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个性化

时间:2022-07-17 09:05:11

浅析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个性化

摘 要 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应该是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应该是发展个性的教育,语文教学个性化也是教育理论与实践关注的热点课题之一。本文在对已有的个性化教学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将试着对语文教学个性化的必要性、主要表现以及语文教学个性化对教师的要求做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教学个性化 教师个性

一、语文教学个性化的必要性

马笑霞在《语文教学个性化初探》中说到:“个性化教育是时代的要求、历史的必然。”“素质教育的本质就是个性化教育”,认为教师要努力追求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风格,以适应今天这个极具个性化的时代要求。李大海《语文教学中的个性张扬》认为“有个性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个性的学生”《韩军与新语文教育》里提出“反对‘伪圣化’”,认为“伪圣化”“禁绝个人语言、个性语言、多元解读”,提倡教学中应注重教师的个性和学生的个性培养。

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下,个性化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里,多次提到了语文教育的个性问题,显然,在实施新课程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实践中,语文教师教学个性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语文教学个性化的主要表现

(一)教学设计个性化

教学设计个性化是指教师处理教材、实施教学的方式方法新颖别致,不落俗套,科学合理,教学效果卓有成效。具体表现为:①教学角度设计得好。寻找讲解课文的最佳切入点,巧妙突破,引导学生快速入境人情,多快好省地理解把握课文。②教学问题提得好。教师抛出一些高明的问题,激活学生思维,在明快单纯的教学视点中激荡出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③教学环节安排得好。各个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层次分明,快慢适当。既与教材内容的难易相一致,又符合学生的阅读心理和思维规律。

例如,《祝福》教学中,教师通过咀嚼发现文章中隐含着一条内蕴丰富的信息:祥林嫂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由此,巧妙发问,以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祥林嫂生命的悲剧性以及其中所寄托的深邃的象征意义,并且,通过这一线索串起了阅读过程中的诸多内容,达到了以点带面、一悟百悟的效果。

(二)文本解读个性化

接受美学认为,阅读应该是读者的个人行为,阅读不仅仅是在文本的暗示下发现某种意义,更重要的是创造意义。作为一位特殊的读者,语文教师应具有独立的思想和卓越的判断意识,勇于并善于用自己眼睛解读课文,力求得到深刻的、独到的体会和感悟,同时,尊重并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大胆存疑。

(三)施教手段个性化

语文教师都有自己不同于他人的脾气、秉性、谈吐习惯和处世行为,表现在教学上,自然呈现出不同的教学形态和教学风格。教学手段的运用,不仅包括教学语言、教学方法、教材教具的选用,还包括教师感情的把握以及教师性情的表现。每位教师都应勇于张扬自己的个性,做一个自主自立和真性情的人。只要学生接受、喜欢,对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和能力有利,各种教学手段都应该大胆使用,尽情展示,肆意挥洒,而不必畏首畏尾。另外,教师还要学会扬长避短。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要考虑到自身素质。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

三、语文教学个性化对教师的要求

语文教学的个性主要体现在教学设计个性化,文本解读个性化,施教手段个性化,那么语文老师要怎么做到教学的个性化从而成为一名个性化老师,笔者认为语文教师教学个性的形成主要由三方面聚合而成:自我思考、自我生命感受、自我教学实践。

(一)自我思考,独立创新

语文教师要有个性,必须是一个独立的思考者——独立思考的精神,批判求异的思维品质,独立自主的审视自己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诠释学和后现代知识观承认个体在对真理和知识的解读中的重要作用,教材并非不可侵犯,教师拥有对教材自我领悟的权力。如果习惯于在权威面前关闭自己思考的大脑,就只能窒息语文个性。语文教师应有目的地培养自己的特长,创造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用风格感染学生,给学生创造与美的享受。让每一节课都成为教师教学艺术的一次创造,这样的课堂才会呈现个性与活力。

(二)自我生命感受

学生喜欢的教师,往往是个性鲜明的教师。这种个性鲜明,其实质是在课堂教学中,用教师生命去碰撞学生生命。用情感去碰撞学生的情感,语文教学需要倾注每位教师的自我生命体验。于漪先生的课堂有个性,那是她将整个生命与热情终生灌注其中的事业。余映潮先生的课堂也有个性,那是他的生命智慧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的产物。

(三)自我教学实践

教学个性的最终来源,是独立自主的教师实践性知识。这种实践性知识包括非正式的难以表达的教学技能、技巧经验、以及个人的价值观,心智模式。相对稳定的是个人教育经验教育技能,多变的是个人临场教育智慧——教学机智。教师的教学能力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心智活动,它包括敏锐的观察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深刻的理解能力、很强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教学个性更多来自课堂情境下的教学机智的磨练与提升。

对于千变万化生成无限的语文课堂,打造教学个性,教师需得学会在生成与突变暗藏的教学情境中,察变化,抓契机,锤炼自己的教学艺术,提升自己的生命情怀,独属己有的教学个性才能逐渐生成。要发挥自身优势和学科优势,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巧妙设计课堂作业,以欣赏的态度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特别应注意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一些微不足道的“成功点”,给予及时的表扬鼓励。

参考文献:

[1]谢建芬.浅谈初中语文的个性化教学[J].创新教育,2009(2).

[2]叶澜,郑金洲,卜玉华著.教育理论与学校实践[M].高等教育出版社.

[3]马笑霞.语文教学个性化初探[J].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3(11).

上一篇:漫谈中学音乐鉴赏课教学体会 下一篇:浅论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