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课文与教阅读

时间:2022-07-17 10:26:28

教课文与教阅读

说起教课文与教阅读,人们就会想到一个经典的案例:台湾赵镜中老师和大陆的一位老师共同在内地上《太阳》一课。前者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后者教学目标主要是研究太阳远、大、热的特点,以及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赵老师事后不无感慨地说:大陆的语文课主要是在讲课文。他认为语文课不应该讲课文,而是应该教学生学习的方法。这番话其实道出了教师在语文教育观方面的差异。

一什么是“教课文”与“教阅读”

这让我想起崔峦在全国会议上有个重要讲话《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他说: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是:从“教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

首先,要明确语文课程性质,坚守语文教学本真。语文教学要体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即以语言训练为中心,特别是要加强语言的运用。“两个基本点”即培养语文能力(听、说、读、写、书),提高人文素养。

其次,要从教学观念到方法、策略进行改革创新,实现阅读教学“美丽的转身”。即:“教课文”朝向“教语文”的美丽转身。这是落实“育人为本”“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重要保证。这就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变成每位教师自觉的教学行为。如果教学做到适合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就基本实现了教育公平。这就要由“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阅读”;由“教课文”变成用课文学语言、用语言。这就要由分析课文内容的教学,转向以策略为导向的教学,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指导,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运用语言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实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教法创新,这是相当长时间阅读教学研究与改革的重点。

这让我们要区分好“课程内容”和“教材内容”这两个不同的概念。什么是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就是为达到课程目标而选择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价值观等要素。什么是“教材内容”?教材内容就是指传递课程内容的凭借。简单地说,课程内容是指“教什么”,教材内容是指“用什么来教”。那么,“教课文”就是教的“教材内容”,“教阅读”就是教“课程内容”。开始时,说到的两课《太阳》,其中赵老师是用《太阳》这篇课文来教说明文的阅读方法,目标指向阅读的方法、策略,很明显,这是语文课程内容;而另一位老师用《太阳》这篇课文让学生认识太阳的特点、太阳和人类的关系,很明显,这是教材内容,而非语文课程内容。所以如果我们在处理教材时,把语文教材内容当成了语文课程内容,那么语文课上完,学生留下的多是教材内容的痕迹,而不是语文课程内容的痕迹。用赵镜中先生的话来说:“ 所谓阅读,指的是从书面文字数据采集意义的过程,而阅读教学则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阅读各类书面文字数据的实作中,逐步发展阅读能力的过程与活动。在课堂的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起阅读的策略;提升学生阅读的能力,比教会学生了解一篇课文的内容更重要。学生习得了阅读的策略和技巧,对巩固他们的阅读习惯进而发展成一生的阅读兴趣是有关键性的影响的。”

二“教课文”与“教阅读”有什么异同呢?

首先,教教材和用教材教,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育思想。前者是“书本”思想的体现,后者是“人本”思想的反映。教教材,信奉的是“教材中心论”和“知识本位论”,典型表征是:教材有什么,我们教什么;教材怎么说,我们怎么教;教材有多难,我们教多难……用教材教,却是对“人的本位”的回归,教的内容不囿于教材,而是基于人的发展的需要。

其次,教教材和用教材教,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材观。前者把教材当成“孤本”,是唯一的,后者把教材看作“范本”,是可选择的;不仅如此,前者还把教材当成“死本”,是封闭的、权威的、固化了的东西,后者则把教材看作“活本”,是开放的、和鲜活生活的相联系的、可以再开发的一种课程资源。

再次,教教材和用教材教,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学行为。前者典型的行为特征是:把教材当成“东西”,把学生当成“容器”,教师则是“搬运工”,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把教材这个“东西”搬进学生的“容器”里的过程,因而,“灌输”是教学的主打方式。后者则不然,是把教材当成教学的资源,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人,教学过程是在教师参与下,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过程,因而,“自主建构”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教教材和用教材教,也有相通相联的地方。例如,二者都把教材看成是教学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都把教材当作重要的课程资源,也都以教材作为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之一,而且,无论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对于教师来说,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能自如地驾驭教材,过好“教材关”,都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三如何用课文教阅读

在现行语文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如何运用课文来教语文呢?我有几点想法。

首先教师要钻研教材,依据课文合理开发课程内容。这篇课文究竟要教什么,教师要非常明确。现在每一篇课文除了生字新词,其他应该教什么,课程内容是不清晰的。比如我们教研组在讨论《鱼游到了纸上》这篇课文时,有的老师开始确定的教学目标是“通过人物外貌动作神态描写体悟文本人物的品质”,目标指向理解人物的思想品质,显然不是语文课程内容;语文目标应该是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目标指向人物品质是怎么表达的,这才是语文课程内容,这才是合理的教阅读的目标。合理开发课文的语文课程内容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比如,学校一位老师上完《称赞》这篇课文,课后我想,这篇课文除了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之外,主要目标是“懂得称赞能增强别人的自信”,这不是语文课程内容,而是思想品德课的课程内容。教学这篇课文当然应该让学生“懂得称赞别人”这个道理,但作为语文课的主要目标显然不合适。那么这篇文章的目标怎么定,我觉得应该把教学目标定在“课文怎样写才使读者明白这个道理的”。

我记得看过这样一则课例:是一节语言交际课,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些教学环节:

上一篇:美术院校石版画教学设计优化策略 下一篇:烹饪肌肤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