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大都市发展及其启示

时间:2022-07-17 12:05:01

航空大都市发展及其启示

【摘要】在速度经济时代,国际上出现了以机场为核心的城市化区域,即航空大都市。本文基于对航空大都市形成和发展的认识,总结概括了国际上航空大都市发展的关键因素,以及对我国建设发展航空大都市的启示。

【关键词】航空大都市 机场 规划

一、航空大都市的内涵

航空大都市的概念模型首先由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的约翰・卡萨达教授提出。他认为“在速度经济时代,机场已经成为全球生产和商业活动的重要结点,也是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引擎,它不断地吸引着众多的与航空业相关的行业聚集到其周围。随着越来越多的商业企业在机场以及交通走廊周围集聚,一种新型的城市出现了:航空大都市”。简言之,广义的理解,航空大都市就是一种以机场为依托,以航空产业和相邻产业为支柱的综合性新城;狭义的理解,则是以机场为核心的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城市化区域。

一般认为,航空大都市的概念主要包含三层内涵:

从区域上看,航空大都市必须以机场为依托,离开了机场,就没有航空大都市。

从产业上看,航空大都市的支柱产业是与机场和航空运输密切相关的产业,如航空物流业、航空保税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及其配套零部件产业、出口加工业、商务和旅游业等。

从发展模式上看,主要是通过大力发展以航空产业为主导、多种产业相关联的临空经济,促使各类要素在机场及交通走廊周边集聚,生产、商务、居住、生态等功能逐渐齐全,而形成航空大都市。

二、航空大都市的形成和发展

从国际上看,航空大都市发展日趋成熟。本文从全球范围内选择有代表性的荷兰阿姆斯特丹史基浦、美国孟菲斯、美国北卡罗来纳三角科技园、仁川松岛新城进行分析。

(一)荷兰阿姆斯特丹史基浦

虽然荷兰人口只有1600多万,但仍把史基浦机场定位为欧洲的门户。现在,史基浦机场已成为全球重要的跨洲际枢纽,是世界最繁忙的机场之一。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史基浦机场就开始用“机场城市”的概念来定位自己。1994年,组建了阿姆斯特丹机场地区委员会(AAA),着手规划建设巨型的航空大都市。一方面,史基浦机场用“你认为都市内该有什么,我这里就有什么”的观念来规划设计机场,在机场候机楼内就设有超过100家商店、50家餐厅酒吧、博物馆、赌场等丰富设施;另一方面,史基浦地区招募大量企业入驻,涉及航空相关产业、花卉业、高端品牌时装等,连飞利浦也将总部搬到了机场附近。截至2006年,史基浦机场的场内企业从2000年的503家成长到578家,提供了6.3个就业机会,其中,中国有1000多家公司也在这里布局。机场附近1小时车程范围内,集聚了1000多家外商。现在的史基浦机场就像一座航空都会区,史基浦更是以航空业为基础发展成为了一座现代化的城市,成为了荷兰的商业中心。

(二)美国孟菲斯

20世纪70年代以前,孟菲斯是世界棉花交易中心,但已日渐衰落。1972年,弗雷德・史密斯在孟菲斯机场创立了联邦快递公司(FedEx)。经过多年的发展,联邦快递公司迅速发展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快递承运人,上千家公司依附在其周围,依靠它的快递服务而经营。孟菲斯机场因而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货运机场。孟菲斯依托联邦快递公司,以孟菲斯机场为核心,形成了包括轻工业区、办公商务区、高档零售区、商务酒店、餐饮服务、娱乐休闲健身、高尔夫运动和居民住宅等临空经济区。2008年,孟菲斯大学的研究者在评估孟菲斯机场对孟菲斯的影响力时发现:该机场间接地影响着此地近一半的经济,相当于286亿美元和220154个工作岗位――该地区三分之一的工作岗位。孟菲斯机场使得孟菲斯这个曾是美国“南部最不活跃的城市之一”的城市,转变成了美国航空大都市,成为了美国的第十七大城市。

(三)美国北卡罗来纳三角科技园

在20世纪中期以前,北卡罗来纳州的经济在全美排名倒数第二。为了吸引科技领域的强大企业,1959年,北卡罗来纳州开始规划建设面积约7000英亩的三角科技园,位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罗利、杜兰和佩尔希尔三个主要城市之间的交接地带,并被北卡罗来纳大学、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和杜克大学三所名校包围。现在,三角科技园已经成为美国最古老、规模最大的研发枢纽港之一,距离罗利-达勒姆国际机场仅10分钟路程。而罗利-达勒姆国际机场于2000年上升为美国成长最快的大型机场,有3条跑道,每天有多达400多个航班飞往36个国内和国际目的地,平均每天接待旅客超过25000人次。机场对园区相关产业的集聚发挥重要促进作用,截至2007年底,三角科技园的企业数量达到157家,其中研发机构超过120家,雇员超过3.9万人,投资总额为280亿美元,园区企业每年薪水发放总额为27亿美元,三角科技园发展成为了以机场为依托的典型的航空大都市。由于三角科技园的带动,北卡罗来纳州的人均收入已经从全美的倒数第二进入到前20名,大大超过了美国的平均水平。

