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式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

时间:2022-07-18 06:28:39

图式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

【摘要】图式理论在外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由来已久,而且许多学者通过深入研究发现,图式理论同样能应用于英语听力教学中。本文试图在分析图式理论及其与英语听力理解的关系的基础上,探讨图式理论对英语听力教学的启示,以期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实现对英语听力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有效地指导。

【关键词】图式理论 听力理解 文化背景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b)-0057-02

1 图式理论的概述

1.1 什么是图式理论

所谓图式是指围绕某一个主题组织起来的知识的表征和贮存方式。人的一生要学习和掌握大量的知识,这些知识并不是杂乱无章地贮存在人的大脑中的,而是围绕某一主题相互联系起来形成一定的知识单元,这种单元就是图式。比如,我们见到某种动物的图片,就能很快想起它的名称、性情、生活习性等很多有关该动物的知识。这说明该动物的外观特征是与它的名称、性情、生活习性等有关知识是联系在一起贮存在人的大脑中的。所以说,图式实际上是一种关于知识的认知模式。图式理论研究的就是知识是怎样表征出来的,以及关于这种对于知识的表征如何以其特有的方式有利于知识的应用的理论。图式理论模式认为:人们在理解、吸收输入信息的时候,需要将输入信息与已知信息即背景知识联系起来,对新输入信息的解码、编码都依赖于人脑中已存在的信息图式、框架或网络,输入信息必须与这些图式相匹配,才能完成信息处理的系列过程。

1.2 图式理论的类型

现代图式理论专家Rumelhart把图式分为语言图式、形式图式和内容图式。语言图式指学习者已掌握的语言知识总和,包括语音、词法及句法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语言知识是语言学习和理解的基础。形式图式指人们具备的有关篇章组织和构成方面的知识系统。在篇章中,每一种文章体裁总是遵循一种约定俗成的模型和范式,含有一些可以识别的文体特征。内容图式指人们有关文章内容部分原有的知识总和,包括文化知识、语用知识和专业知识。

1.3 图式理论的信息处理方式

图式理论注重两种信息处理方式:一是自下而上法(bottom-up),一是自上而下法(top-bottom)。前者是指以词语为先导而求语意的过程,即采取由小到大,从最低的语音层面、最小的文字单位起始,然后向高一级层面逐步扩展的方式对语言文字进行解码,建立语义的过程。后者则与此相反。

2 图式理论在听力理解中的作用

从图式理论的角度来看,听力理解也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加工过程。我们运用已掌握的知识来加工处理输入的信息并储存新的知识。优秀的听者会尽量运用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方式来激活图式,从而提高听力理解效率。在自下而上式加工过程中,我们利用语音、词汇、语法图式将语篇首先分解成单词,句子成份,然后重新将其组成有意义的词组和句子。例如,当听到/∫izleft/ 听者会根据储存在头脑中的图式进行理解,然后将其组成符合语法的句子:She’s left.而不是She is left;在自上而下式加工过程中,我们首先利用语言知识来听懂句子,再用已知的前提来检测听到的信息。例如:John went to a restaurant. He asked the waitress for beefsteak. He paid the check and left. 当听完上述句子后,我们大都会迅速而准确地回答这样一个问题“What did John eat?”。这里我们正是运用了餐馆图式(restaurant schema),此图式填补了上述三个句子没有直接给出的信息。如果我们的经验知识不足,我们就会用其它的图式来补充。对于外来的信息即使不能完全理解,也要部分吸收。如果相关的图式在大脑中根本不存在,形成图式空白,就不能理解外来的信息,也就不能获取新的知识。

按照这种模式,听力理解教学不能只重视语言因素而忽视相关背景知识。理解一篇文章就是听者的背景知识和所听课文相互作用的过程。可见,图式理论对听力教学有着指导意义。在听力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课文后面所列出的生词激活自己的背景知识,并在此基础上理解课文。当图式知识与学生所听到的课文相匹配时,听力理解能力自然而然就增强了。因此,教师不能把听力课文中出现的生词看成简单的语音符号,而应精心设计,利用词汇教学采用不同的方式,扩展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帮助学生顺利预测下文达到增强理解的目的

