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比较

时间:2022-07-17 04:15:59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比较

【摘要】 目的 探讨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门诊部收治的哮喘患儿共103例作为对照组, 另选取同期住院部病房收治的哮喘患儿共10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 观察组采取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 比较治疗后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情况。结果 ①治疗5 d后, 对照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0.3%, 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7.0%, 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氧饱和度高于治疗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氧驱动雾化;空气压缩泵雾化;小儿哮喘;临床疗效

哮喘在我国是较为常见的儿科呼吸道慢性疾病之一, 它严重威胁患儿健康, 如中、重度哮喘发作控制不及时, 很容易引发呼吸、心力衰竭[1]。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 小儿哮喘的发病率正在与日俱增[2]。临床上对于小儿哮喘通过选用β受体兴奋剂进行雾化吸入治疗, 并联用糖皮质激素以达到缓解炎症反应的目的。雾化吸入可将药物直接作用于支气管的病变部位, 不仅可以稀释痰液、消除炎症、解除支气管痉挛并改善通气, 还具有用药量少、起效快、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已成为临床治疗控制哮喘发作主要治疗手段[3]。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 各种雾化方式层出不穷, 合理选择雾化器及雾化方式对治疗有直接影响[4]。本文就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对于小儿哮喘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与对比, 旨在为提高雾化吸入治疗的水平,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门诊部收治的哮喘患儿共103例作为对照组, 另选取同期住院部病房收治的哮喘患儿共10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儿男性43例, 女性60例, 年龄2~10岁, 平均为(7.0±1.0)岁;观察组患儿男性40例, 女性60例, 年龄3~11岁, 平均为(8.0±0.8)岁。在选取过程中已排除存在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其他器官慢性炎症的患儿, 对比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比例及病情严重程度等基本资料,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在给予常规抗炎、止咳、平喘等治疗的基础上, 采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 氧气流量调节为5~8 L/min, 吸入药物为布地奈德, 每次2 ml, 联合沙丁胺醇, 3岁以下每次0.25 ml, 3岁以上每次0.5 ml。每天治疗2次, 每次持续10 min。

观察组:在给予常规抗炎、止咳、平喘等治疗的基础上, 采用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 吸入药物为布地奈德, 方法同对照组。

1. 3 观察指标

1. 3. 1 观察两组患儿治疗5 d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具体评价标准如下。

显效:患儿咳嗽、气喘症状明显改善, 肺部喘鸣音消失或明显减少。

有效:患儿咳嗽、气喘症状缓解, 肺部喘鸣音减少。

无效:患儿咳嗽气喘症状无改善, 甚至加重。

1. 3. 2 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氧饱和度。各病例在治疗前及治疗5 d后复查血常规及血气分析, 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氧饱和度改善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对本文所有数据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以P

2 结果

2. 1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观察组患儿采用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 对照组患儿采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

治疗5 d后, 对照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显效的有43例, 有效50例, 无效10例;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显效的有57例, 有效40例, 无效3例。

对照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0.3%, 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7.0%, 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对比(n)

组别 人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 103 43 50 10 90.3

观察组 100 57 40 3 97.0a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

2. 2 血氧饱和度

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治疗前血氧饱和度为(91.6±0.8)%, 治疗后为(94.5±1.0)%, 高于治疗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观察组治疗前血氧饱和度为(91.5±1.1)%, 治疗后为(96.4±0.8)%, 较治疗前明显升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观察组治疗后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患儿血氧饱和度对比(x-±s)

组别 人数(例)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103 91.6±0.8 94.5±1.0a

观察组 100 91.5±1.1 96.4±0.8bc

注: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 aP

3 讨论

哮喘在临床上是儿科常见的一类呼吸道疾病, 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喘息、气促等, 其急性发作是指喘息、气促、胸闷不适和咳嗽等临床症状突然出现, 或者在慢性发作基础上上述临床症状明显加重, 同时伴随有低氧血症或CO2大量潴留, 如未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 病情可明显加重并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哮喘多发于1~6岁儿童。雾化吸入是目前对于哮喘的最佳给药途径, 具有起效快、疗效好、毒副作用少等优点[5]。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雾化方式, 它借助低压泵射流装置, 以空气作为动力, 在不需要患儿吸气的前提下给药, 是目前临床上治疗哮喘急性发作的首选方法[6]。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则是以氧气作为动力, 随患儿的呼吸将药物送入呼吸道的方式。氧驱动雾化吸入不仅能够达到理想的缓解患儿临床症状的目的, 还能改善缺氧情况, 提高患儿血氧饱和度, 因此是目前针对婴幼儿哮喘急性发作的首选方法[7]。本文就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对于小儿哮喘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与比较, 可见采取氧驱动雾化吸入的住院部病房患儿其临床有效率高于采取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的门诊部患儿, 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血氧饱和度, 发现采取氧驱动雾化吸入的患儿其血氧饱和度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 而采取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的患儿血氧饱和度改善较小[8]。

综上所述, 对于小儿哮喘采取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疗效更为显著, 且由于其具有患儿耐受性好、雾化过程易操作、治疗费用低等优点, 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9]。由于雾气中含较大剂量的氧气, 可协助改善支气管哮喘患儿的组织缺氧状况, 利于痉挛的支气管逐渐松弛。但由于氧驱动雾化吸入在进行临床操作时需注意治疗时间、氧气流量、吸入过程患儿反应等, 因此建议在选择该方法时谨慎操作、密切观察, 以保证患儿能够获得康复。

参考文献

[1] 艾美莲, 花响岭, 胡新和. 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比较. 当代医学, 2009, 15(33): 11-13.

[2] 盖永鸿, 孙岩. 冬病夏治法治疗小儿哮喘80例. 中国实用医药, 2008,29(10): 59.

[3] 董晓萍. 小儿哮喘综合防治研究进展. 医药导报. 2010(10): 1321-1323.

[4] 崔明莉. 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急性期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黑龙江医药, 2012,25(6): 985-986.

[5] 黄全发. 不同雾化吸入方式治疗小儿哮喘的效果评价. 当代医学, 2010,16(21): 17-18.

[6] 纪彤, 田永萍, 何天有. 综合外治法治疗小儿哮喘96例. 中医儿科杂志, 2006,2(1): 46-48.

[7] 麦伟丽.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沙丁胺醇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及护理. 现代医院, 2012,12(增刊): 88-89.

[8] 滕绘敏, 邓丽莎. 小儿哮喘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近况.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10(10): 60-62.

[9]赵维笑, 周雪梅, 黄兰珍, 等. 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比较.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3,7(1): 9-10.

上一篇:雷贝拉唑与多潘立酮联合用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 下一篇:直肠癌柱状腹会阴联合切除的手术要点与效果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