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背景下服装企业电子商务的绿色竞争力

时间:2022-07-18 06:16:40

低碳经济背景下服装企业电子商务的绿色竞争力

经济发展演化出两个主题,一个是低碳经济,另一个是网络经济。实际上这两个主题有着内在的联系。本文探讨了如何顺应时代的主题,在企业经营管理中逐步塑造特色化的绿色竞争力。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evolved two main themes, a low-carbon economy and internet economy. They are interconnected. This article discussed how to conform to the times with the help of building green competitiveness in the process of enterprise operation.

近20多年来,环保低碳意识不断觉醒,尤其是在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之后,各国对低碳产业,节能减排政策日益重视,我国更是在“十二五”期间把低碳技术作为重点内容纳入国家“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与相关技术产业发展规划。低碳环保的觉醒意识催生了从服装行业上游至下游产业间更新和调整。

相比其他行业,服装行业是一个具有周期时间概念的行业,比如快时尚的理念,不仅意味着服装企业需要不断根据市场需求和季节变化调整生产经营策略,而且意味着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随着信息技术和商务活动的融合发展,电子商务因其契合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能改变企业原有的市场环境,大幅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成为众多服装企业十分重视的经营方式。根据《2011年度中国服装行业电子商务应用报告》,2011年第 2 季度中国网上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到1 924亿元;其中服装类商品销量达到445亿元,环比增长 8%,同比增长68.9%;服装作为最受用户青睐的网购产品越来越受到业界关注。

1 低碳经济与电子商务

1.1 低碳经济的特点

从经济学意义上讲,低碳经济并不是产业升级、技术进步、企业发展的产物,而是资源相对稀缺导致的结果。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减少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从而保证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1.2 低碳经济与电子商务的契合

相较于传统渠道,电子商务在时空性、效用性、能耗性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现阶段的解决方案包括在线展示、营销、预订、交易、支付、客服、物流、评价等服务,还可以参加各类在线展会、促销等活动,有效地优化了资源配置,节约了企业成本,减少了商务交易的出行频率和碳排放,提高运营效率。

针对低碳经济的要求,电子商务衍生出许多商务模式,例如:包括对第三方平台的整合营销模式、基于嵌入式智能传感技术的物联网电子商务模式、基于物联网的家居生活智能化模式等。其中“云计算”、“物联网”、“全程电子商务”三大前沿技术将发挥重要作用。电子商务,一方面代表国家先进的生产力,另一方面也为中国企业快速实现现代化、低碳化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契机。

2 低碳经济下企业电子商务的绿色竞争力

2.1 企业绿色竞争力及绿色供应链管理

企业绿色竞争力是在生态环保意识觉醒下应运而生的产物,其基础是环境保护、绿色贸易体制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论和现实,主要内涵体现在发展度、协调度和持续度 3 个方面。发展度是指绿色竞争力的直接目标是尽可能最大化企业效用,达到企业的发展和盈利;协调度指出企业并不是单一个体,在运营中受到各种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因而能否协调企业和外界的各个要素成为衡量企业绿色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持续度指出企业竞争力与企业可持续发展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绿色供应链的有效管理是塑造企业绿色竞争力的主要途径之一。绿色供应链的概念于1996年由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制造研究协会首次提出,从运营管理、设计、采购、生产、营销、物流、消费及循环利用等经营环节,彻底将绿色环保理念融入到企业运营中,旨在基于企业发展度、协调度和持续度 3 个维度综合考虑制造业供应链的环境影响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2.2 服装企业绿色竞争力构成

2.2.1 绿色经营管理

绿色经营根据绿色经济的要求,将环保理念融入企业的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中,通过节约资源、注重环境,将企业内外部生态环境重新定位,实现企业可持续的长远发展。

2.2.2 绿色设计

绿色设计通常也被称为生态设计,是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着重考虑产品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促使产品的资源利用、能源消耗、环境污染最小。针对服装企业产品,绿色化设计要从材料的选择及管理,生产的易清洁性出发,并遵循低碳环保的理念,考虑其材料回收的价值、处理方法、回收再利用的工艺难度和包装等问题。

2.2.3 绿色采购

服装企业的绿色采购是基于产品性能和国家相关标准,考虑产品材料的环保性,参考国家相关的生态纺织品标准,用“绿色”流程采购“绿色”材料。

2.2.4 绿色生产

“绿色生产”是贯穿在整个服装生产流程中的理念,其中包括在工艺的环保、生产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不必要的工序、设备和改善生产环境等方面。

2.2.5 绿色营销

英国威尔斯大学肯・毕提教授认为,“绿色营销是一种能辨识、预期、及符合消费的社会需求,并且可带来利润及永续经营的管理过程。”绿色营销是企业和消费者共同选择的结果。服装绿色营销除了注重控制成本外,更多要注重营销渠道的绿色化,唤醒和引导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创造绿色需求。

