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化与社会性

时间:2022-07-18 02:11:27

平民化与社会性

随着《爸爸去哪儿》、《我是歌手》等现象级节目的相继出现,中国电视开始进入明星真人秀的全盛时代,各类明星真人秀在电视荧屏上相继涌现。

明星真人秀与草根真人秀在叙事路径和方式上有所不同,但在话语建构方式上有着某些相通性,这些相通性也是二者能在一定时期内受到欢迎的共同基础所在。事实上,仅就明星真人秀来讲,就有很多不同的叙事原则和话语建构方式。当下在中国电视荧屏上兴起的这股明星真人秀热潮,也有自己的一些特征。

明星平民化:明星真人秀的叙事原则

与以往的明星秀不同的是,“明星的平民化”成为这一轮明星秀的普遍选择,成为当下明星真人秀的叙事原则。而这种叙事原则在当下之所以能够成立并受到追捧,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和动力。

1.“窥私”是明星平民化的逻辑起点。“窥私”属于社会心理学范畴,是一种正常的社会心理。明星的平民化,就是让明星相对“真实”地展示在观众面前(如作为普通的父亲、妻子、情侣等社会角色时的真实面貌),在满足观众“窥私”欲望的同时,也让他们从中实现自我观照,进而产生代入感和共鸣。因此,这种“窥私”的社会心理,便是真人秀中明星平民化的逻辑起点所在。

2.明星平民化是增加亲近感和共鸣度的不二法则。如今随着社会环境的日益开放,人们的社会审美心理和认知心理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更立体饱满、更接地气的明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同时,明星作为普通人在这个转型期的大时代里所面临的一些境况以及他们的应对方式,都能够轻松引发电视机前观众的共鸣,真人秀节目的社会性客观上也促成了明星的这种平民化趋势。

3.信息化的社会背景让明星平民化成为一种讨巧选择。当下显然已经进入一个信息化的社会,明星的身世、背景、一举一动都能被迅速搜索出来,明星的私人空间相对减少,刻意隐瞒或伪装变得越来越难。真实与真诚就成为明星们获取公众好感的一种重要方式,以往高高在上或被精心包装出来的形象在信息化时代变得不再讨巧。真实性是真人秀节目在叙事上的本质原则(尽管这种真实性往往是相对的),而明星的平民化叙事能够满足这种真实性诉求。

社会性嫁接情感性:明星真人秀的叙事内核

真人秀节目往往通过多种叙事手段来达到叙事逻辑的建构、叙事过程的搭建等,真实性是其灵魂,戏剧性和冲突性是其必不可少的要素,而人物形象的塑造也是其着力进行的工作。明星真人秀节目社会性嫁接情感性的叙事内核不断推动着这些元素的最大化实现,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观照社会是叙事的背景和主题。真人秀节目之所以在当下能够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种主要的节目类型,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其题材和议题往往具有社会性,其中很多反映人性中一些普遍问题的议题具有很强的普适性。

观照社会的新闻性是目前很多娱乐节目的一个重要特点,娱乐和新闻的边界正在尝试融合。事实上,很多有新闻学背景的制作者开始进入娱乐节目制作领域,打破以往以文艺背景为主的制作队伍格局。

纵观当下成功的娱乐节目,叙事方式和手段可能千差万别,但叙事的背景和主题往往具有很强的社会性,明星真人秀在这一点上表现得非常明显。

主题和背景具有社会性,按理说具备了很强的引发共鸣的可能性,但我们也看到,其中很多也因为对制作规律和制作方式把握得不到位,而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不仅在社会性上大打折扣,在娱乐性上也没有完全释放。

2.以情动人是叙事的逻辑和动力。鲜明细腻的情感性是以韩式真人秀为代表的东方式真人秀的一个主要特征,也是受到本土观众认可的必不可少的因素所在。这一轮明星真人秀节目也同样深谙此道,情感性内化为逻辑和动力,构成其叙事的内核。

遵从情感逻辑,是以《爸爸去哪儿》为代表的明星真人秀的一个很大的特点,这种情感逻辑像一条红线贯穿了从记录拍摄到后期剪辑的整个过程。

呈现明星普通人的情感,将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达成了双倍的效果,自然引发关注和共鸣。然而这种情感性并不是轻易便可达成的,首先是制作人员的价值观和对情感感知与把握的精准度,其次是在选角、制作等多个环节需要进行大量的思考与投入,否则,再好的创意和理念都无法实现。

参考文献:

①徐舫州 徐帆:《电视节目类型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②尹鸿 冉儒学 陆虹:《娱乐旋风――认识电视真人秀》,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年版

(作者为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博士生)

上一篇:“却之不恭”不是拒绝接受 下一篇:追求本质和品质的“翠·微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