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型企业深入三、四级市场之痛

时间:2022-07-17 06:30:50

中型企业深入三、四级市场之痛

前言:

在“2005中国营销盛典”上,我们提出:在2006年乃至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企业营销面临的最大问题将是――如何在低毛利的市场趋势下获得营销的整体突破。观点得到了与会专家和企业界人士的高度认同。

但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问题,大环境的共性问题不能涵盖各个行业、各个企业面临的差异化难题,个性化问题需要更具针对性的方式和方法。为解决中国企业的深层次问题,2006年,《销售与市场》决定承担起专业媒体应有之责,牵头组织了“赢销”中国行活动。由《销售与市场》搭台,组织营销专家团走进企业,直面企业问题;让企业全方位接触专家,与外脑面对面。

企业背景:

金丰集团是国内知名饼干企业,产品涵盖威化、月饼、饼干等系列。面对复杂而激烈的饼干市场,金丰集团调整了企业战略:一方面开发高端产品、加强品牌化运作,提高产品竞争能力和利润空间;一方面开始深入三、四级市场,开发这一蓝海市场。

然而,随着三、四级市场的深入,营销组织结构、销售队伍、产品开发,都出现了不适症状,企业战略面临巨大挑战。

参会人员:金丰集团全体管理层

专家团:

著名营销专家 本刊高级研究员 刘春雄

和君创业高级咨询顾问 赵勇

资深营销专家 谭长春

新市场不能靠老业务

金丰食品:

为开发三、四级市场,我们成立了相应的事业部门。由“核心事业部”负责原有的省会城市及销量比较可观的地市级城市;新成立“中心事业部”,负责运作县级城市。

但我们面,临的问题是:

1.如果按照事业部制将市场划分开来,势必带来经销商区域、经营产品的重新划分,震荡在所难免;

2.组织的划分,两套人马做事,办公成本直线上升;

3.城乡之间,产品不能做到完全分开,经销商意见很大。

分事业部运作三、四级市场正确吗?如果正确,又应该怎样处理因此带来的费用上升及客户意见?

专家团:

现在分是对的,将来合,也是对的。

一块新的业务,要想在老的体制里面成长是非常困难的。至于分不分事业部,只是形式问题,但三、四级市场的营销团队初期必须要分开。

首先你的业务员要换。如果你指望老业务员做县级市场,他一定会通过老经销商去做县级市场,这是必然的――最省事儿嘛。

其次,你要专门在县里另开客户,市级经销商肯定会闹,为什么?以前他虽然只做市内,县级市场没好好做,但也有自然流通;现在你要把他的“地盘”切一块出去,他自然不愿意。经销商都是宁愿自家的地里长满草,也小愿别人进来种粮!

因此,要增长一块新业务,最好新成立一个机构来运作。新机构、新人员、新客户,分开办公,独立核算。初期销量为零,那么它必须奋力把销量做起来,才能生存,这个动力是巨大的。如果是老机构,老业务员,他会采用最简单也看似最有效的方法――找老客户,在老终端,用老办法――搞促销!这样肯定达不到我们开发县级市场的目的,即使销量上升,也不是我们期望得到的增量。

但分不是长久之计,将来始终是要合的。不分家新市场做不起来,不合并费用太高,利润太少。但分不分家,合不合并,是一个管理问题;而开发新市场,这是战略问题,管理问题要服从战略问题。开发新市场,短期费用上升就得顶住,等到新市场开发成功,费用问题再通过合并来解决。

至于经销商告状,市场出现短期震荡,太寻常不过了。经销商平常没事儿也要整事儿的,抓着苍蝇就说是飞机,企业不要被经销商乱嚷嚷的大嗓门给吓住了。而且,老业务员和老经销商一样,都是既得利益者,逢此变革,他肯定一屁股坐在老经销商那边诉苦,企业要善于甄别。销量出现震荡也是正常的,只要方向正确,操作对路,震荡很快就会过去。

开发县级市场,真谛在哪里

金丰食品:

我们将三、四级市场看成是成长型市场,也希望三、四级市场能为我们未来的销售增量作较大的贡献,毕竟成熟市场再想大幅度增长很困难了。

但我们运作三、四级市场没有经验,目前采用的方法是:相邻的四五个县由一个业务员开发,市场开发后,根据销量变化再增加人员。

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这种方式并不成功,销量没上来,有的地方销量还不够费用,市场建设也没有起色。问题在哪里呢?