2.2.6 绿色物流

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运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充分利用物流资源,减少物流对生态环境的危害。电子商务和物流业相互促进发展。绿色物流是通过绿色仓储、绿色包装、绿色加工、绿色配送等环节,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浪费和污染。

2.2.7 绿色消费及循环利用

绿色消费是指消费者生态意识和理性意识交融而产生的对绿色产品的需求、消费购买行为,是低碳经济在消费领域的实现形式和推动力。绿色消费不仅包括绿色需求和绿色产品供给,还涵盖了物资的可回收性,产品可降解性,以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等。

2.3 服装企业电子商务的绿色竞争力

近些年,愈来愈多的服装企业纷纷融入网络经济,通过电子商务的手段发展企业绿色竞争力,符合低碳经济发展的趋势。

2.3.1 传统服装企业与服装电子商务企业运营流程对比

(1)传统服装企业运营流程

(2)服装电子商务企业的运营流程再造

通过图 2 和图 3 的对比,可以看出传统服装企业与服装电子商务企业绿色竞争力的塑造流程不同。

电子商务的企业通过线上线下的业务流程交互式联接,以线上流程代替原本线下业务,同时对线下流程进行部分调整,以适应服装企业经营流程再造的变化。在很大的程度上,电子商务利用信息技术对商业模式的创新和变革,通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经营成本、优化资源配置,从而实现对企业价值链、供应链的革新。

2.3.2 构筑服装电子商务企业绿色竞争力模型

(1)构筑单个服装电子商务企业绿色竞争力模型

与传统企业竞争力相比,电子商务企业绿色竞争力的提升引入生态竞争模式,即在传统市场竞争中将企业的生态价值、社会责任与经济价值联系在一起,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的独特的竞争优势。

例如,某童装品牌是某公司2011年打造的网络童装品牌,不同于该公司其他品牌,该品牌基于网购平台运营,从战略愿景、组织架构的设置上贴合电子商务企业的内在要求。一方面,其产品设计十分注重品质,如采用环保低碳的功能性面料,以国际童装制作和环保标准来严格要求产品质量,奠定了该品牌良好的绿色竞争力。另一方面,此品牌借助于互联网,节省了传统渠道中资源的浪费,如店面装修费等。

(2)构筑多个服装企业电子商务绿色竞争力模型

互联网的发展密切了企业与政府、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的关系,这从很大程度上显示出电子商务市场具有的无可比拟的优势,而优势之下,隐藏着竞争的激烈性,而竞争的存在又反过来作用于电子商务市场。

现代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更加提倡的是一种联动效应。因为各个企业的优势不同,互联网排除传统渠道受到的时空性限制,连结各个具有不同特征的企业,逐渐实现了虚拟世界里的“专业化”和“产业集聚”(图 5)。

①“专业化”。纵观目前服装电子商务的企业,为了增加企业网络的辨识度,企业通过准确定位实行专业化来包装企业竞争力,分别逐步演化为以原料型、加工型、设计型、生产型、营销型、综合型等不同类型的专业化形象。

②“产业集聚”。有服装企业主要通过B2B和B2C平台的电子商务模式开拓网络市场,“专业化”的企业集聚在相同的平台,且可同时出现在不同的平台,塑造不同的竞争力,通过合作形成优势互补的协同网络效应。

3 提高电子商务绿色竞争力的关键问题及对策

传统服装企业试水电子商务意味着其企业组织形态的重组转型。而这种变革是从企业战略愿景、组织架构、产品、市场至业务流程自上而下的变革,会对传统商务流程造成冲击和影响。

企业电子商务绿色供应链的管理更多考虑的是从管理、设计、采购到物流、消费等环节的信息化管理及快速型反应。许多中小服装企业在初期面临最多的挑战可能是资金短缺、人才匮乏、信息来源不足等实际问题,这种类型的企业可以多考虑将部分业务外包,减轻本身转型的压力,或者直接依托于行业电子商务平台,在联合型网站进行推广,逐步塑造自身的品牌形象和产品特色。

参考文献

[1] 杨美蓉.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新探索[J].江西蓝天学院学报,2009 (l4):46-49.

[2] 吴晓玲.纺织服装企业绿色竞争力[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5.

[3] 周建,张晓微.电子商务与绿色供应链管理[J].商场现代化,2006 (31):103-104.

[4] 肯・毕提.绿色营销――化危机为商机的经营趋势[M]. 北京:中国商 业出版社,2004.

[5] 傅翠晓,黄丽华,曾庆丰.企业的B2B电子商务转型分析――基于能力 理论视角[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7):123-129.

上一篇:打造农村信息服务“航母” 下一篇:“五五模式”破解油茶产业发展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