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微课”的功效

时间:2022-07-18 12:23:33

[摘 要]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浪潮的来临,“微课”已经成为当前非常流行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它与不断涌现出来的微信、微博、微淘、微商、微创及微电影等以“微”字开头的其他新热点一样,满足人们在信息爆炸时代“快节奏”的学习、工作、生活的需求。尽管人们对“微课”的认识不尽相同、定义也不尽统一,但是“微课”的功效却是显而易见的。本文就“微课”的功效进行探讨,“微课”具有“四微”特色、“四大”环节、“四辅”功效,仅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微课;云教育;教学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2.143

[中图分类号]G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2-0-02

1 “微课”的“四微”特色

“微课”(Micro Lecture)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于2008年首创的,是一种以网络影音为主要传输媒体的微型教学模式。其“微”字可以归结为“小、少(短)、精、细”四种含义。

1.1 “微课”的容量小

基于网络传输速度的局限,要求网络传输的影音流是MPG、MP4、FLV等压缩型容量小的媒体形式,以确保“微课”网络传输的流畅、影音播放的连贯。

1.2 “微课”的时间短

从45分钟一节课的角度看,“微课”通常在5~10分钟,相对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时间较短。

1.3 “微课”的内容精

在有限的时间内实施“微课”教学,其通常是对教学重点的讲解或教学难点的解析,统称为教学的关键点,可谓是内容精。

1.4 “微课”的描述细

“微课”采用的是基于网络影音实施的辅助教学手段,其最显著的特征是能够展示操作细节、突显微观事物、直观危难险境,完成传统课堂教学无法完成的教学任务。而这个特点往往被人们所忽视,甚至把“微课”做成课堂教学的剪辑,过多地强调师生间的互动。

2 “微课”的“四大”环节

“微课”既然是课,就应该具有课程的基本特征。按照“课”的形声引申词义解释为“教学”成果(果实)的考核评价。即课程必须具备教、学、考、评四大基本环节。个体的“微课”只能体现“教”的内容;构建与微课相对应的、丰富的、系列化的教学资源库是“学”的基础;搭建与“微课”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平台,建立与“微课”相呼应的考评机制,才能通过“考、评”呈现教学效果。

2.1 因材施教

教学设计是“微课”制作的前提和基础。依据教学目标,分析市情(依托地区经济追踪企业岗位的热点)、校情(依据学校的环境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学情(面对生源的现状采用适用教学手段),制订出教学方案,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实施网络影音教学。因此,即使完全相同的课程也可以做出千差万别的“微课”来,“微课”不仅是传统课堂教学的关键点,也是现代信息化教学中最活跃的教学元素,“微课”制作竞赛的魅力也在于此。

2.2 自主学习

“微课”的网络影音教学方式,适合学生通过智能手机或其他电子产品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有人说,中职学生学习主动性差,不适合使用“微课”,这纯属无稽之谈。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熟练程度远远超过普通教师,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已成为当代学生不可或缺的学习和生活工具,只要制作出能激l学生学习兴趣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微课”,并构建起内容丰富、类型多样、能够满足学生需求的“微课”教学资源库,就一定会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2016年,辽宁省职业院校“微课”制作大赛中涌现出智能车型机器人的组装与控制、薄木木皮粘贴工艺、普洱茶的冲泡方法、车床方刀架结构与拆装、香煎脆皮三文鱼配奶油红花汁、拨打电话时的基本礼仪、年龄妆造型―老年妆与交换机的telnet(远程登录)配置等一大批具有“四微”特色的、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优秀案例。

2.3 灵活考核

“微课”的出现助推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落实,随堂考核成为了课堂教学的新常态。通过各种考核,衡量和评价了学生的学习成果、反馈和提升了“微课”的教学功效。

借助“云课堂、云班课、云班网”等移动互联式的教学平台,使考核方式更加灵活多样。可见,“微课”必须与其相适应的信息化考核手段和辅助工具相互配合,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功效。

2.4 多方评价

教学环节中的“评价”通常是教师对学生的考试成绩或考核结果给出的评审结论。这种评价方式往往是不全面的,以至于出现了“高分低能”的现象。因此,必须建立起学生互评、教师考评、企业点评、社会奖评的多方评价机制。

