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投资学教学中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7-18 01:47:03

证券投资学教学中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要】本文首先对证券投资学的课程特征与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联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学实际分别从明确课程教学定位、课程安排、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改进评价体系等几个方面展开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证券投资学 能力培养 教学改革

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结合工作实际,针对证券投资学的教学目标及现状,本文就“如何在证券投资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性能力的培养”这一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一、证券投资学的课程特征与“应用型、创新型能力培养”的关联性分析

《证券投资学》是国家教委规定的高等院校财经类核心课程, 该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证券投资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学习运用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来全面理解、把握证券市场,并掌握现代基本的证券投资理论和方法。既要求学生全面掌握证券行业的基本理论知识,更注重训练学生的实际操盘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操盘能力强调其应用性,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体现其创新型特征。

从课程特征来分析:首先,《证券投资学》具有极强的应用性,与实践联系紧密。课程重点讲授的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的思路、方法和模型,在证券投资实践中属于基本业务,具有技术性特征,这就要求学生学习中不仅要领会理解,还要求学生会动手操作并熟练掌握;其次,课程的创新性强,证券市场上新品种、新规则、新现象层出不穷,这就要求教师要能及时发现、了解,并迅速而有效地把这些新内容整合到教学中去;再次,课程的综合性强,需要运用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多学科的知识,来为证券投资决策提供支持;最后,课程的动态性强,证券市场的行情瞬息万变,学生应能直观地感受到证券市场的动态特征。

证券投资学的上述课程特征决定了该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着力于对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以此为核心展开教学活动。

二、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行的《证券投资学》教学主要还是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模式,课程实践环节偏少。现行模式既不能突出课程特征,又无法满足与此相应的学生应用和创新能力的教学要求。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概括:

(一)教学内容安排过于简化机械

学院在教学内容的确定上,应根据学院自身所定位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能力要求与现代证券行业岗位的需求,筛选出科程中与以上培养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直接相关的专业知识内容,而不是简单照搬联建学校的教学内容。由于联建院校的办学层次、办学定位以及人才培养目标与本院相关内容皆有差异。简单复制极易造成“水土不服”。

(二)课堂讲授与实践安排比例失当

证券投资学课程特征之一是应用性、实践性较强,过多课堂讲授比重,使得相对有限的教学时间过多配置于课堂教学,无法凸显课程这一特征。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学生还是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不够。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独立崽考,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方面缺乏一些有效手段。

(三)实践教学环节不能突出特色

实验操作、模拟交易、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等方面严重不足。校外实践实训基地开展活动不足,特别是与金融证券公司的实践安排缺乏系统有效安排,缺乏专业实训。实践课程安排仅仅局限于行情分析,缺乏操盘实训。这与《证券投资学》课程特征相悖。

(四)学生学习评价模式单一

学生学习评价模式可以简单概括为试卷考试+平时成绩。此种考核方式对于本门课程学习至少有两个弊端:一是试卷考核侧重理论知识的静态考察,无法反映本门课程的动态性时效性特征;二是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不够,无法体现应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这种考核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动的,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不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也难以获得终身受用的学习技能,因而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问题改进的几点思考

(一)明确并深化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从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目的出发,可以从三个维度来明确并深化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一是“知”,即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证券投资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二是“会”,即要学会运用证券投资分析的基本方法,初步具备分析和判断股市价格变动趋势的能力。三是“行”,在知会的基础上要把对课堂理论知识与技术方法的掌握转化为应用能力:通过解读行情,分析技术指标,撰写投资分析报告,并通过虚拟投资模拟做出投资决策,以此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实战检验教学的全部过程。突出并强化应用能力培养。

(二)合理制定教学计划,加强实践环节,注重实践质量提升

在证券模拟实验的建设的基础上,调整实践环节在教学计划中所占比例,其课时提高到总课时的三分之一(至少安排两名教师具体负责实践环节)。建立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课后主动实践,建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教学体系。同时,创新教学环节,按照实践自学讲授再实践,循序渐进有序教学,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积极倡导这种发现式、探索式的学习方式,以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三)改革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以适应课程的动态性特征

根据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抛弃课程体系系统性与完整性的传统做法,强调课程体系的简约化、结构化,加强课程内容的综合性、整体性、探究性,建立一个开放的、弹性的证券投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及时补充我国证券市场的新情况、新事物。课堂教学紧紧围绕分析能力、判断能力的培养,突出重点和难点。

(四)以模拟教学为核心积极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进是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条件。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为此,应该逐步改变传统的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代之以要求学生在学习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考与创新,强调学生的参与性与实践性。具体而言就是突出强调运用模拟教学,强化应用能力培养。

模拟教学的内容要从四个方面展开:交易模拟、基本分析模拟、技术分析模拟、组合投资分析模拟。模拟教学中,利用证券行情接收系统,实时接收深、沪两市的行情,利用证券分析系统,演示大盘和个股的走势,讲解各种技术分析的方法,利用模拟股票交易系统,实现从交易、结算、风险管理全过程的操作。使学生真正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最后在模拟教学结束后要形成完整的投资分析报告。切实加强应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五)改变评价方式,以开放、动态评价为主

考试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一种手段,也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的一种方式。但是,以往的评价手段过于单一、简化,往往通过一两次书面考试就决定其学习成绩,并以此判断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此我们建议:根据证券投资的主要内容,将这门课的考试分为理论考试和实务考试,理论考试可以进行相关知识理论考试或者是每人运用基本分析的理论与方法提供一篇上市公司投资分析报告;实务考试以学生模拟操盘业绩为主要依据。特别注重过程和动态考核,提高平时考核比重。

参考文献

[1]霍文文.证券投资学.上海: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胡奕.模拟化实践教学方法在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4).

[3]杨元贵.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4).

[4]蒋天虹.应用型本科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的思考.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29).

[5]姚婷.独立学院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几点探讨.哈尔滨金融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l,(10).

作者简介:段洪俊(1976-),男,山东临沂人,讲师,经济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金融经济。

上一篇:在中国梦的背景下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投资人 下一篇:学科竞赛对大学生就业质量影响的跟踪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