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鱼部》中的同物异名和同名异物

时间:2022-07-17 11:22:25

摘要:本文对《说文解字·鱼部》字中的同物异名和同名异物现象进行了梳理和归纳,并试图找出同物异名和同名异物的原因。

关键词:说文解字;鱼部;同物异名;同名异物;原因

王国维在《〈尔雅〉草木虫鱼鸟兽名释例》中指出:“凡雅俗、古今之名,或同实而异名,或异实而同名。”在《说文解字·鱼部》字命名义中,同样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就是同一事物可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称,同一名称可能代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事物。这种现象分别叫做同物异名和同名异物。在《说文解字·鱼部》字中,同物异名和同名异物多用“一名”或“一曰”两个术语做标记,同时也存在不用术语的现象。

“一名”表示同物异名。例如:〖XC1.TIF;%100%100〗,“魚也。一名鯉,一名鰜。从魚婁聲。”

“一曰”则常用作表示同名异物。如:鮞,“魚子也。一曰魚之美者,東海之鮞。从魚而聲。”有时“一曰”也表示同物异名。例如:鮦,“魚也。一曰〖XC李宁.TIF;%50%50,JZ〗也。从魚同聲。讀若絝襱”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此一曰犹今言一名也。许书一字异义言一曰,一物异名亦言一曰。”又如:〖XC2.TIF;%100%100〗,“魚也。出樂浪潘國。从魚匊聲。一曰〖XC2.TIF;%100%100〗魚出九江,有兩乳。一曰溥浮。”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一曰,别其义。〖XC2.TIF;%100%100〗即今之江猪,亦曰江豚,乐浪潘国与九江同产此物。云一曰者,载异说,殊其地也。下一曰,犹今言一名也。”

在《说文解字》中最常见的表示同物异名的方式便是转注,许慎给与转注的定义是“建类一首,同意相受”。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许氏解字多用转注。转注者,互训也。底云下也,故下云底也,此之谓转注,全书皆当以此求之。”例如:鯉,鱣也;鱣,鯉也。鰼,鰌也;鰌,鰼也。

下面对《说文解字·鱼部》字中的实例进行分析:

一、《说文解字·鱼部》中的同物异名

有的异名是同类而有别异。例如:“鮪,鮥也。《周禮》:‘春獻王。’,从鱼有聲”;“鮥,叔鮪也。从魚各聲。”郭璞在《尔雅注疏·释鱼》中对于“鮪、鮥”的阐释:“,大者名王鮪,小者名叔鮪,今宜都郡自京门以上江中通出鱏鱣之鱼,有一鱼状似鱣而小,建平人呼鮥子,即此鱼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按今川江中尚有鮥子鱼,昔在南溪县、巫山县食之。叔鮪名鮥,则王鮪不名鮥,而以鮥注何也?浑言析言不同,故互注而又别其大小。”所以鮪、鮥的区别在于形体的大小。再如:鲤, 鱣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毛诗传》曰:‘鱣,鲤也。’许本之,以鮪、鮥例之,此当同郑曰‘大鲤也’。盖鲤与鱣同类而有别异,犹鮪与鮥同类而有别异。”郭璞认为“鮪,鱣属也”。那又如何区分鮪、鱣呢?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按他家说鮪、鱣同类,而有短鼻长鼻、肉黄肉白之分。尔雅、毛、郑、许则短鼻长鼻肉黄肉白者统以鮪、鮥包之。而惟有三十六鳞之鱼谓之鲤,亦谓之鱣。”虽然我们不能确定鮪、鱣到底如何区分,但我们不难看出鮪、鮥、鱣、鲤确实是同类只是体型大小或是外形的区别。除了鮪、鮥;鱣、鲤之外,还有“魾,大鳠也。其小者名鮡。”鳠鱼按照段玉裁的说法与鮎类似但体型较之偏大,白色。那么我们根据《说文解字》即可得知体型大鳠就是魾,小的取名为鮡。鰝,大鰕也。郭璞在《尔雅》中写道:“鰕大者出海中,长二三丈,〖XC李宁2.TIF;%50%30,JZ〗长数尺。”等。

有得异名是因为方言所造成的差别。例如:“鮷,大鮎也。从魚弟聲。”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引《山海经传》:“今亦呼鮎为〖XC李宁3.TIF;%50%50,JZ〗。”引《字林》曰:“青州人呼鮎鯷。”《尔雅注疏》曰“鮎别名鯷,江东通呼鮷”所以段玉裁说:“鮷、鯷、〖XC李宁3.TIF;%50%50,JZ〗三形一字,同大兮反。而〖XC李宁4.TIF;%50%50,JZ〗则别一字、别一音,不当合而一之。”又如:“鱮,魚也。从魚與聲。”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陸詩疏》曰:‘鱮似厚而头大,其头尤大而肥着,徐州人谓之鲢。’《广雅》曰:‘鱮,鲢也。’”又如:

上一篇:打造高职院校“名片学生”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中职学校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