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7-18 04:41:57

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课程改革的演练场,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完成教学任务,是对教师的一个基本要求。但是我们的课堂教学不能只是培养学生学会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为如果学生不具备创新意识,就不能形成学习的能力;没有创新的能力,就不能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作为化学教师,在学生学习化学的初始阶段,我们就应该从课堂教学的实际出发,创新课堂教学,改进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进一步拓展化学教学的新思路。

一、培养积极情感,营造和谐氛围

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他们所生活的社会环境、家庭背景、学校环境。学生在学校里要想得到正常的发展,离不开学校的育人环境和课堂教学。所以,教师为学生努力创设适合他们发展的环境至关重要。好的环境能为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的机会,各种因素激发他们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个性自然会得到张扬。面对这样的环境,学生的独创性就会做出肯定的反应。由此看出,在学校里教师要创设好的环境,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从课堂抓起,从教师做起。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是主体,明确教师的课堂地位,确定课堂中师生的关系,有利于学生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意志与感情。和谐活泼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形成创新意识,积极主动地去探究,能够将封闭式的教学变成开放式的课堂,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发展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使学生从言听计从、师讲生听的课堂氛围走向民主平等、主动探索的课堂氛围。

二、强化问题意识,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的关键在于是否具备创造性思维。对于中学生来说,课堂问题意识是其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一切发明创造都来源于思考与问题,有了思考,才会产生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有创新的思维和思路。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了问题意识,学生才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教给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因为教授方法比传授知识更重要,过程教学比结果教学更重要。教师的课堂教学,不仅是完成教学任务,还要不断生成新的内容,不断创造性地丰富教学内容。

智力的核心是思维。优秀的教师的教学艺术在于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思维不停地思考。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在于把握住教学规律,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课上能够根据课堂教学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思维,把握学生思维的过程。

三、把握学科特点,培养观察能力

观察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感知活动,是智力活动的基础。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实验的基础是观察。中学生要想真正学好化学,就要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它需要教师指导如何观察,观察什么,怎么观察。同时,学生还要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这是一项基本功。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化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的形成贯穿在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之中。无论哪种类型的实验,教师都要尽力使反映问题的主要方面成为学生感知的对象,特别是对那些现象不明显,转瞬即逝,但又是显示本质的内容,教师要使学生明确观察目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懂得“观察什么”“怎样观察”。例如,在做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大多数学生只观察到足以引起兴奋的现象――发出耀眼的强光,而常常忽视本质现象――白色固体物质的生成,其实,前者并不是揭示问题的本质现象,而后者才是实验目的要求观察的主要现象。同时要注意防止学生用头脑中已有的印象代替应该真正观察到的直观材料。另外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教师不能越俎代庖,不能束缚学生想象力,要帮助他们提高观察的空间,培养他们观察的主动意识。如果学生只是在教师的指挥棒下,按照教师的指点去观察,那就会逐渐失去创新的意识,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了。

四、培养兴趣,体验成功快乐

中学生有着很强的好奇心,每堂课都希望有新的收获,体验到创新的乐趣。教师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在导入新课时,或是在讲课时穿插一些化学实验的小窍门,让学生去尝试,感受化学实验的乐趣。这里面蕴藏着丰富的题材,能够做出好多有趣生动的“文章”。在教学中涉及有关颜色变化的化学反应时,教师可有意识地介绍这方面的创新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如某酒厂为了防止自己生产的产品被人假冒,应用了变色反应原理在标签中加入某物质,当需要辨别真伪时,只需将标签加热,观察是否变色即可。学生受到启发,在兴趣小组活动中,把学习过的有关能变色的化学反应进行分析研究,制作了非常有趣的多次变色图片。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和谐、民主、愉悦的课堂氛围,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创新兴趣的课堂氛围,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入手,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开始,让每一节课都充满着创新的思维,每一节课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只要持之以恒,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定能够形成。

(责编 赵建荣)

上一篇:中职学校体育专业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刍议 下一篇:经典诵读进高校的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