并解决问题提供了可能。我们只有通过开辟生动的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灵活的第二课堂与社会实践活动,发挥以情感人、以事明理的力量,才能使这种知识与德育素材层面的内容变成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现实。

三是运用“讲看听议”综合教学方法。初中时事政治教学内容也有“生命周期”,要让学生保持“新鲜感”。教师课堂主讲必不可少,学生主动察看也是重要途径。同时,要利用社会信息荷载量大的特点,鼓励学生主动关注各类新闻,并选择有效信息资源为学生和教学课堂所用。更为关键的是,要采用师生共议、学生互议、教师评议等方式,将时事政治教学中的热点议题内化为学生的知识需求、思辨能力与学习技能。

上一篇:因材施教,分层探究教学在初中生物课堂的应用 下一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 德育渗透的方法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