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单亲儿童的情感分析与对策

时间:2022-07-17 11:24:44

一位单亲儿童的情感分析与对策

摘 要: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部分单亲家庭的孩子因情感缺失,各方面会表现出孤独、沮丧、自卑等状况,甚至被其他同学议论。以班中个例为例,通过家校联系、召开班会、呼吁社会三个方面尝试帮这些学生找回自信与情感。

关键词:情感缺失;分析;对策

当今社会,心理问题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障碍。在一些学校,学生问题事件接连发生。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在我们班发生了这样一例。

某日放学时布置回家作业,其中一项是看拼音写词语,要求学生先默写再让家长批改,错误订正好后也正确了就可让家长签名。主要目的在于让家长了解一下孩子的基础掌握情况,以便及时查漏补缺。

说清楚要求,说清楚签名的目的后,顺带问了一句:“你们能做好吗?”孩子们齐声说:“能。”因为平时试卷订正好后都有要求让家长看看孩子本单元考试情况、掌握情况,所以要求回家后拿试卷给家长看并签名,往往总有那么几个人是不签名的。所以又顺带问了句:“你们都有爸爸妈妈吗?”孩子此时的回答并不是那么整齐。“×××他有吗?”“×××他没有……”“×××他爸爸妈妈离婚了……”这些窃窃私语正好被我听见,后来的声音就开始大了,议论的声音也此起彼伏。而我们班的那个孩子小马也开始由抬头转为了低头,他默默地一声不响,明显一种失落感……

基于以上案例和平日观察,我发现小马孤僻不爱说话,没有朋友,我初步判断他是因为父母离异让他觉得和别人不一样了而产生情感缺失,导致自己沮丧失落和孤独,在别人议论自己父母一事时仿佛心里有一根刺,产生无助自卑感……

为了帮他找回自信,找回丢失的情感,我做了以下几点:

一、家校联系,沟通情感

家长是孩子情感的奠基人,寻求父母的呵护和关爱是生命生存的本能需求,情感的传递和流动才是生命深处的需要。很多成人很难理解和想象孩子对于情感关爱需求的程度。此事后,我及时拨通了孩子家长的电话,尝试着与他的母亲联系,并把该生在发生此事时的一幕完整地告诉其母亲。母亲在得知这一情况后在电话中落泪,也说出了自己因其父亲的阻拦而身不由己。为了帮助该生获得母亲的关爱,我想出了一个办法,把该生在学校的一些表现告诉母亲,让他的母亲以写E-mail的形式和孩子沟通情感。一段时间过后电话回访得知母子二人聊得很开心,母亲也表示不回避孩子的问题,以后有空会和孩子约好,经常当面聊。在父亲接孩子放学时也建议父亲多花时间陪伴孩子,和孩子聊聊天,放放风筝,爬爬山等。

家庭教育重于学校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作为孩子的家长,应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情感的不可替代性,父母不仅是孩子的衣食父母、经济支柱,还是孩子的情感父母、情感支柱。

二、召开班会,思想教育

情感教育是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它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应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班会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开展工作的有效形式,也是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效方式。针对此事,我开了一个教育班会。班会最后我说了这些话:“他也有爸爸妈妈,他的爸爸妈妈也很爱他,虽然他的爸爸妈妈分开了,这是大人的事情,有大人的原因,不是因为×××不好,他爸爸妈妈才分开的,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我们同学们在一起是一个大家庭,你们更多的是需要关心他,不是说他的是非,你们关心他,把他当做自己的好朋友,他遇到困难扶他一把,他会慢慢地走出来,感受大家庭的温暖,感受和同学们在一起的快乐……如果现在大家议论的是你,你爸妈的事情,你的心情又如何……”孩子们听了之后似乎懂了点什么,有的说:“你干吗那么说他?”有的说:“我们是一起的。”有的说……五年级的孩子说懂事还不懂,说不懂时他们又似乎能领会到其中的意思。开始提起这事小马同学的头像上次一样低着,一番思想教育后我又看了看小马,他的头略微地抬起来了点,我知道他的心里虽然还在为同学议论他而难过,可他已经稍微释然了……

在家庭对孩子情感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学校就需要适当补位,老师应更多地对孩子的心理需求、思想感情等方面给予更细致的关爱。

三、呼吁社会,防患未然

儿童进行情感教育不仅仅局限在家庭、学校,我们还应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拓展儿童情感教育的多种途径。如,政府可以利用电视、电话、网络媒体等便捷的渠道,使用谈话、专家讲座等形式,传播儿童情感教育的知识,解决儿童情感教育方面的问题。

经过很长时间的努力,发现小马的笑容比以前更多了;班里其他的孩子再也没有因为他父母离异而在窃窃私语;他找到了自己的朋友,每天都是和要好的同学一起背书包离开教室。偶尔一次来办公室批作业时,很开心地告诉我说妈妈回家去看他了,还带了好多好吃的,买了帅气的衣服……

常言道,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可以随意耕作的沃土。种下冷漠,收获的绝不是热情;种下失望,决不会收获希望。孩子是家庭的未来,关心下一代,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们创造宽容、和谐、健康、积极的成长环境,培养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上一篇:有效合作 完善个性 下一篇:小学数学课堂作业批改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