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数学学习

时间:2022-07-17 12:54:36

如何培养小学数学学习

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以认识或探索事物的需要作基础,是推动人们认知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机。学习兴趣是学生积极探索知识的巨大动力,是认知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怎样培养小学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下面就按“激发兴趣―――发展兴趣―――保持兴趣”这样一个模式来谈谈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一、激发兴趣

首先要幽默。几乎每位学生都喜欢拥有一位幽默的老师,而学生所面对的大多是严肃加严厉的老师,长期严肃而单一的表情,导致课堂上的学生往往没有了学生所具有的灵性和欢乐。而在课堂上,不时穿插一些小故事,或者针对学生中的趣事,开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往往会营造一种非常轻松的学习氛围。当学生听着逐渐疲惫时,中间穿播一个玩笑,使学生绷紧的神经暂且休息一下,为下一阶段的高效率奠定一个基础。

其次要亲和。一位是面无表情,经常指责或批评学生的老师,一位是经常面带微笑,能够走进学生的老师,每位学生都喜欢后者。但是亲和不是无原则的民主与退让,而是学习习惯上的严厉和课堂氛围上的轻松以及生活上的关心,让学生始终感受到老师的关怀与爱心。老师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者,而是能够走进学生的心灵,能够与学生一起克服困难的同行者。

再次是竞争。竞争就是鲶鱼效应,可以激活一个没有动力的群体。每位学生内在都有一种竞争的意识,激发他们与同伴间的竞争,会使他们萌发起内在的激情。可以是两人或多人间的竞争,也可以是小组间的竞争。不仅要注重过程化管理,也要关注竞争的结果。学生的学习动力,很大程度上是在竞争中产生的。

最后是展示。每位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欲望,而需要老师多提供这样的载体。课堂上解决全员参与的问题,可以开展小组讨论,但背后需要有一整套的评价方案。可以通过奖励优秀来带动其他的学生参与进来。理科要多提供学生上黑板的机会,文科老师要多提供学生表演和朗读的机会,学生参与其中,就会觉得自己与课堂有关密切的联系,要不然会有置身事外的感觉。

二、发展兴趣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我们知道数学不仅仅是一个认识过程,它更是一种情感过程。对于这种情感教学我们要注意的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培养学生的兴趣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给学生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如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等让教师授课的内容变得新颖、有趣。比如在教学统计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水果雨”的场景―――让不同类的水果以下雨的形式呈现在屏幕上。等学生观察以后教师可以提问:“出现了哪几种水果?各出现了几个?你能记住吗?谁有好的方法来帮助大家记清楚?”着就很顺利、迅速的引入了统计的内容。一方面教学内容更形象直观了,另一方面学生也会觉得课堂更富有情趣,从而让他们感到有学习的积极性。这种活跃的课堂气氛无疑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其次,注重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师生情感交流的加强。教师在课堂上面带笑容,其欢乐的情绪会感染学生,给学生一种亲切感,是学生产生学习动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以真诚的笑容面对每一个孩子,是师生情感得以交流,让每一个孩子都以良好的心态参与教师组织的课堂学习之中。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也应多多给予鼓励,使他们有信心学得好。经常给予学生赞扬,发现他们思维的“闪光点”也能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2、巧设问题的情景,科学引导

在教学新知识前,教师应有意创设生动、愉悦的意境,揭示知识间的联系,从而提高课堂效果。在创设情境上,教师可以把故事、游戏引入课堂,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前,可安排这样的情境:“小红、小兰两人吃一个蛋糕,每个人吃多少呢?如果用数学该如何表示呢?”学生们会感到很有趣,并急于想了解,于是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引出教学内容,带学生们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将数学问题还原为生活中常见的、能理解和接受的问题,也就是说,将数学“生活化”。这样,学生不仅能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也能把数学学习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当然,在教师提出问题后,也要注意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大胆尝试解决问题。教学中让学生思考、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更好的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设计好问题,激发思维,针对学生思考中的问题给以有的放矢的指导。

三、保持兴趣

数学教学要取得好的课堂效率,必须要引导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活动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在此,我们特别强调会做,因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将所学知识消化、贯通;通过实践,学生在“触摸”中感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比如在教学而年级下册观察物体这一单元的镜面对称的特点是,可以让学生自带一面小镜子。首先让学生照一照身边的物体、数字、人在镜子里的成像,这时会有学生发现,“镜子里的数字倒了。”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疑问继续追问:“怎么样倒了?是上下倒了还是左右倒了?”这样一步一步的引导就可以让学生很容易了解镜面对称的特点。其次,让学生在课后看镜子里的数字或时间,运用两次镜子的成像将原像还原。这样的动手实践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感知、理解新知识,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作者单位:驻马店驿城区水屯镇石庄小学河南】

上一篇:谈小学生自主性学习的作用和对策 下一篇:关注读与写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