3 图式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策略

图式理论表明:读者对听力材料的的语言、内容和形式具有的知识越多,其理解程度就越深。笔者认为,教师可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来激活学生的有关图式并建立新的图式,帮助他们把已有的背景知识与听力材料中的文字信息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在听力练习中运用图式的能力。

3.1 加大背景知识的输入,从而为图式的产生奠定基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的社会性决定了文化习俗在交际中的重要性。语言意思的理解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的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往往给学生带来许多理解上的困难。很多学生缺乏相关的背景知识,严重影响了他们对文章的正确理解,有时甚至歪曲原意,自然也就不能对听力理解的问题做出正确的推论、判断和预测。因此,鼓励学生广泛阅读英美文化背景方面的书籍,了解英美等国的风土人情,地域特点,增强对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获得直观的文化熏陶,丰富语言背景知识。

如,Christmas 一词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只是知道“圣诞节”是西方每年12月25日庆祝的一个宗教节日,为了扩大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可以给他们作了更进一步的文化背景介绍。”。并在介绍“圣诞节”的同时,还给学生讲授Christmas Eve、Christmas tree、Christmas card、Santa Claus及Christmas Carol(圣诞颂歌)等相关词语,同时播放Silent Night(平安夜)给学生听,让他们感受圣诞节的气氛。另外还给他们介绍了西方国家的一些其他节日,如Easter(复活节)、Thanksgiving Day(感恩节)等。这样使学生既学习了语言,又了解了文化。

3.2 设法激活学生的有关图式,培养学生的预测联想能力

对文章进行预测和证实是图式知识应用于听力理解的核心。听前积极预测谈话的主题和可能提出的问题,从而带着问题有的放矢地去捕捉关键信息。一个好的听力学习者总是善于从书面信息中找到预期的听力关键信息,利用练习所附问题激活相关内容图式。听力练习中的问题是在科学的测试理论指导下,针对听力材料所提出的,必定包含材料的理解所需的线索。因而,播放听力材料前,教师有必要让学生先通读所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学生可以获得材料涉及的人物或事件的大概,并将其与头脑中已有的经验结合提出假设,辅助听力练习。让学生有选择地分配注意力,有目标地记,从而减轻记忆负担,提高思维速率,改善听力练习效果。当他们发现自己的预测得到证实,必定欢心鼓舞。由此可见,图式一经激活,一些问题就可迎刃而解、触类旁通。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生的被动局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3.3 注意语言环境,抓住关键词句

任何话题都离不开语言环境,例如谈论学校发生的事总会有教师和学生,话题包含上课、作业、活动和考试等。而发生在餐馆里的事必然包含点菜、问价、结帐等。一旦确立了语言环境可大大减少听力理解中的障碍,提高听力效果。

3.4 整体把握听力内容

听力能力差往往表现为对语音反应慢,因此,培养在听一遍连贯录音的情况下捕捉主要信息的能力是很重要的。在听力训练中,有些材料的内容很长,单凭头脑记忆很难把握文章的细节,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边听边记的习惯。适当的笔记能帮助学生迅速回忆听力内容,有效降低听力中出现的不良焦虑状态,保证头脑始终清醒地跟踪听力语流把握整体内容。

4 结语

总之,听的能力不仅与听的技巧及其熟练程度有关,而且与听者的其他方面的语言能力,文化知识以及思维能力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运用图式理论指导听力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听力技能,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若学生在听音过程中能有效激活头脑中相应的背景知识,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提高听能的过程应该是一个不断发展技巧、丰富知识并同时锻炼分析、推理等能力的综合训练和实践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陈吉棠.文化因素与英语听力[J].外语电化教学,1999.

[2] 腾延江.图式理论与英语听力理解与教学 [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4.

[3] 黄子东.话题熟悉程度.语言水平和问题类型对听力理解的影响[J].现代外语1998.

上一篇:大众文化背景下大学生作为审美主体的特征 下一篇:ACCA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