另外,单纯地考评学生及学习成绩是不公正、不合理的,还应该通过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微课”制作等多种方式来考评教师,不断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逐步提升教学的质量与专业内涵,建立教师的教学竞赛、考评、奖惩激励机制。

3 “微课”的“四辅”功效

“微课”是一种新型的信息化辅助教学手段,整体归纳出“课堂教学、呈现关键,课余学习、自主灵活,微难险情、网络影音,资源共享、移动互联”四大辅助功能。到目前为止,“微课”的功能和优势没能很好地呈现出来,教学效果仅能通过信息化大赛求证。如何更好地发挥“微课”的功效,已成为信息化辅助教学的“瓶颈”。要解决这个问题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3.1 从教师教学中来,到学生自学中去

利用“微课”与课堂教学的对接,实现“从教师教学中来,到学生自学中去”的功效。现在“微课”普遍是教师为了竞赛而制作的,而不是从教学中提炼出来的,与实际教学相脱节,难以用于学生自学。因此,应从专业的核心课程开始归纳和梳理出教师和学生真正需要的“微课”选题,每次大赛都是在各自专业的“微课”选题中抽取,通过竞赛获得最高奖项的“微课”可作为资源共享,并记录在案,并从下次“微课”的选题中去掉。持续这样的竞赛将会不断地丰富和完善“微课”的资源,并通过学生的反馈与教师制作的互动提升了“微课”的功效。

3.2 从企业实际中来,到学校育人中去

通过“微课”与仿真软件的比较,体现了“从企业实际中来,到学校育人中去”的功效。校企合作最大的问题是学校师生不能随时随地的到企业去,企业技术人员也不能随叫随到,通过“微课”可以随时真实直观地播放岗位现场的技能操作,超过了软件的仿真效果。对于“微难险情”的仿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部分仿真软件商为了获得利益开发仿真平台绑定全部资源,仿真可细到用螺丝刀拧螺丝,给外行看很炫、很酷,实际并无益、无用,使用率低下。因为,用于辅助教学软件仿真的完整性和封闭性使教师失去了因材施教的自身价值,剥夺了教师的教学职责职能和才艺展示机会,这样的仿真软件注定是没有生命力的。建议仿真软件碎片化,与“微课”配合使用,以便达到应有的功效。

3.3 从个性“微课”中来,到系列资源中去

分析“微课”在资源库中的地位,说明从个性“微课”中来,到系列资源中去的功效。传统资源库的主体是文本性(PPT、电子教案、图片、Excel表格等)教学文件,现在资源库的主体是多媒体(影音、动画、课件等)教学文件,个体的“微课”只有系列化地存入到教学资源库中,才能便于检索、方便使用、内容丰富多彩,进而真正发挥出“微课”在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课堂教学中的“关键”作用。

3.4 从教学场馆中来,到公共平台中去

依托“微课”与“慕课”平_的搭配,提升“从教学场馆中来,到公共平台中去”的功效。“慕课”通常是基于一个共同的话题或主题(课程)搭建起开放的公共网络平台,并把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授课者和学习者联系起来,授课者(通常是著名的专家教授)通过课堂教学在线录播或专题采访在线转播的过程,达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热门话题共议的目的。平台管理者提供授课或演讲的时间表,成立学习小组、组织课题研讨、定期测验测试,使“慕课”更加完整和规范。从教学场馆现场录播网络影音的方式上看,“微课”与“慕课”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只是大小的区别。“微课”更适合自主学习、辅助课堂教学、助力个性发展,而“慕课”更有利资源共享、拓展公共教学、凝聚集体智慧。只有把“微课”与“慕课”平台有机地搭配在一起,才能不断提升授课与学习的自主性和灵活度,才能打造一个更加适应时展需要的教育教学环境。

总之,信息化教学方式和手段会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进步而得到优化。“微课”是时展和技术进步的产物,因此,不必刻意追究“微课”的定义,应该更注重“微课”的功效。

上一篇:三仁汤加减方对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患者免疫功能... 下一篇:对民营知识产权的保护还是“软硬兼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