专家团:

要快速开发新市场,只有找到一个成功的模式,然后用模式做乘法,拷贝到各个区域市场,速度是最快的。

没找到成功模式之前,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市场全靠业务员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业务员能力强,就做得好;能力不行的,就掉到河里了。事实上,大多数人都掉河里了。因此,市级市场也好,县级市场也好,做得好坏取决于你能否掌握一种成功的、可供复制的模式。

目前金丰这种一个业务员管好几个县,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跑单帮。表面看来每个市场都能找到人负责,网是铺开了,只是网眼太大,网不住鱼。业务员大多数时间不是在市场上,而是在穿梭于几个县之间的长途车上度过的。跑单帮的业务员如同散兵游勇一般,处于无组织游离状态,要么在偷懒,要么劳而无功,你的营销费用全部为中国交通事业作了贡献。

金丰与中国绝大多数企业一样,将市场资源的投入与现有销量挂钩,而不是与市场前景挂钩。比如,现在的销量能支持两个人,就派两个人,而不是考虑这个市场能支持几个人员。这样一来,市场得不到资源的有力支持,形成恶性循环,销量永远就是不死不活的那一点。这里我们提出一个办法可供借鉴――集中优势,滚动开发。

我们必须估算出这个市场有多大,能支持多少人的费用开支。比如能支持三个人,那么我们在市场开发初期派十个人,集中开发这一市场,集中铺货!一般能在半个月完成全面铺货,等到经销商开始二次进货了,把十个人撤掉七个,留下三个做市场维护,撤掉的人派到其他城市进行新一轮的集中开发。

这里有几点必须注意:

1.要教会经销商做市场。开发市场时,一定要“1+1”或“1+2”。就是我们出一个人,经销商必须也要有一个人或两个人跟着,给他们做示范,让他们学习。实践中学习是最快的,开发市场的过程其实也是经销商人员的培训过程。

2.注意控制成本。真正做好了集中滚动开发,成本是很低的。车由公司派,成本只有油钱和损耗;人员不住宾馆,集中住宿,集中吃饭,县级城市消费都很低,成本不会高。而且这个过程可以当成一个考验过程,新招业务员必须经过这个磨炼,观察一段时间,才可转正。

3.一定要有回货,才能撤走多余的业务员。仅仅铺货到位,没有形成

回货,并不表明市场已经开始良性运转。

4.铺货时一定要注意,大小终端通吃,千万不要嫌小。在县级市场,真正决定成败的往往是小终端,小终端人企业不屑做,小企业不会做,这就是我们的市场机会,一定要抓住。

新品成败全在经销商

金丰食品:

我们一直在加大新品的研发力度,因为只有淘汰老品,推出新品,才能不断获得更大的利润,但现在我们非常困惑:区域市场非常不均衡,产品太分散!多数市场卖不动的产品,往往在几个区域内却是主力产品,搞得我们不淘汰不行(量太小),要淘汰又得丢市场。

这些经销商接新品的积极性还挺高,但往往拿过去做了一个月又说,不好卖啊,还是把老品给我卖吧。现在我们有300多个单品,但每个经销商那里平均不到20个单品,而且非常分散,对我们的生产计划、原料采购、成本控制影响都很大。

专家团:

首先得认清一点:我们的产品推广不能算企业行为,是经销商行为!为什么这么说?你看我们的新品推广模式,不是我们自己在做品牌,由终端来拉动新品销售,而是拟定一个新品优惠的政策,刺激经销商进货,然后由经销商去卖,仅此而已。小只是金丰公司如此,中国绝大多数中小企业都这么干的。

金丰现在300多个单品,但每个经销商的单品数量都很少,而且重复率很低,高度分散,也就是说,金丰公司绝大多数产品,都是区域销售的,这很危险。公司单品很多,但市场上没几个,经销商愿意做就成了,不愿意做就做不成了。尤其在三、网级市场,这个现象更突出。

所以,金丰的问题并不是新产品的开发问题,而是新产品的推广问题。

为什么经销商爱接新品?原因很简单嘛,新品政策好啊!有新品进场费可报销,折扣大,还有促销品,不做白不做,所以都纷纷抢着做新品。

那为什么新品又纷纷被经销商判了死刑呢?

