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南川区狠抓科普事业发展成效卓著

时间:2022-07-18 12:20:16

重庆南川区狠抓科普事业发展成效卓著

近年来,重庆市南川区科协按照“三服务一加强”的工作定位,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团结带领全区广大科技工作者,围绕全区工作大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助推南川转型发展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南川区科学技术普及和推广、科技人才培养和公民科学素养提高等方面收获了累累硕果,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创建示范:成功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

经济发展,科技先行。2007年,南川区启动了“全国科普示范区(县)”创建工作,成立了创建工作办公室,积极培训创建工作业务骨干,组建科普志愿者队伍,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创建工作,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科普工作局面。围绕每年重大节庆,如世界水日、粮食日、地球日、防灾减灾日等,开展卫生健康、环境保护、防灾减灾等科普宣传,将科普文化活动融入其中,在全区营造了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

在创建过程中,南川区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的创建主题,着力抓好“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科技三下乡”等品牌活动,推动主题科普活动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机关,把科学素质工作贯穿到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创建,健全了科普组织网络,加快了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现全区建有标准化科普画廊34个;“站、栏、员” 实现全覆盖,村村建有科普宣传栏、科普图书室、科普阅览室,建有一处百名科学家简介的科普亭,提升了科普服务能力,加大了科普宣传力度,提高了公民科学素质。因此,南川区成功创建为2008-2009年度和2011-2015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区(县)”。

科技惠民:“点亮”农民新生活

“今年我又种了20多亩的大棚蔬菜,估计纯收入十三四万元左右。” 2012年12月20日,西城沿塘居委种菜大户李永福信心十足地说。今年44岁的李永福虽然有着20多年的种菜经历,但一直都是采用传统的种植方法。去年,在参加区科协、农委举办的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后,他开始尝试大棚种植蔬菜,第一次获得成功,收入实现翻番。

“传统的种植技术的确费时费力,遇到灾害天气,收成还无法保证。现在采用大棚、喷灌等新技术后,人轻松多了,产量可以提高好几倍。”李永福高兴地说。科技不但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方便,更让众多像李永福一样的农民走上致富路。近年来,区科协围绕全区“三农”工作,全力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持续推进“送科技进村入户,促农户增产增收”,“送科技下乡、促产业发展”等活动,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生态农业示范区,开展结对服务,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品种,建立科普示范基地或示范片,培育科技示范户,有效地促进农村产业发展。邀请西南大学等科研院所专家教授来南川,深入大观、石溪、河图等乡镇开展现场指导、举办适用技术培训班,增强农民的科技意识。目前,全区已建立科普示范乡镇7个,科普示范基地11个,培育科技示范户3000余户。近年来,科技人员开展科技服务1000多次,及时给群众解决疑难问题,受益群众达30余万人次。

同时,区科协还积极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认真培育科普惠农项目。近年来,向上级科协申报科普惠农项目24个,获得奖补项目8个,获得奖补资金60万元。

科学普及:打造“活”力新南川

半溪河浮雕、新城区文化墙、学校科普专栏……如今,无论是走进花山公园,还是闲庭半溪河、鼓楼广场,以及居民小区、学校等地,绿树掩映之间,科普宣传橱窗、科普画廊、环保宣传灯箱、科普艺术雕塑、太阳能节能灯等设施格外引人注目,呈现出浓厚的科普文化气息。

“我每次到花山公园,都要来看看这些科普画廊,这里的生活习惯、医疗保健、防火防灾等科普知识,对我们都很有用。”市民李在木老人一边观看花山公园的科普画廊,一边对笔者说。近年来,区科协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为契机,在城乡的广场、公园、小区、学校等人员聚集场所,纷纷设立了科普画廊、科普之窗。充分利用南川日报、南川电视台等媒体,开办了《科普之窗》、《科普大篷车》等栏目,广泛普及科学知识,初步形成了全民参与的社会化大科普大联合的工作格局,有力推动全区科学素质工作深入开展。

同时,区科协围绕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农民、未成年人及城镇劳动力四类重点人群开展培训,有效地提升了公民的科学素质。面向未成年人,广泛组织青少年开展了科技创新大赛、创意大赛、科技模型大赛以及争当小小实验家竞赛。五年来,南川区组织青少年参加全国各类科技大赛共荣获一等奖14个、二等奖10个、三等奖7个,获得重庆市级一等奖19个、二等奖29个、三等奖71个,区科协积极争取区政府的重视支持,设立了南川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区长奖。

面向广大农民,会同区农委、扶贫办等部门,以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阳光工程培训、新型农民培训为抓手,以科普示范基地为依托,以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和专业合作社为着力点,充分利用农广校、新型农民培训学校、党校等阵地,实施农民科学技术培训工程,培训农民10万人次,将科学知识、实用技术、致富信息送到广大农民朋友的手中,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提升农民科学素质。

面向城镇劳动者,会同区人力社保局、就业局,利用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和社区科普大学等阵地,开展了城镇劳动者职业技术培训和就业与再就业培训。面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配合区委组织部、区人力社保局等部门,加强各级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教育培训,扎实做好科技人才的选拔、培养工作。五年来,共培训各类人员20万人次。

学术交流:为转型插上腾飞翅膀

去年,南川被确定为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试验区。如何转型发展,抢占发展先机和制高点,成为全区上下关注的话题。区科协围绕提升南川区经济实力,开展科技工作者互动交流,积极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围绕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统筹城乡一体化等领域的重大问题以及南川转型发展课题,广泛开展调查研究、科学论证、决策咨询等活动,成功举办“科学发展、服务民生、情系南川”民生专家区县行活动。

交流活动上,来自重庆各大医院、高校、高速公路集团以及企业、科技界等方面的专家教授60余人,深入大观生态农业园区、龙岩工业园区、人民医院、南川城区等地,对南川的农业、工业、医疗卫生、城市规划、交通、高校建设等行业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并分别在区人民医院、交通局、河图乡开展了“如何构建和谐医患”、“高速公路建设”、“果树栽培管理”等方面的科普讲座,提出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2012年11月,南川区还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华蜜蜂产业发展论坛(中国西部)暨重庆市蜜蜂文化节等全国性科技论坛活动,农业部全国畜牧总站、中国养蜂学会及部分省市(自治区)蜂业管理部门、科研机构的领导、专家、企业、蜂农代表及南川区中蜂养殖大户共300多人齐聚南川,共同探讨蜜蜂文化、蜜蜂养殖技术和发展方向、品牌创建等情况,为南川区把金佛山“中蜂”打造成为国内知名品牌指明了方向,科技的发展也给南川插上腾飞的翅膀。

(南川区科协 编辑:渝科 责任编辑:武丹)

(来源:重庆市科协供稿)

上一篇:汽轮机DEH数字电液调节系统 下一篇: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学术年会在广西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