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院校石版画教学设计优化策略

时间:2022-08-23 10:35:30

美术院校石版画教学设计优化策略

【摘要】新的课程改革,给美术石版画教学带来了新的变化,也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上好一节版画课,课堂的教学设计必不可少,如何在设计过程中选取最优的教学策略是教师经过反思与斟酌的问题。本文所提出的问题就是自己在新课程改革中,精心设计优化美术版画课堂教学的点滴之见,也是新课程改革教师对美术版画课堂教学新的思维。

【关键词】美术院校;石版画;教学设计;优化;策略

“走进新课程,树立新观念,启发新思维,打造新天地。”这是新课程改的指导思想。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在实施新课程教学中,如何树立全新的思维观念,树立全新的课堂意识,这是每一个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而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首先要优化课堂教学。石版画教学区别于其它绘画教学,它很讲究技法,各个环节又紧紧相扣,缺一不可,所以不管你教授哪个环节都要首先确定主题,对它的目标进行巧妙的教学设计,才能使学生尽快明确目的,掌握技法。因而,我在教学中采用的优化策略是:

一优化教学目标 ― 选好基点

有的教师把完成认知性任务当成课堂教学的中心或唯一目标,教学目标设定中最具体的是认知性目标。这种教学在强调化知识的同时,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肢解的人。新课程三维目标是有机统一的,而且是统一在过程、方法这个维度上。我们既要关注预设目标,也要关注生成性目标。预设目标的时候,不能机械地去套用三维目标。三维目标不是三维分立,而是三维统一。应该结合这堂课的具体内容,以过程、方法为主线,以探索性的、体验性的、过程性目标作为主线,然后将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渗透在其中。这里面过程、方法是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把知识的、能力的、情感态度目标有机地融合。课堂评价应评价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是全身心的参与,注重的是过程,还有学生学习的结果有没有达到;而不是评价教师有没有完成某项任务。我国教育专家建议: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要多想想学生在干什么?他们到底需要什么?我们该怎样教?教师应把更多的关注点真正放在学生身上。新课程的提出:“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是允许我们用同一教材达到不同的目标,使学生学有所获,练有所得。课堂教学应当是面对完整人的教育,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技能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是填满仓库,而是点燃火炬,启迪学生智慧的火花,培养学生专业的绘画才能,才能立足于绘画之林。所以,仅仅是传递版画知识、技能的课,称不上是真正意义好的石版画课。

二突出学生主体 ― 定好立足点

学生既是教学群体的主体,又是教学个体的主体。新课程提倡,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评价标准应以关注学生学习状况,以练习的过程为主。石版画,它不仅仅是局限于教给学生版画基础知识、某种刻板绘画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师言传身教,精心的组织,巧妙的训练和积极诱导,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和情操,影响他们对世界观的感受,对有更深的理解。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教学应实现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充分解放学生大脑、双手、嘴巴、眼睛,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学习,参与锻炼。教师根据新的课程要求,设置一定的教学主题情景,激发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的欲望,经常启发学生思考、质疑、创新,可采取小组讨论或个别指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使每一个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成功的快乐,也获得身心、智力、耐力的发展。教师在此过程中,应认真地看,积极地听,诚心地帮,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随时掌握课堂中学生磨版、绘画的情况,教师还要多考虑如何指导和帮助学生学习和作画;使课堂学习气氛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成为石版画学习的主人。因此,“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对石版画的兴趣和热心,能够在作画中全身心的投入,画出特点,才能画出以后精彩的人生。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课堂教学应是多项信息传递和师生间、学生间情感的相互交流。应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承认并尊重学生课程学习、绘画技巧中的个性和差异,承认并尊重个体在群体中所处的位置。教师课中应以朋友的姿态出现在学生的面前,“视徒如己,反己以教。” 创造一个有好、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让每一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学生诸方面的素质就会得到发展,尊重和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等于在教学过程中弱化教师的作用。石版画作为版画的一种,难度大,技巧性强;不仅需要智力,还要有有良好的体力,这一点往往很容易不被学生重视,甚至有个别学生认识不足,没有足够的耐心和上进心,急于成功,粗糙完成作业,不认真思考,没有自己的特点,就很难有成绩。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敢于创新,只要耐心、有付出,才会有收获;再就是要有创新精神,要不断的进取,虚心学习,千锤百炼,才能够画出精彩的石版画。教师要在课堂上要循循善诱,由浅入深,多讲名画家的成长的故事,多欣赏名画,给学生建立良好的立足点,高的起点;才能让学生沿着自己追求的绘画路,不断进取,不断创新,取得更大的成就。

