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转型背景下汉语言文学创新教学体系构建

时间:2022-07-17 09:39:14

高校转型背景下汉语言文学创新教学体系构建

摘 要:近些年来,我国将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转型方向,汉语言文学受到这种发展方式的影响,也必须进行实践教育改革才能符合当代大环境的发展方向,构建新型的教育体系。本文主要多如何构建创新体系进行探讨,并对传统教育的弊端进行分析。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 实践教学 创新 构建

我国汉语言文学以其成熟的培养模式与深厚的知识底蕴日益扩大着影响力,逐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干专业。但长期以来的教育教学模式严重阻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影响人才质量,不能与如今的信息化社会很好的融合。汉语言文学专业一直以来的教学模式就是重理论、轻实践,在实际教学中将重点定在课堂的理论传授中,忽视实践重要意义,这种教学方式在师范类语言文学专业中尤为突出,保守僵化的教育方式使汉语言文学的发展走向了瓶颈。如今中小学的教育改革都已初见成效,在此种大环境下,高校汉语言文学创新教学体系改革势在必行。

一、传统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回顾与反思

1.培养目标不清晰

合理的教学体系的建立是需要明确的培养目标来决定的,只有确定明确的目标,才能真正的建立起课程体系和教育模式。在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中,没有对学生进行有目标的培养,学生并不清楚学习本专业适合什么样的工作,学校更是没有明确针对专业性对学生进行培养。这对制定合理的教育体系有严重的自阻碍作用,同时不利于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2.专业课程设置缺乏创新

我国大多数综合类高校和文科师范类高校都会设置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重点学科,但几乎每个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都是相同的,没有太大的去区别,没有根据实际对课程进行调整,严重缺乏创新,与时代不符。一直以来陈旧的教学模式并不能符合当今社会的发展与需要,当今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严重阻碍学生的发展,造成教育与社会需要不符的现象的发生。

3.教学工作忽视学生的自主性发展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主体,注重讲授式教育,忽视与学生的交流,只是单纯的将教师的经验和知识灌输给学生。这样不利于学生学习热情的提高,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在实际教学课程中,课堂枯燥乏味,学生的积极性很难被提高,自主思考的能力也被扼杀,只会机械的记住知识点应付考试,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不能起到任何促进作用。这种教学模式还会阻碍学生自我学习能力与批判性思维的成长,对学生的自主发展不利。

4.对学生和教师的考核形式单一,过于强调考查结果

我们国家的应试教育有力也有弊,优势在于提供了一个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弊端就在于由于应试教育的存在,到时很多学生、家长、教师只是单纯的注重考试,而没有把实践、创新放在平时的课堂上。是否真正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评判一个教师是否具有较高教学水平的标准,想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就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对于学生的考核也不应该仅凭一次考试来断定,应该注重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是否努力,在活动中是否提出创新观点等。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体系构建的原则

1.目标性原则

在构建创新的教育体系之前,应树立明确的目标,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在进行实际的教育过程中,也应以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进行教育教学,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利用实践与理论之间的促进作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多功能型人才。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提高实践的比重,以此为目标开展教学活动,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2.独立性原则

独立性原则就是指将汉语言文学的实践教学从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解放出来,形成独立的教学体系。由于我国实践教学这一方面十分缺乏,所以一直对培养创新型人才发非常不利,故我们在进行教育体系改革中一个着重注意实践教学。将实践教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发展体系进行构建,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3.特色性原则

任何一个专业都是因其独有的特色性才会被社会所需要,因此特色性是专业生产和发展的基石。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必须走出一条特色人才培养道路,让学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有自己独到的优势和能力,这也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改革和新体系构建中必须遵循的原则。

三、创新汉语言文学专业创新教学体系构建的内容

1.增加实践类课程内容

根据既定的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统筹教学资源,增加实践教学内容。实践内容的设置要坚持“培养能力”的根本要求,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知识应用水平。要均衡的将实践环节分布在整个高等教育阶段,贯穿人才培养的始终。实践内容要记入期末考核成绩,提高师生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度。

根据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统筹安排实践类课程,增加实践教学内容。实践类课程的设置要本着“能力本位”的教育思想,强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凸显知识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如对应基本能力培养的书法、朗读与演讲、写作等课程;对应专业能力培养的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语言学概论、文学概论、中国文化概论等课程,强化教学的实践性内容,将理论转化为能力;对应综合技能训练的微格训练、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实践环节。这些课程均衡分布于大学四年,使实践内容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同时,在传统课程中,淡化理论传授,增强实践内容。如写作能力,除基础的写作课程外,其他专业课也可安排适当的写作练习。学生可以自由写作,小说、诗歌、评论、杂感、散文等等,文体不限,使学生在大学的学习中不间断地练习写作,进而达到专业技能训练的目的和效果。而且,课程实践内容的增加也可促进课程考核的改革,将写作练习记入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开展课外实践教学

课外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有着课上没有的优势,比如它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全方位锻炼学生的能力,是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实践创新能力的必要手段。

3.逐步推动实现职业资格证书体系

职业资格证书是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学识和技能的证明,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中,应该将职业资格证书纳入人才培养计划中,构建符合本专业特点的职业资格证书体系,学生通过证书考核,加强了知识学习和实践能力,同时得到肯定,有利于调动学习积极性。

总结:构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创新体系绝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应当是由几代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推动建设的系统工程,其中我们必须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汲取和反思,对新型教学模式进行整理和归纳并适当调整。但我们必须明确的一点是,只有加强实践教学工作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应用型人才,这将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杨刚要.基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构建[J].科技创业月刊,2016(10).

[2] 周文伟.新历史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J].鸭绿江月刊,2015(8).

[3] 黄高锋.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转型的必要性和基本原则[J].语文学刊,2015(14).

上一篇:浅析干式变压器与油浸式变压器的优缺点 下一篇:在执行难背景下谈债权人代位权的行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