一是因为经销商不愿意做。经销商喜欢做习惯产品。习惯产品多好啊,不用花费力气去推广,老品搞搞促销就走货了。新品推广的便宜已经占了,何苦费心费力地推新品呢,上量还不知道何年何月呢!

二是因为老业务员。这个道理和经销商差不多,我们现在很多老业务员是躺在过去的销量上睡大觉的,小富即安思想特别严重,根本不愿意卖力地推广新品。对此,只有从绩效考核制度上下工夫,以刚性的制度来约束他,让他听话。

三是因为企业内部的层层否决现象。比如说你开发新产品,老总看中了,主管销售的一看不行,就不使劲;你看中了,老总觉得不行,他又否决了。所以,新产品有时候没和消费者见面,就注定要死亡。

正因以上几个原因,才造成了经销商经营的单品都很少,而且高度分散,企业总部热火朝天地开发新品,投到市场上,十个死了九个半。

因此,我们建议,首先,企业的新品计划不能随意,不能谁说上一个新品,说干就干,不沟通就上马了。这样直接产生“层层否决”效应。

其次,要建立完备的新品考核计划。对各部门、营销人员的绩效考核要与新品的销售增量挂钩,这个制度要有一定的刚性,不能朝令夕改。中国的营销现状就是这样,执行有力,新品成功率就高;执行不力,好产品也要做死。

最后还要做试点。一定要先做几个终端市场,一方面检验新品的可行性,避免大面积上新品、大面积死亡;另一方面,这几个市场新品做好了,对营销人员和经销商既是激励,也是鞭策――“我做成功了,你还不推,或者推不成功,要么你承认你笨蛋,要么你就给我用心去做。”

那么新品究竟要如何推广呢?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新品定价要高。只有相对的高价,才能给渠道、终端以足够的利润,有了足够的利润刺激,经销商和终端才有动力去推新品。

2.终端推广要加强,而且要教会经销商。终端的活动、路演、终端宣传物料的使用,都必须执行到位,物尽其用。

3.新品标价高,但卖价未必高。好卖的产品,往往不是经销商觉得便宜的产品,而是消费者觉得占便宜的产品。新品最常见的方法是先提价,再降价,如定价4元,促销价3元,消费者就觉得占了一块钱的便宜,这是能形成购物刺激的。这种操作手段需要经销商去想,去琢磨。

4.让县级经销商推广新品时,要先做后说,多做少说。你很难说服县级的经销商,他会想,我天天做这个,什么没见过,还用你来教?说没有用,你只有让经销商看见你把新品卖出去了,他才会服你。

5.县级市场要抓住二批。你要问县城什么好卖,他会告诉你我想卖什么,什么就好卖。二批最想卖什么呢?什么赚钱卖什么。为何可口可乐和康师傅在乡镇没得卖?大家都知道价格,让我怎么卖?这是二批的原话。

所以,要做好县级市场,抓好二批是重中之重。县级市场推广新品其实是最容易的,只要拿住了二批,一夜之间,你的新品就畅销了。但在给二批或经销商政策时,要注意留有余地,不能一次给到底。要分多次给,不然一次太多,市场还没有肩动,政策就用完厂。

短期内大公司是玩不转三、四级市场的,不一样的价值链体系,不一样的分销层次和推广方式,看起来很美的三、四级市场,会让他们碰得满头包。但这恰恰是你的机会。

上一篇:在轮岗中发育中层 下一篇:终端争夺战:熬死对手只在毫厘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