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几个误区

时间:2022-07-17 04:23:19

浅析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几个误区

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环节.随着课改的深入,教师们都能注重数学课堂的提问艺术.教师恰当有效的提问能够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然而,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一个问题提出后,半天没有反应,出现一段长时间的沉默;而当教师点名让某同学作答时,该同学也不愿开口,只是支吾以对.尤其这种情况出现在开公开课时,会让教师因担心教学进度完不成,或课堂气氛不活跃而惊惶失措,急得满头大汗,要么自问自答下去,要么责怪学生不配合教师.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一、提出问题表述不清楚

课堂上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好比路标,直接引导学生的思维和方向,实践中往往因教师的所提问题模糊不清而导致学生思维障碍的现象时有发生.

例如,教师在复习了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步骤后问了这样一个问题:解应用题的关键是要抓住什么?

有学生回答:我觉得解应用题的关键是抓住应用题解题步骤.

也有学生回答:我觉得解应用题的关键是抓住数量关系.

老师问:那到底关键是什么呢?(学生一阵沉默.)

一个提问,它必须是准确、具体、不产生歧义的.这位教师在复习了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步骤后提出了“解应用题关键要抓住什么”的问题,而根据刚才的复习,答案可以有两种:一种是抓住数量关系,一种是抓住应用题的解题步骤,因而一问下来,学生左右为难,无所适从,时间在沉默中被白白浪费掉.

二、教师提问用语不当

课堂上,教师经常这样问学生:“这个问题谁会?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会的请举手.”这样的用语就非常的不准确,学生答上来是理所应当,因为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如果回答不上来,说明连这样“非常简单”的问题都不会,其他的知识可能更不会,学生的自信心严重受挫.一些尖子生也不屑回答这样“非常简单”的问题.既然“非常简单”,让那些学困生回答好了.学生的积极性得不到鼓励,效果就不好.而有的老师说这是一个“非常难”的问题,这样说也不好,既然是“非常难”的问题,学困生就不愿思考了,反正我答不上来;尖子生回答后,感觉非常容易,易产生骄傲情绪,不能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

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教师认为非常简单的问题,对学生来说不一定是非常的简单,如几何题“连结某一条线段”,知道了就非常的简单,不知道就非常难,这就造成了师生之间的交流障碍.我们认为:问题的难易不是由教师说了算,而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不理解的就是难的,能理解的就是简单的.所以在课堂上,教师不要轻言:“这是一个‘非常简单’或是‘非常难’的问题.”而应该说:“这个问题谁会,请回答!”如果回答得对,是难的问题应该鼓励:“这么难的问题都能回答上来.”如回答不上来:“这个问题非常难,不会也是正常的.”而真正简单的问题就不要问,以免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

三、问题设计门槛太高

依照课程标准,成功的数学课堂提问应当是从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的实际出发,即要求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够掌握一定的知识.然而,我们有些教师提出的问题过难,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使得学生不会回答;甚至未开讲,就把需要深化的内容提出问题.这样的问题学生无所适从,只能面面相觑,目瞪口呆,抑制了学生的思维热情和信心.

例如,有一位教师在讲述“二次函数的应用问题”时曾出示过这么一道题:

在一个直角三角形的内部作一个矩形ABCD,其中AB和AD分别在两直角边上.设矩形的一边AB=x m,矩形的面积为y m2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教师从出示问题到让学生回答,前后不足4分钟时间,提问时连续抽查3名同学均未能回答完整.

教师的提问随意拔高,违背了学生的学习规律,导致学生思维断层,“跳来跳去够不着”,这样提问毫无效果可言.大多数同学看完此问题一定会感觉到漫无边际,原因是问题的设计没有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递进的教学规律.问题之间缺少过渡的逻辑,因为该问题中的矩形的面积为y=AB・AD,而从已知条件中能够看出的却只有AB=x m;于是学生要解决问题的思路便陷于僵局,导致课堂氛围的不和谐.若是将原题中所问的单一问题:改为如下两问:

(1)设矩形的一边AB=x m,试用x的代数式表示AD边的长度.

(2)设矩形的面积为y m2,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从认知的角度上分析,全体学生都会想办法应用相似的知识将线段AD的长用x的式子表示出,然后老师将问题一环紧扣一环地连接起来,从而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化.即可以导出结论:

四、没给学生思考时间

有的教师为了节约时间,讲究速度,提问后立即让学生回答,但由于提问突然,学生没有时间思考,结果问而不答或答非所问.有的教师提问凭自己的喜好,只面向少数尖子,多数学生成了陪衬,被冷落一旁,长此以往,这部分学生逐渐对提问失去兴趣,上课也不再听老师的,对学习失去动力.

例如,教学“一元一次方程”时的一个片断:

师:如何解方程3x-3=-6(x-1)?

生1:老师,我还没有开始计算,就已看出来了,x=1!

师:光看不行,要按要求算出来才算对.

生2:先两边同时除以3,再……(被老师打断了)

师:你的想法是对的,但以后要注意,刚学新知识时,记住一定要按课本的格式和要求来解,这样才能打好基础.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需要时间来思考问题的,沉默对于学生而言至关重要.而我们通常在讨论中很少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在大部分的课堂讨论中,学生只有几秒钟的时间就必须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作出反应.其实对于学生而言,在课堂上认真独立思考并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所以在有些时候保持沉默是教师的最佳选择,这对提高学习效果具有巨大的作用.

总之,如何有效地优化课堂提问,在当今以学生为主、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新课程改革中显得尤为重要和突出.只有深刻剖析课堂教学中提问存在的误区,才能充分发挥提问的有效性,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上一篇:尺规作图的教材编排可更人性化 下一篇:提高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效率研究