三体现人文关怀 ― 择好“支点”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善于激励,善于唤醒和鼓舞。”同时,也要善于发现和创新。在教学的双边关系中,大多数教师都喜欢听学生正确的回答或看到学生完美的艺术作品,学生一旦回答问题不正确、所做画中稍有纰漏,教师就会大发雷霆、训斥学生。这种做法不利于课堂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也不利于创新学习,更不利于学生掌握石版画的绘画技巧。绘画是具有人文特征的学科,绘画教学不仅强化的是个人的绘画技巧,更重要的是课中教师用智慧培育智慧、用生命呵护生命、用创造激发创造的事业。离开人文性教学,石版画教学就会失去灵魂、灵性而显得苍白无力。善于发现“闪光点”,核心就是解放学生个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并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张扬个性的课堂,是“雏鸟成长的摇篮、雄鹰展翅的蓝天”。教学方法的创新,一定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当学生的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当他们提出问题的时候,当他们需要保护与帮助的时候,老师是置之不理,把问题淡化了,还是给予关注?当学生的思维受到阻碍的时候,老师是不是从学生的角度给学生一个推动力,推动学生思维的进一步发展?在生生互动的时候,每个学生是不是能够产生自己的意见,是不是全倾听,讨论是不是热烈,有没有深度,问题有没有讨论的价值?在师生互动的时候,老师点拨得到不到位?等等。如:磨版和绘版这两个环节,要求一是要细、二是要准;我在课堂上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告诉学生;“要做好画,首先要有好的品格,热爱自己的专业。”其次,向学生点出:“做画人的基本条件有哪些?一个好的绘画家要具备哪些条件?”虽然很简单回答,但学生自己做起来就难了,由于学生的性格不一,有好多学生不够耐心,急于下手,难免会出错;当学生听到这些简单的语言,无形中给了学生作画的一个支点,让他们约束自己,从简单入手,耐心作画。这些普普通通的话语,实实在在,让学生通过思考,牢记心中。这样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体现出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更进一步体现出教师对学生进行人文性关怀。

四注重互动探究 ― 控制沸点

新课改主要精神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提倡主动探究,自主学习,注重实践、促创新。对教学而言,互动探究就是交往,互动探究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对学生而言,互动探究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张扬;对教师而言,互动探究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课不是无谓的牺牲和时光耗费,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经过互动探究,会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会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当然,要控制好“沸点”,即教学的高潮。没有高潮的课堂教学,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但是,一堂课如果处处是高潮,那难免违背教学规律,哗众取宠,有搞花架子之嫌,是教学的失控。那么,课堂的高潮是什么呢?我认为课堂高潮主要表现为学生情感发展高潮和学生思维发展高潮。应如何控制呢?教师应当准确地把握学生情感和思维发展的动向与脉络,创造条件,因势利导,采取示范、帮助、设疑、游戏或优化教学手段的方式,不失时机地把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让学生思维撞击出火花,并呈主体式发散。如:印画这个关键,需要的是细腻,干练、手脚麻利,注意力集中;学生都乐意去做,喜欢看到成功的作品;但一旦失手、出错就会前功尽弃;在这个时候,我在教学中不是利用语言去激励学生,或用肢体语言去感染学生;教师要平心静气,言语和蔼地鼓励学生,不再把这个环节作为课的高潮,而是作为石版画成型的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就行;其最重要的是掌握印刷的技法,要求熟练、细心而已。假若把这个环节形成课的高潮,由于学生长时间作画会大大影响学生的体力,也会影响了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气氛会就会逐渐下滑;学生对这样教学就会失去兴趣,难以留下深刻的印象,效果适得其反,收效甚微。再就是学生虽然年轻,但长时间作画也会引起某一部分肌肉的酸疼或抽筋;有劳有逸,稍微放松,得到机体体力、精力恢复,也是作画所必须。我经常在学生休息时间,把石版画技法过程所需要技术要求,编成许多问题,让学生讨论解答,一是强化了学生绘画基础知识,也使学生身心得到放松,使学生集中精力进行下一步的作画,把学生最好的精力用到作画之中。这样有张有弛,娱乐施教得到学生的好评。我虽然是走进教师这个行列不久,但所任教的班中,有七位学生的作品在美院级绘画展览中分获一等奖三名,二等奖四名;还有学生的石版画发表在国家级核心期刊上。

总之,新课程改革要求优化教学策略,一个优秀的体育教师要“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择辞。”如是,才能不断提升自我,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⑴ 秦克铸、王秀亮、《小学教师教育新理念学科教学论》〔M〕,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

⑵《美术》〔J〕2000、02

⑶《美苑》〔J〕2011年08

上一篇:如何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下一篇:教课文与教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