(四)仁川松岛新城

仁川机场于2001年正式启用,是国际客运和货运的航空枢纽。机场内设有的自由贸易区,吸引了大量有实力的物流公司和企业进驻。仁川市为了进一步充分利用机场优势,在机场东南边对岸填海而造的松岛区打造韩国最大的世界顶尖的商务城市――“松岛新城”。松岛新城于2001年开始规划,面积约6平方公里,大约相当于曼哈顿市区,投资超过300亿美元,规划建设生物科技园区、高科技园区、金融中心、会展中心、高级饭店、高尔夫球场、大学特区等,还有两栋151层的摩天大楼。新城于2005年正式动工,截至2010年已有25万居民入住。新城距离仁川机场仅15分钟车程,它借助高效、快捷的航空运输体系,迅速形成了功能齐备、高产值的产业集群。当2015年建成时,松岛新城将拥有8万套房间、5000万平方英尺的办公楼和10000万平方英尺的零售空间,将成为自由贸易和国际商务中心,成为世界通往东北亚的大门。

三、航空大都市发展的关键因素

综观国际上的航空大都市发展情况看,航空大都市的形成和发展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和条件,一般与机场自身条件、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交通条件、区域环境及政策支持等关系紧密。

(一)机场自身条件

航空大都市的发展与机场自身定位、机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以及机场设施的完善程度都密切相关。可以说,机场的规模大小及辐射范围的经济状况直接影响着航空大都市的规模和发展水平。所以,机场本身是决定航空大都市发展的最基本条件。不同的机场定位,会呈现不同的航空大都市。

(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机场所在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是机场发展的重要依托,地区经济实力越雄厚,机场发展的基础就越牢靠。依托机场的快速发展,航空大都市的形成将会加快,同时辐射范围、带动能力也将进一步增强,从而推动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和竞争力。因此,航空大都市选择发展的支柱产业应与当地的经济发展阶段和重要产业相协调。

(三)交通条件

发达的航空运输网络是企业能否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小的成本把产品运往世界各地从而在竞争中战胜对手的关键因素,也是众多企业选择落户航空大都市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航空大都市与外界衔接的交通网络(公路、铁路和水路等)也同样重要,便利的交通网络是航空大都市客、货顺畅流动的基础保障。形成以机场为核心的、便利的综合交通网络,是企业选择航空大都市的另一重要因素。

(四)区域环境

航空大都市的教育环境和自然环境是吸引企业落户的重要因素。一个地区产业向高端发展的重要动因就是雄厚的科研实力。在航空大都市范围内拥有优越的教育研究环境,不仅可以为临空经济的发展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持,也可以为航空大都市吸引高新技术产业创造发展条件。另外,从事高端产业的工作人员,绝大部分是高层白领人员,他们往往对工作和居住地点周围的环境要求较高。所以,舒适、怡人的自然环境也逐渐成为影响企业落户航空大都市的主要因素之一。

(五)当地政府主导与支持

在航空大都市的建设发展过程中,当地政府的主导作用不容忽视。当地政府制定一体化战略发展规划,对航空大都市以及周边地区进行综合开发和整体的软硬件环境建设,并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都将为航空大都市的可持续发展打造一个良好平台。

四、航空大都市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从国际上看,在速度经济时代,航空大都市这种新型城市形态已成为全球城市化的未来。而航空大都市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系统,其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并非所有的城市都具备建设航空大都市的条件。而且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机场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情况与经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我国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设发展航空大都市的同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加快机场的枢纽建设,构建快速的通达网络

受益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全国民航运输业增长迅速,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民航第二大国。然而,与我国航空运输行业发展的强劲势头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大部分机场的建设速度跟不上业务量的增长速度,并且绝大多数机场的航线覆盖面窄,尤其是国际航线网络不发达,成为限制航空大都市发展的瓶颈。因此,我国一是应进一步优化全国机场规划布局,加快机场建设,增强机场的服务能力;二是应加快开放天空的步伐,鼓励航空公司开通国际航线,提高航线网络通达性;三是应指导地方政府合理布局机场地面交通网络,提高航空运输方式与其他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衔接程度,增强机场的辐射范围,为航空大都市的建设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合理规划,突出特色

航空大都市从规划选址到启动实施,需要较长时间,耗资巨大,缺乏计划性和目标性,航空大都市是很难实现的,因此,合理的规划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当地政府应依据机场的发展速度及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经济发展特点,正确航空大都市的功能定位,突出特色,为航空大都市的融资、招商、运营及塑造品牌创造有利条件。

(三)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分阶段实施

航空大都市的建设发展涉及多个主体,其利益诉求各不相同,当地政府应当构建一个由政府主导的、多主体参与的管理体制和开发机制,以平衡各方利益。另外,当地政府还应根据航空大都市的建设发展规划,设立阶段化、区块化企业遴选机制,确保在临空经济的发展初期,能够抵制低水平产业进入的诱惑,坚守高端产业的招商理念,保证航空大都市的可持续发展。

(四)出台优惠政策,吸引高端产业

在航空大都市的开发初期,由于区域产业环境不够成熟,不一定能够吸引很多的高端产业,当地政府和机场应研究出台土地、财政、税收、融资和海关监管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为航空大都市提供一个宽松、优质、高效的政策平台,提高其引进大项目和吸引高端产业的能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航空大都市的建设步伐。

(五)完善配套设施,优化生态环境

由于机场大多处于城市的边缘地带,规划布局相对落后,因此,在规划建设航空大都市的过程中,应倡导绿色生态的发展理念,通过生态整体设计、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和方向,逐步完善商务服务以及居住生活等配套设施,优化自然环境,将其建设成一个生态环保、和谐的城市新区。

上一篇: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果树营养课题组 下一篇:大数据环境下的信息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